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盘扣”吗?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盘 扣

文/刘媛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工资不高,且一人养活全家大小七口人,但我们姐弟五个却不像那个年代的人穿得破破烂烂。虽然衣服上也时有补丁,却总被母亲打理得干净利落,一个个在人前都穿戴得合身整洁,受到邻居们的夸赞。这全靠母亲那一双手。

母亲自小心灵手巧。十三四岁,就给周围将要出嫁的姑娘绣嫁妆。她绣的枕套上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深得姑娘们的喜欢。我也曾枕过母亲给自己绣的枕套:盛开的花枝上,一对蝴蝶扇动着翅膀,似乎稍一惊动,就会在房间展翅而飞,让人爱不释手。有了我们姐弟几个以后,母亲又拿起她的针线,为我们绣裹肚、绣围脖,记得在我十二三岁时,我还抽出母亲保存在书中的丝线,照着母亲的绣品,在一块手帕上绣了几朵梅花,但毕竟不熟练,手工粗劣。对母亲的那些绣品,由于年代久远,可惜竟未保留下一件。

那时人们很少买成衣,都是母亲扯回布自己做。我是家中老大,因而母亲做好的新衣总是我先穿。母亲做衣服总是很精心,从裁剪到缝制,一丝不苟。用她的话说,"瞎人穿,好人看。”对我的衣服更是用心,因为我穿小了又要给妹妹,要穿好几个人呢。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给我做的一条马裤:天蓝色的布料上盛开着朵朵小花,小腿部窄窄的有两排小黑扣,那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最爱。稍大一些,母亲又为我缝了一件小花对襟夹袄,夹袄并无什么新奇,新奇的是母亲不厌其烦挽的那两排盘扣,巧小玲珑,像两排探着头的并肩在一起的小蜗牛,又像两排卧在花上的小蝴蝶,穿出去,邻居的阿姨们都禁不住这个看看,那个用手摸摸,不住声地说,你妈就是能。就是因为"能",我家的女人们总是不断,这个刚走,那个又来,不是让母亲给剪裁衣服,就是让母亲给亲手做。母亲从来是来者不拒,口碑极好。就连除夕晚上,还在缝纫机上为邻居孩子赶缝一条裤子,因为第二天就是新年,"孩子要等着穿"。要知道,那年代,人们都很淳朴,没钱却把钱看得没现在这么重,互相帮忙都是无代价的。母亲为邻居们剪裁、缝制了多少衣服,我无从可计,但家里整天妇女们出出进进,却是我难以忘怀的。

母亲勤劳、善良,手脚从不闲着。吃过饭刷完碗,就拿起针线,如果不是出于对孩子、对家、对邻居们的爱,她怎会那般劳累,且任劳任怨?直到年老,她还经常戴着老花镜为孙儿们缝棉衣做棉鞋。我常想,母亲的一生,是不是就是为打扮别人而生的,总离不开针线。就像她做的衣衫上那些漂亮的盘扣,与衣服密不可分,紧紧相连,把最美丽的部分和盘托出,向世人彰显?

作者简介: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 《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八百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