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品读|陈业基 :海南话“观坡”

 東泰山人 2020-09-18
 海南各地不同日子的“军坡”节都是为纪念冼太夫人而设立的。千年前的梁、陈、隋朝时的冼太夫人挥兵跨海平叛作战,终使悬于海外的海南岛重归祖国版图。周恩来总理曾赞冼太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太夫人在海南好多地方都留下她的足迹。后来,海南各地的百姓就按照冼太夫人领兵驻扎在他们那里的日期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这就是后人称为“军坡”的节期。传统的“军坡”节还保留着冷兵器时代的军事体育活动,比如:过火山、赤脚空手攀刀梯、铁杖穿面颊游行等。

“早候”(即早先时候)人们称之为“军坡”一说还和冼太夫人领兵驻军的坡岭有关,即军队驻扎的坡岭。我不太清楚的是,现在本地人却将“军坡节”讲成了“观坡”节了。“乜候”(即什么时候)开始将“军坡”换成“观坡”的?我没有去深究。小时候,我听村里老人们讲过,我们孟里乡的“观坡”是在“三牛六坡”这块坡岭上举行的。现在,我想想,这个坡岭古时冼太夫人一定领兵驻扎过。过去,人们一定在这个坡岭上建有冼太夫人庙宇。老妈说:当年咱们这里的“三牛六坡”“观坡”可热闹啦,人们早早就在坡岭上搭就三个戏台,清除杂草,平整场地。过“观坡”那几天,先是祭拜“婆祖”(即冼太夫人神像),然后几个人扛着“婆祖”在坡岭上游行,一些“公上身”(即神附体)的人围着“婆祖”癫来癫去,一些人还“穿杖”(即用铁杖穿过面颊)神气地昂着头在两人的搀扶下行走在“婆祖”的前面,后面有人敲锣打鼓,奏着八音,浩浩荡荡绕场一周,然后将“婆祖”恭安在戏台对面;而后便是过火山、攀刀梯等活动。等祭拜形式搞完后,“观坡”戏就开场了,先是换“八仙”,而后才正式开演。那时,我们这个地方每次过“观坡”都是去外地“绑”(即请)三个戏班来,图个是“观坡”节期热闹些。这些戏班连续演上三天三夜不停歇,“冲脚”(即男生)“正旦”累了需休息时,“杂脚”(即丑角)便轮流上台闹场。三台戏的戏班都使出靠家本领,卖力演出。看戏的人们是那台戏热闹就跑到那边去看。看累了,人们就睡在“篓席”(即野凤梨叶编织的席子)上,饿了就在“观坡场”内买个“糒凸”(即饭团)吃。那年月的“观坡”场上来得更多的是买卖的人流,每次“观坡”期就相当于一个大型农村集市,大凡市场上卖的它都有,市场上没有卖的它也有,人头涌动,热闹非凡。由于各地“观坡”的日期不同,人流的涌动程度也不同,有的闹大,有的闹小。记得我小时候听我妈说过,我们这里的“三牛六坡”观坡,每年举行两次,农历二月十六闹小,农历五月十三闹大。我妈现在一提起那时去“三牛六坡”闹“观坡”情形,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神情呢。可见,过去的“观坡”是在坡岭上进行的,本地人将“军坡”说成是“观坡”,似乎也很恰切。我觉得,“闹”和“观”字都很恰当地反映出当时人们过“观坡”节期时热闹的情形,而“坡”字也十分准确地说明了当时人们闹“观坡”的环境。可是,现在本地人过的“观坡”节期却变味了。到了“观坡”节期,人们见面不是说“去闹观坡溜”,而是说“去吃观坡溜”了。何以见得?因为现在本地许多地方的“观坡”不是“闹”在坡岭上,而是“吃”到了“亲情”(即亲戚)朋友的家里。到了“观坡”这一天,“亲情”朋友都会到你家作客,有些人吃饱了就“拾脚”(抬脚)走人。人们已很难看到旧时闹“观坡”的盛况了。不过,在琼海的石壁镇、龙江镇和阳江镇,他们闹起“观坡”来同旧时人们闹“观坡”的情形基本一样,不同的是他们只是在墟镇集市上闹,而不是在坡岭上闹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