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古国——封国,开封跟它有关,封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9tx22v工人 2020-09-18

封国来自上古有封氏,为姜姓炎帝之后,据《路史》载:“炎帝器,器生钜及伯陵、祝庸。”钜,即封钜,传说为封国始祖。伯陵,即逢伯陵,逢国始祖,故封国和逢国为兄弟之国。南宋《姓苑》载:“炎帝裔孙名姜钜,曾为黄帝之师。”姜钜(封钜)曾为黄帝之师,因功被胙土命氏,封于封地。那么最早封地的地理位置在哪?何光岳《封国的起源和迁徙》认为封钜的起始地可能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一带,隋时有封德县。大约唐虞时封氏东迁到封邱封父亭,今河南封丘县境内。《集解》引徐广云:“开封东北有逢泽。”逢泽,即逢氏东迁后的居地,与封丘县相邻,可见封氏和逢氏这对兄弟之族是同时东迁到河南开封、封丘一带的,开封、封丘及其附近兰考县境内的仪封、兰封等地名也与这支封族的活动有关。

夏商古国——封国,开封跟它有关,封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开封

“封”的的甲骨文为“土上之苗”,草木种植之形,金文加了“又(手)”,更具象形。“封”和“逢(夆)”应该都来自“丰”,金文“封”接近于甲骨文的“夆”,都是“用手种植”的象形,可见两者是有渊源的。封氏先祖当是个擅长农业种植业的部族,族人有其先进的栽培技术,五谷丰硕,富甲一方。而“封”的来历可能跟“植树封疆”有关,即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草木,以“封”划疆,以“树”为界,各自形成独立体系,故有“封地”一说。《周礼·地官·封人》载:“封人掌设王之社。为畿封而树之。凡封国,设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疆。”社壝(wéi),祭坛。可见到了周代,有专门负责建设壝坛的,叫封人,此官名当来自上古封氏遗留下来的传统。壝坛就是修建在疆界的建筑物,傍边植树,以为固。当时分封的所有诸侯国疆界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分界。

夏商古国——封国,开封跟它有关,封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封的甲骨文

封氏东迁后,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的文化,逐渐演变成封豨氏,豨,读xī,或又读shǐ,通豕,封豨氏以大猪为图腾,扎根于此。这让我们想到商代时河南滑县境内的豕韦国,与封邱一地之遥,豕韦族当受到了封豨氏的影响,延续了封豨氏的猪文化。帝尧到夏朝时,封豨氏已经独霸一方,甚至威胁到了帝尧或夏朝的统治,于是后羿攻打封豨氏部落。《淮南子·本经训》载:“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后羿在“桑林”这个地方打败了封豨氏,封豨氏解散。那么“桑林”在哪里?学界各执其词,有说法认为这里所说的“桑林”就是许多古籍中记载的“商汤求雨祷于桑林”之地,是商人的吉祥神圣之地,在今天的河南淇县境内。

夏商古国——封国,开封跟它有关,封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河北钜鹿泽

封豨氏惨败后,族人分成了多支,一支流落到山东蒙阴县,其境内岱崮镇东北有封山,当为夏商时代封豨氏流亡山东的落脚地。《路史·后纪》载:“夏有封氏,至周失国。”封豨氏在商代时已经成了封父之国,一直到周初时被灭。《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分鲁公以大路大旗,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是指成王在周公辅佐下安定东夷后,对鲁国进行了分封,将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等异族划给鲁国管制。封父之国的后裔划归鲁国,封地应该也被鲁国占有了。一支北上,今河北邢台市境内有大陆泽(钜鹿泽)、巨鹿县,古有钜鹿郡,《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攻中山,王军取鄗、石邑、封龙。”封龙,在今石家庄鹿泉区以南一带,以上带“钜”或“封”地名当为封钜族人迁徙遗迹。《山海经·海内北经》载有“钜燕”,可见封钜后人的足迹一直分布到东北。

夏商古国——封国,开封跟它有关,封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封阳石城

还有一支封豨氏往南迁徙,《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的记载,韦昭注:“封,封山;禺,禺山,在吴郡永安县。”永安县,即今浙江德清县,当为封氏一遗。上世纪九十年代,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三元村出土了一座汉墓,墓砖上印有“封阳县”的字样,断定两千多年前这里曾是汉代封阳县辖地,今有铺门镇高寨古城遗址。贺州境内有贺江,也叫封水,封阳因与封水之阳而得名,说明先秦时代,曾有一支封钜族人迁徙至贺江流域,封人在此落地生根,其附近的广东封开县也当与这支封人有关。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