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富平的山东移民后裔,你还会说山东方言吗?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山东庄方言特征 
文/张健 


在外来人看来,“山东庄子”之所以称之为“山东庄子”,不仅仅是山东移民后裔的缘故,更重要的是其特殊的外在表现和方言。一提起“山东庄子”,“本地人立刻就会 说:“为个(那个)堡子(村子)就是,全是山东人,全说山东话。”第一次去“山东庄子”,真的以为回到了家乡,熟悉的乡音令人难以置信,现在仍保留着地道的山东方言。

移民到达一个新的地区之后,聚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他们自成社区,与外界的交流不太多,当地人一般也不会介入移民社区,那么这些移民的方言就可能长期保留原有的基本面貌或基本特征,而与包围它的土著方言有明显的区别。它所流行的小块地域在包围它的土著方言中正好像大海中的孤岛。“山东庄子”里保存的山东方言也正如此种,在陕西方言中形成了一个个山东方言“孤岛”。


山东庄子”里的村民都会熟练地讲陕西本地方言和山东方言。平时在家与家庭成员或者与村里的乡亲们讲的都是山东方言,而一旦出村与“本地人”交流,立刻就会转入地道的陕西方言,同陕西人无异,如果你不了解根本不会认为他是“山东人”。在家庭中,儿童从小就接受“方言教育”,山东方言也就是家庭成员的能用语言。在村里也一样,在学校里周围的老师同学大部分都是本地人,学习、玩耍都在一起,老师甚至用方言教学,因此陕西方言是移民子弟获取文化知识的必要工具。并且,“山东庄子”在人口数量、经济、文化方面在当地并不占优势,与周围陕西村交流也不得不学习陕西方言, 因此形成了山东、陕西两种方言并存的“双语”现象。


从汉语方言区域划分角度来讲,山东方言和陕西方言都属于北方方言区,山东方言属于北方官话,陕西方言属于西北官话。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差別较大,陕西关中方言与山东方言无论从语音、语调还是日常用语和亲属称谓方面还是存在着差别。对方言我们暂不从音韵学方面进行比较,仅仅从常见的典型日常用语和亲属称谓做一下描述和比较。
在“山东庄子”的日常用语中,地地道道的山东“土话”使用频率很高。如说喝水称“哈水”,睡觉称“困觉”,饿称“饥困”,土块称“土卡拉”,麦秸称“麦根子”,土豆称“地蛋”,南瓜称“方瓜”。比如门窗不周正称“别悠着”,中间为”当央”,东西放的不偏不歪为“正当”等等诸如此类。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儿”、“二"的发音都是“乐”。还有些在山东常用的词汇,他们尽管可以听懂,但是慢慢不用了,被普通话或者本地话代替。


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不同的方言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亲属称谓词是词汇信息中一个文化信息的类,与当地文化中的血缘、宗法、婚姻、习俗有着密切关系,又具有相当稳定的特点一一很强的传承性,因此不易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我们就以富平县人和村为例说明:

表:三地(山东潍坊一一“山东庄子”一一陕西富平)亲属称谓对照表

(注:表中称谓后括号内为现在不常用称谓) 
由此可见,“山东庄子”亲属称谓体系与山东潍坊地区有着极为惊人的重合率。在田野访谈中有的村民提出了“山东庄子”方言被“陕化”的倾向,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小孩不会说山东话甚至听不懂山东话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与当地女性的通婚,越来越多的本地女性嫁到“山东庄子”。母亲作为哺育抚养孩子的主要承担者,教孩子说话时只会教陕西方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父亲以及祖父讲话,只能听懂山东方言而不会讲。如果一些父母辈就是土客通婚的后代,那么他们的孩子都存在困难,这种变化在富平县人和村第五代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笔者随机访谈的5名“80”、“90”后年轻人,仅一人会讲山东方言,其余都能听懂但是不会讲。
所谓的方言“陕化”是指在使用山东方言的群体内,一些生僻的、难以理解的山东方言也渐渐弃之不用,而被一些普通话词语或陕西本地方言词语所代替。“方言”仍在, “言语”在流失。笔者在“山东庄子"里用一些词汇和他们交流,他们很惊讶我竟然会使用。他们说那些“老词”都不用了,多数年轻人也都听不懂了。


(节选自陕西师范大学张健硕士学位论文《土客之间:陕西关中地区“山东庄子”人类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