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子文化探秘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觅子文化探秘

····

文/张军良

一个阴沉的黄昏,天渐渐暗下来,古道上,一行人马由南向北而行,远远的一座寺庙出现在视野里,一位骑者对当中一位骑者拱手道: "将军,疙瘩庙到了,应该就是这里。”将军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 “ 加快速度,去庙里。”

01

觅子地名的来历丨从将军到平民





公元210年,东汉政权动荡不安,匪乱四起,虎牙大将军姚期剿匪兵败,下落不明,皇都洛阳谣传姚期投敌,姚府遂遭灭门之灾,幸有一女眷领姚期幼子外出未归逃过此劫,此后再无消息。

这一骑人马便是虎牙大将军姚期和他的随从,兵败后他并未投敌,得知家中变故后,姚将军悲愤交加,欲自刎而绝,在手下劝说下,踏上寻子之路。

侥幸逃脱的女眷冯氏,姚期并不知其家乡的具体地名和地址,只大概了解在富平西北耀州以南的石川河畔西岸,村南有铁佛寺,西有疙瘩庙,疙瘩庙以西有一条小河叫赵氏河。姚期所看到的庙正是疙瘩庙。当夜,在与庙内主持玄惠和尚详细交谈后,次日,姚期就找到了冯氏和自己的儿子。

从此,姚将军烧掉战袍,掩埋兵器,与随从在这里安定下来,开荒种地,过起了晓起躬耕日落归村的田居生活。姚期将手下秦、宋、韩、蒙、康、别姓等将领分散居住,若干年后,便有了秦家河、宋家河、北韩、南韩、蒙家窑、北康、南康、别家等这些村落,姚将军居住的地方便是现在的“窑庄",由于姚期在此找到儿子的故事四处流传,这个地方之前的地名逐渐被人淡忘了,变成了觅子,一直延用至今。

02

疙瘩庙丨从繁华到消失





疙瘩庙名为显圣大王庙,坐落在觅子西边最高处的原上,庙址背北面南,视野开阔,东有石川河环绕,西临赵氏河而过,北高南低,雄居青岗岭尾部,威镇一方。

清光绪年间举人张子燮撰有重修疙瘩庙碑记云:“ 荊山之北,有高阜焉,自北蜿蜒而来,金定(赵氏河)、石川二河盘绕其下,阜之颠,树木蓊蔚,形势峥嵘,有庙曰圣显圣大王,创始不知何年,历宋、元、明、清香火不绝,盖以神灵显赫,感应不爽,而祀之有由来也,每年三月初六赛会三日,演戏酬神,父老黄冠而进香,子弟野服而馈馔,喧填社鼓,掩映春旗,洵一时之巨观也″。

这圣显大王指的是春秋末期的楚国人伍员,因得罪楚王逃往吴国,后为官,政绩颇佳,死后封为水神,在封建时代人们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希望高托在神的恩赐上,所以每年春旱少雨的清明节前后,当地群众在疙瘩庙祈祷神灵沛降甘霖,逐渐形成方圆二十个村落参加的社团,叫做″十六社",每社都有会长主事,各社按年轮值祈雨亊宜。

到农历三月初六这一天,各社打着多面彩旗,带锣鼓八仙,到疙瘩庙迎神上庙,依次出场表演节目。李社(北头、新城、南集)表演的是木偶"卖油郎",两男两女跟着小鼓和梆声翩翩起舞。陵李沟社表演的是"八仙木偶人",吹奏着笙、笛、管箫,由两个小旗引着随乐声抑扬。木匠杨表演的"鸡上架″,冯社(姚北、中、南三堡)表演节目叫"上南坡",秦河社表演″紫金架"。各社节目穿插上演,动作特色各不相同,有时密锣紧鼓,有时长袖漫舞,美不胜收,成为一时盛况。

民国初年当地人莫居盈老先生早年曾有一诗描绘疙瘩庙盛会:

立庙高原似老龙,威震一方保太平,

待到三月初旬后,八仙社鼓响咚咚。

疙瘩庙会组织严密,秩序良好,规模大,交易广,远近闻名,吸引了各州、府、县,三教九流、农工商旅都来赶会,形成一个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的农村物资交流大会。

早年过会是三天,后来因办永寿、水济二渠水利增加了两天,民国七年(1918年)胡景翼将军在觅子南门建成了辛亥、丙辰两役死难烈士陵园,又续会两天,以纪念两役死难烈士,从此会期便成为七天。

1936年官府绅商勾结向疙瘩庙会勒索巨额税金,致使庙会有中断之势。当时适逢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前往陕北祭扫黄陵,路过疙瘩庙,各社群众拦车告状,诉苦请愿,接着去省城起诉,结果绅商让步,大会才得以延续,为此,十六社群众曾为邵力子先生立石树碑,以资纪念。

今天,青岗岭还在,但疙瘩庙已被拆除,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昔日的繁华只能站在庙宇的原址上回忆。

