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蟆更原来是六更

 mayongbao 2020-09-18

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移居大观园后,闲暇之时写了《四时即事》诗,其中,《春夜即事》全文如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嬛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该诗化用了四首古诗:陆游的《枕上》、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张弘范烛泪》、唐罗邺的《长安春雨》。

陆游诗全文如下:“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报国记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

李煜词全文如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张弘范全诗如下:“惜别终宵话不休,煌煌灯烛照离愁。蜡花本是无情物,特向人前也泪流。”

罗邺全诗如下:“兼风飒飒洒皇州,能滞轻寒阻胜游。半夜五侯池馆里,美人惊起为花愁。”这首诗的标题为《长安春雨》,与《春夜即事》描写的都城春天夜雨在时间上吻合。

有研究者认为,《春夜即事》中最难解的是颔联对句“眼前春色梦中人”。就算贾宝玉早熟,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但他的“梦中人”又是谁呢?有学者作注,说梦中人应指林黛玉,颈联“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两句正是林黛玉的写照,贾宝玉“以我之情观物,物亦带上我之色彩。'盈盈烛泪’和'点点花愁’都被化作'梦中人’的特定情态,确实抓住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爱哭多嗔的性格特点,诗句中透出贾宝玉初涉爱河时的微妙心理”,云云。有研究者反问:林黛玉就住在大观园里,和贾宝玉朝夕相处,用得着宝玉梦里相会吗?

如果将《四时即事》诗仅仅理解为描写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和姊妹丫鬟们相互亲近、风月诗酒的诗,就很难把握这组诗的内涵。初步分析,这四首诗除隐写明清两朝的历史外,还隐写着书中主要原型人物的姓名字号。

本文仅就《春夜即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春夜即事》诗颔联引用了三首古诗词,出句是陆游的《枕上》,紧接着借用了《长安春雨》中的“轻寒”,最后将“帘外雨”改成“窗外雨”写入诗中,对句则概括了李煜《浪淘沙令》全词的意境:“眼前春色”是“春意阑珊”、“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照应书中“三春过后诸芳尽”的描述;“梦中人”指亡国之君,故“梦里不知身是客”,最后落得个“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尴尬处境。

为提醒读者注意,第二十三回结束时作者又借林黛玉之口写道:“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说明“眼前春色梦中人”一句化自李煜的《浪淘沙令》。

“水流花谢两无情”典出唐代崔涂《春夕》诗,诗中描述了一个漂泊在外、有家难归游子的落魄心态。《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系李煜去世前不久所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诗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

有研究者认为,宝玉是传国玉玺的象征。李煜是个丢失江山的国君,换言之,他是丢掉了传国玉玺之人,其遭遇和明末崇祯、永历皇帝的命运大体相同。由于丢失了江山,李煜作为亡国贱虏,只能“终日以泪洗面”。颈联“盈盈烛泪”、“点点花愁”都是李煜这个“梦中人”每天必须面对的尴尬局面,而“因谁泣”和“为我嗔”只是他无奈的自责,于事无补。

作者暗引陆游《枕上》诗,意在表明“报国记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的志向。第六十二回,作者又借黛玉“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的酒令,点出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其中,“何日平胡虏”和陆游的“灭胡心未休”用意相同。

该诗尾联用颈联所引两首诗解释了“自是小嬛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的原因:一是诗人“惜别终宵话不休”,二是夜雨导致“美人惊起为花愁”。此外,“拥衾”一句还化入了“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意境。

长期以来,红楼研究者一直为“蟆更”的含意争论不休。一般认为,蟆更是虾蟆更。明郎瑛《七修续稿》辩证类“六更鼓”条引《蟫精隽》:“宋内五鼓绝,梆鼓遍作,谓之虾蟆更,其时禁门开而百官入,所谓六更也。”陆游诗中有“枕上三更雨”,李煜词中有“罗衾不耐五更寒”,此时,诗人仍在和离人谈笑不止,隐约听到隔巷传来木柝之声。由此可知,天色已是六更(译红君)。


至于诗中隐写的人名,仅举一例。首联出句“霞绡云幄任铺陈”隐写以下人物的姓名字号:

1、 霞,即徐灿(约1618-1703年),字明霞,号湘蘋,晚号紫䇾,清初著名女诗人。书中李纨的人物原型,化名脂砚斋(谐音紫䇾),参与批评《红楼梦》。

2、 陈,指陈之遴(1605-1666),他是徐灿的丈夫,顺治朝曾任大学士,后因罪发配关外。顺治三年至四年,陈曾担任《明史》副总裁官。有研究者认为,陈是贾雨村的人物原型之一。

3、 绡云,谐音潇云。即黎骞(生卒年不详),字子鸿,号潇云。他是康熙已未词科(1679年)的翰林,参修《明史》。

4、 任陈,谐音任臣,即吴任臣(1626-1687年),他也是康熙已未词科的翰林,参修《明史》。顾炎武在《广师》中承认,“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任臣”。

以上四人都生活在“末世”,是同时代人,三人参与纂修《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