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辉 | 探访唐桑园窑址

 富平人原创馆 2020-09-18

探访唐桑园窑址

文/彭辉

富平县老城北约10公里为宫里镇,因汉代建有灵文侯夫人宫庄而得名。灵文侯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丈母娘,是汉文帝刘恒的外祖母。宫庄遗址今宫里镇桥北村,附近有宫庄之桑园,这里便是唐砖窑遗址。

2014年10月,笔者趁回富平探家之际,与胞弟相约张继周、康志德两位老师探访宫里桑园。在流曲镇北街羊肉馆吃了水盆羊肉,一行四人驾车经昌宁、梅家庄、炭村,沿金庄路直奔宫里。又北行二里许便是桑园,穿过一片玉米地,地头竖一通文物保护碑,上刻“桑园窑址”,碑文说:桑园窑址位于富平县宫里镇桥北村桑园组西侧,为1982年春当地群众去取土时发现。窑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目前已裸露较完整的窑体十余座,南北排列有序,窑距、行距基本一致。《唐会要》称之为‘穿掘为窑’,是由几十座或上百座砖窑相连排列有序的群窑。窑体在生土上削镟而成,结构平面呈马蹄形,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囪四部分组成。199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窑址进行了试掘,按其形制和出土物特点,定为唐帝陵及陪葬墓建筑烧制砖瓦和构件的官办窑场。

顺田间小路又绕过玉米地,眼前是一大片空场,远处有两栋硕大的塑钢彩棚,侧旁竖一杆红旗,似为考古队的标识。近前去看,彩棚下六座连体砖窑对称相向,窑口依稀可见灰烬痕迹。目测单个窑体并不大,或许是工艺要求使然,六个连体窑同时烧砖,产量还是很可观的。彩棚外零散堆放着出土的唐砖或砖坯,外形硕大厚实,顺手拎起一块唐砖,感觉很沉。细看烂砖断面,胎质细密,以指弹击,声脆悦耳。按桑园窑址保护碑所说,此地有上百座连体砖窑,窑场占地面积很大。眺望眼前空旷的荒草地,遥想唐时桑园窑场的气势,是多么的恢宏壮观啊!

唐代为啥选择宫里桑园建窑烧砖瓦呢?这与唐陵有关,富平北部一带有唐中宗定陵、代宗元陵、顺宗丰陵、文宗章陵、懿宗简陵及陪葬墓,这就需要大量的砖瓦、构件等建筑材料。唐中宗定陵建的最早,而宫里桑园距唐定陵最近,且此地土质细密,又西傍宫里沟取水方便,就地取材且运途又近,以桑园为唐窑确实是上乘选择。桑园唐代窑址,是研究唐陵建筑及地域文化的重要遗址,随着考古的进展,期待更多的唐代实物出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修建皇陵,石刻雕塑必不可少,而宫里石雕堪称一绝。其发端于春秋,形成于秦汉,兴盛于隋唐,以其石质细纯、工艺高超、造型精美而驰名。据史书记载,自汉唐以来陕西关中各地皇陵石刻,均出自富平宫里镇。民间传说宫里至流曲一带唐代建筑很多,多与祭陵有关。如宫里镇西仪门村,为唐陵祭祀典礼重要场所;宫里镇东辇村,为祭陵皇亲官吏及车马歇息处;流曲西门外建有行宫,西门内有八角琉璃井,皆为唐宗亲祭陵中途歇息驿站。其所需建筑材料,亦大多出自宫里。

桑园窑址西侧宫里沟,又名涧头沟,系山洪长期冲刷而成,南北纵深约1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约124米,最深处可达52米,这是富平北部台塬最大的一条沟壑。古时宫里沟内有涧水泉,南流汇入温泉河。

北周“成陵”在宫里镇东街路南,冢前竖“北周文帝成陵”石碑一通,由清乾隆间陕西巡抚毕沅撰书,富平知县吴六鳌立石。宇文泰,汉化鲜卑人,是西魏杰出的军事家和实际掌权者。他死后宇文觉子继父业任宰相,次年废西魏恭帝自立,是为北周闵帝,追尊宇文泰为文王,庙号太祖。宇文泰虽然没有真正当过皇帝,但他却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武成元年被追尊为文皇帝,史称周文帝。北周宇文皇室与后来的隋唐帝王,都有着密切的亲戚关系或血缘关系,而成陵亦是追溯初唐历史文化脉络的重要线索。

(2014.10写于富平)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