03

铁佛丨从武僧到圣佛





疙瘩庙庙会从农历三月初六开始,历时七天,而距疙瘩庙1公里的铁佛寺庙会是从正月二十三开始,历时三天。

铁佛寺位于觅子南1公里处的南张村(以前属觅子乡,现属庄里),建于金大定二十一年,殿内正中为保存完好的金代铁佛。铁佛造像分为两层,下为底坐,上为佛像,像高5、32米,身着袈裟,袒胸跣足,面部丰满,端庄、肃穆,风采奕奕、栩栩如生。

距铁佛所在地的南张村约1里地外有个铁佛村,那么铁佛为何不在铁佛村而在南张村?这里边有个传说故事。

据说最早铁佛是在铁佛村,某一年,铁佛村来了一伙近百人的盗贼,他们将铁佛用麻绳和粗壮的木头捆绑起来,然后合力抬走,当行至南张村南的时候,天空突然下起了冰苞,鸡蛋大小的冰苞密集而落,盗贼躲避不及全部被砸死,铁佛便被遗弃至此。后来村民见铁佛遭受风吹日晒,雨雪浇淋,便倡议捐资重建了庙宇,这便是现在的铁佛寺。

04

铁佛寺丨行善事得善终





疙瘩庙供奉的是圣显大圣,那么铁佛又是何方神圣?据民间传说,早年铁佛村有一冯姓员外,地广业大,但后继乏人,先后娶了三房夫人均没生育,50岁时四夫人喜得一女,员外视若掌上明珠,谁知天不遂愿,在一个电闪雷鸣暴雨突下的夜晚,5岁的幼女哭泣时被雷电穿进窗户击中而亡。冯员外悲痛欲绝,茶饭不进,月余后生命垂危。此时村外来一云游和尚,言能治百病,家人请入,和尚看后对员外说:″若想你病愈,只需做一件事。″员外急问:″何事?″和尚说:"倾你所有钱财,铸一佛像,并金粉加身,像成庙立之日,即是你病愈之时。″

冯员外听从了和尚的建议,遍请能工巧匠,倾尽所有钱财,变卖宅院,终于修成了庙宇铸成了金佛,从此员外大病全除,体康身健,据说活过了百岁。

这只是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据史料记载,金代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攻打辽国时,一次进攻途中被辽军围困某地,正危难之时,一个法号为铁佛的出家僧人突然出现,此人身高丈二,披袈裟,持丈八禅仗,只身杀入重围,救出完颜阿骨打。完颜称帝后,为了表彰铁佛的功劳,在为其救驾之地铸塑神像,以示纪念。据说在清朝之前每逢铁佛寺庙会,曾有少数民族每年都来祭拜铁佛,这说明佛像的原型可能是金人。

铁佛寺的庙会只有三天,规模很小,除烧香祭奠外,就是唱戏。一般是民间的戏班搭台亮相,附近的自乐团体前往助兴,可以说铁佛寺的庙会是拉开疙瘩庙庙会的序幕。

朝代更迭,岁月转换,物是人非,如今,疙瘩庙早已消失,曾经辉煌的十六社庙会盛况已成为历史,而铁佛寺却逐渐兴盛,近年来正月二十三的铁佛寺庙会人山人海,规模越来越大,颇有取代之前疙瘩庙会盛况之势。

05

扑蛾舞丨赏春景扑蝴蝶





随着疙瘩庙十六社庙会消失的还有民间舞蹈″扑蛾”。扑蛾是当地一种民间社火表演节目,具有抒情优美的特色,″蛾"为当地方言,指蝴蝶,因而“扑蛾"即为″扑蝴蝶″。表演是由三位演员组成,一位扮成穿大襟道袍的老汉放蛾,一位女青年和一小顽童扑蛾。表演时放蛾者头扎白巾,束黄布腰带,白裤黑鞋,双手指缝中各夹十数根竹篾,每根竹篾顶端各扎一个用白麻纸制作的小飞蛾,双手不停的抖动。扑蛾姑娘穿白色对襟彩服,系黑色短围腰,外套黑马夹,脸画白豆腐块,在打击乐声中,放蛾者随着节奏变化不停地抖动竹篾使白蛾上下颤动飞舞,扑蛾姑娘与顽童手持彩扇追撵扑捉蝴蝶,整个舞蹈表现出一派春意盎然、阳光明媚的景像。

扑蛾舞源于唐代,当年唐明皇每逢农历二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群蝶蹁跹起舞之时,偕嫔妃宫娥来到富平行宫的郊野赏花扑蝶,欢赏大好春光,以后逐渐流传民间,形成了二月蝴蝶会习俗,在觅子一代久演不衰。建国后,这种古朴的乡俗舞蹈曾参加省、地、县民间艺术会演,受到了奖励。

近年来,觅子正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转变,大片的农田变成了厂房,位于这里的庄里工业园区蓬勃发展,要不了多久,这里将被城市的高楼大厦所取代,曾经古朴宁静的田园将会像疙瘩庙庙会、扑蛾舞一样,一去不复返。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