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美味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记忆中的美味
文/刘媛玲

前些天看一篇文章,作者讲他因急着要去参加一项公益活动,来不及做饭,就用几个青辣子蘸盐就着冷馍打发过肚子就匆匆出发了。这一段描写,一下子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几十年前,又回到那用辣子蘸盐吃的岁月。

那时候,人们普遍只吃两顿饭,也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早晨天刚有一点亮色就去上学。于是给书包塞半个冷馍,用一张纸包些辣子面和盐,搅均匀,以便到校后打发空空的肚子。

下早读后,同学们就各自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带来的包着辣面的纸包和或黄或黑或白的馒头,围拢一起,一边说着笑着,一边掰块馒头蘸着纸包中的辣面和盐,没有一星油,一个个倒吃得津津有味。没有带辣子的也过来"蹭"着吃,大家也不嫌弃。一包辣子面让同学们像一家人一样,你蘸我的,我蘸你的,亲热得像兄弟姐妹一样。吃完了,用缸子在开水灶打几口水喝,然后在教室外玩得热火朝天,今天想起,还让人的心中暖烘烘的。

在家里,有时肚子饿了,没有现成的菜,就拿一块馍,洗几个青辣子蘸着盐吃,一口馍一口辣子,倒也解决了无菜可吃的困窘,且别有一番滋味。我有一年轻同事说她曾经见一老人用辣子蘸盐就馍吃,感到很奇怪," 那能吃吗?” 她问我。我笑了,说你回家试试。不想她第二天到校后告诉我她试过了," 还真好吃呢,没有怪味道,不油腻清爽还解馋。"  她这样说。我就告诉了她小时候用辣子面拌盐就馍吃的经历," 那可是我们记忆中的美味,不可小觑呢!" 我开玩笑的说。

除了以上两种辣子的吃法,我还见过一种对大葱的吃法,但一直没有尝试。七十年代我插队在齐村公社一个村子,那里山东人居多。早晨上工时,常见男男女女匆匆忙忙从家里出来,一手拿块蒸红薯,一手拿根大葱,边走边吃。我好奇地问,好吃吗?回答肯定好吃。但我心里一直犯嘀咕,红薯是甜的,大葱是辣的,甜的和辣的混一起,那种味道,会好吃吗?心里这样想,但一直未说出口。但看他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不亚于我们的辣子蘸盐就馒头,味道一定也不错吧?

现在生活好了,经常可以吃上大鱼大肉,但过去那些简易的吃法,不啻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它陪同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常常回味那段时光,想象着吃辣子蘸盐就馍和大葱就红薯的情景,并没有感觉它有多苦,那也是一种火辣辣的生活。就那样吃着简单的饭食,就那样朝前奔,就那样迎来一天又一天的曙光。它美就美在那种对生活的热爱,苦中有乐,那种和谐友爱的氛围。它给我以启示:只要心中有希望,血是热的,生活再苦也不觉苦,照样会乐呵呵地生活下去。

作者简介:

刘媛玲,西安市灞桥区退休教师。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勤耕不辍,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广播电视报》《八小时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富平人征稿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