分享

受案数量&争议金额创史上新高!上海国仲2019首份发展报告蓄力亚太仲裁中心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丨谢珊娟 赵芳

上海仲裁的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正在持续提升。

2020年3月,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国仲”)发布的《SHIAC年度仲裁业务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国仲的受案数量与争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仲裁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凸显,在上海国仲受理的1520件仲裁案件中,涉外有125件,同比增加44件,增幅为54.32%;商事仲裁对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律新社了解到,通过业务报告的方式,向业界展现自身案件管理的“透明度”,这在上海国仲历史上尚属首次,而这也是其主动对标国际仲裁机构实践的表现。

上海立足打造亚太仲裁中心,2019年制定实施了全国首份省级仲裁改革的实施意见,成立了上海仲裁协会和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对进一步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升行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仲裁公信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国仲在特殊背景下发布年度“成绩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2019年上海国仲的专业化、国际化的新成果?如何看待仲裁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020年,上海国仲在打造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大背景下有哪些新规划?本土仲裁法律服务市场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日前,律新社采访了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马屹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

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秘书长孙荣华

01

持续发展

上海国仲创史上新高

近年来,国际仲裁界有一个共识,即通过适当提高仲裁案件管理的“透明度”,来促进仲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很多国际主流仲裁机构也通过业务报告的方式,向业界展现自身案件管理的“透明度”。
在这个意义上,上海国仲以详细的年度报告形式,替代往年通过举办活动、讲座或宣讲等方式,向国内外仲裁界全面展现自身案件管理水平。特别是对管辖权异议处理、指定仲裁员、仲裁员回避决定、仲裁裁决核阅和仲裁秘书服务情况等涉及仲裁机构专业服务的介绍,在上海国仲历史上尚属首次。

得益于全球经贸投资的发展和上海城市影响力的不断提高,2019年上海国仲业务不仅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增长势头,还在国际案件管理、外籍仲裁员参与办案和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处理等方面日益精进。2019年上海国仲的案件数量、争议金额和国际化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国仲新受理1,520件仲裁案件,同比增加402件,增幅为35.96%。案件争议金额总计人民币309.45亿元,同比增加107.63亿元,增幅为53.33%;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受案数量和争议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审结案件1229件,同比增加399件,增幅为48.07%,其中裁决结案940件(含和解裁决145件),撤案结案289件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马屹对《报告》评价道

对比其他国内外主要仲裁机构发布的业务数据报告,我们看到,国内外仲裁在过去几年中整体上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的成绩单未必是最亮眼的,但是最能反映出上海国仲近年来的业务特色。

马屹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秘书长


近年来,上海国仲受案数量与争议金额均节节攀升,离不开国家与地方宏观政策的支持、商事主体对仲裁认可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上海作为亚太地区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这三方面因素。

2019年,在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和《新加坡调解公约》签署的大背景下,仲裁作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的重要形式,在商事争议解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仲裁机构在营造上海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地位不言而喻。
2019年,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全国首个关于仲裁的省级重大改革性文件《关于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实施意见》,吹响了上海进一步推进仲裁改革发展的号角,上海国仲在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上海“土生土长”的仲裁机构中,上海国仲的国际化因素更强,这点从涉外案件所占比例即可看出。根据《报告》,在2019年受理的案件中,国内案件1395件,同比增加358件,增幅为34.53%;涉外案件125件,同比增加44件,增幅为54.32%。双方当事人均为境(域)外主体的案件为16件,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化的今天,外商投资者来源于世界各地,但不同投资者的议价能力不完全相同。由于对中国境内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及公平性有所质疑,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投资者以往大都倾向于选择境外仲裁机构,并适用外国法律。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企业地位的增强,以及上海国仲等国内仲裁机构在专业性、国际化上的不断探索,境内仲裁日益受到外国公司及其在华投资企业的认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境纠纷倍增。在仲裁制度优势明显、企业对仲裁需求庞大的背景下,迅速壮大的中国仲裁机构逐渐获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

律新社了解到,上海国仲目前已与11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仲裁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来自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瑞士及荷兰的机构等,并正与来自塔什干和阿布扎比的机构商谈合作,赢得“一带一路”国家仲裁专业人士的认可。过去3年,上海国仲处理了近60件涉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商事纠纷。


为打造中国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上海国仲不断致力于提升中国的国际仲裁影响力,提升国际仲裁的公信力。在吸引和培养新一代国际仲裁人才方面,积极参与“MootShanghai”大赛的相关工作,在高校学生和青年律师中推广宣传仲裁文化。
在案件管理服务上,上海国仲重视仲裁案件管理秘书在协助仲裁庭推进案件程序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上海国仲25名案件管理秘书平均年龄34岁,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法学专业,其中2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2人拥有海外学位。上海国仲案件管理秘书在2019年协助仲裁庭和当事人完成了超过1,476场开庭,制作完成了22,626份仲裁文书。
此外,上海国仲的信息化建设也很“吸睛”。2019年,上海国仲在两件案件中成功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了专家证人和事实证人的远程作证,为当事人提供了全面的庭审设施服务。疫情期间,上海国仲更是实现了网上立案、在线开庭,保证工作正常进行,提高案件和程序管理的效率。

02

公正稳妥

助力新型商事争议解决

多元争议解决是营商环境评估的一部分,仲裁作为一种开放性法律机制,往往被市场主体寄予提供更多便利法律服务的期望。2019年4月,上海成立全国首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上海国仲即是成员单位之一。
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营商环境在排名第31位,较2018年提升了15位。截至2019年年底,上海累计吸引720家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461家外资研发中心落户。

季文冠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季文冠介绍:

金融等各类市场的不断创新、新型业态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出现、国际金融交易惯例和规则的涌入等,均对金融类案件的裁判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诉讼,商事仲裁的优点之一是当事人可以选择行业专家审理案件。仲裁员具备金融和法律知识,能够准确把握交易性质、厘清纠纷本质,从而找到解决纠纷的妥善方案。

在上海国仲965名仲裁员中,具有金融专业特长的仲裁员共514名,超过53.2%。其中,中国内陆金融专业仲裁员专家占62%,外籍与港澳台金融专业仲裁员占38%,覆盖了所有传统金融行业和新兴金融行业。豪华的仲裁员团队满足了当事人对仲裁法律服务的需求。根据上海国仲发布的《报告》,2019年,金融类案件共计533件,占比35.07%,占据首位。

季文冠谈道

当事人在合同中使用仲裁条款,可以实现金融纠纷的集中管辖,对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加速金融交易规范运行、保障金融交易良性循环有重要意义。在涉外案件中,还可以达到避免境外金融机构利用格式条款逃避我国法律监管的现象。仲裁的保密性降低了当事人争议被次生性扩大的风险,避免了争议的附带损害。

在涉及跨境投资和贸易的国际商事领域,仲裁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开放力度的持续加大,经济越趋向全球化,就越需要法治的保障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争议解决方式。

黄峰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谈到仲裁在涉外商事争议解决的优势时介绍:
裁能有效解决外国投资者在语言、文化、法律制度方面的顾虑,降低语言沟通的成本;还可以通过协议约定适用的法律,以及仲裁员的任职资格、国籍、专业背景、语言等,实现裁判结果的可预见性。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使用仲裁解决纠纷。
上海是我国涉外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上海国仲则是我国最早从事涉外仲裁法律服务的老牌仲裁机构之一。黄峰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境外公司在来华投资项目和国际贸易领域,会优选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上海国仲(前身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是审批合同中常见的选择。

孙荣华

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秘书长

融资租赁业务从2007年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应的纠纷也不断增多,仲裁以其独特优点日益受到融资租赁企业的青睐。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秘书长孙荣华介绍,仲裁机构的“专家断案”适合协会会员化解纠纷的实际需求,这对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严守合同约定、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尊重融资租赁行业的制度设计有重要意义。

选择仲裁,一方面便于集中管辖,节省争议解决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免受地域性差异造成的诉累及个别审裁原则大相径庭的风险。疫情背景下,希望仲裁这种多元争议解决方式能更多地发挥作用,兼顾效率与公平,为企业复工复产护航。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贸形势遭遇挑战,但行业协会的会长们非常看好仲裁在解决纠纷争议方面的作用:“对于因疫情引起的各类纠纷,如果选择仲裁,在具有国际专家多方参与的背景下,可以兼听当事人各方的观点,避免结果的片面性。”

03

蓄势待发

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上海市司法局在《打响“上海仲裁”服务品牌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提出,以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动上海仲裁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信息化建设,将“上海仲裁”打造成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力的高端法律服务品牌。
而这,也对上海仲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仲裁界一般将国际仲裁中心的要素归纳为7个方面,即完善的仲裁法律制度、谙熟仲裁制度的法官群体、优秀的仲裁机构、强大的仲裁从业者队伍、成熟的仲裁员培训体系、友好的仲裁城市环境及地理区位优势。从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国际仲裁中心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地仲裁机构。



目前,上海已经成为全国中外仲裁机构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初步具备了国际商事中心城市的硬性条件,同时其拥有的法律服务无论是从业人数、业务收入,还是人均创收,都在全国位列第一方阵。
在“五个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上海的仲裁机构应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服务于城市发展,持续推动和完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俞卫锋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认为,在建设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过程中,要“两条腿走路”,既坚持中国特色,又要了解、适应国际规则。“一枝独放不是春。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需要营造一个推动仲裁等多元纠纷解决的大环境,需要有更多的参与方,让更多人以从事仲裁为傲。”
作为中国首个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推进筹建设立的地方仲裁协会,上海仲裁协会于去年正式成立,为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协会将在制度层面提升仲裁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仲裁公信力和透明度;在实体层面坚持面向全球,完善仲裁规则,促进行业交流;在推广层面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各种专业论坛、研讨会提升仲裁影响力。

除了法律规定等制度要素、仲裁规则等机构要素之外,仲裁员也是推动构建亚太仲裁中心的重要因素。2019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在册仲裁员人数达2137名,分别来自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3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俞卫锋对上海国仲近年来在人员优化、队伍拓展等方面的表现予以高度肯定:

仲裁员的专业素养、公正性、影响力均为当事人选择仲裁机构时考虑的因素。专业人员的调整推动了仲裁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年轻化。未来,有望出现专职的仲裁员队伍。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和《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业务机构管理办法》的不断落实,更多国际仲裁机构将进入上海。
将上海建设为仲裁高地,对于律师,尤其是纠纷解决的律师而言是巨大的机遇。俞卫锋表示,面对机遇,“广、大、高”成为趋势:

律师的加入扩大了仲裁影响力,提升了行业水平;在更大的舞台上,律师的执业能力和眼界随之提升和扩展,可发挥的空间会更大;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仲裁整体水平会相应提升。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面前,上海国仲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马屹介绍,上海国仲将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合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持续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动仲裁规则国际化,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创新案件管理模式,为全球当事人提供公正、专业、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争议解决服务。

未来已来,日生不殆。新起点上,上海建成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仲裁将在矛盾纠纷解决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相关链接 
“仲裁助航”!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助力航企复工复产项目正式启动

➤ 如何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上海出新招了!这场进博会高端配套论坛震撼仲裁界丨律新社在现场
这些顶级仲裁员齐聚上海,为中国仲裁国际化发展出谋划策!
新科技生态下,仲裁法律服务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新加坡调解公约》权威解读来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公约》研讨会举行 | 律新社在现场

责任编辑:Susan  |  版面编辑: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