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余经——名臣余靖之后 芳名流千古(组图)

 涵敬斋 2020-09-18
08-31 07:01

五老后人准备将葬于荷塘南村附近羊山的“五老坟”建成五老山公园。



具有悠久历史的司谏牌坊已经破损,急需维修。

具有悠久历史的司谏牌坊已经破损,急需维修。
具有悠久历史的司谏牌坊已经破损,急需维修。

具有悠久历史的司谏牌坊已经破损,急需维修。

邑乡美

江门五邑人杰地灵,广袤的地域、多样的地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美丽自然风光,孕育了独具特色、名声远播的五邑文化,更孕育了一代代远近闻名,甚或影响中外的名人……

在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追寻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今天,发现我们身边的美,感受我们身边的美,在我们身边的美中感悟人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发掘江门五邑的美,我们推出“邑乡美”专栏。也欢迎读者朋友告诉我们,你所发现的邑乡美,让我们一起走近她,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她。

文/记者严建广 图/记者陈卓达

本报8月3日《荷塘司谏牌坊:屹立480余年 主人品行流存》一文对蓬江区荷塘镇南村的明代司谏牌坊及其主人余经的事迹作报道后,引起普遍关注。有读者、市民向记者咨询,余经作为历史上一位有名望的官员,他的身世究竟如何;而来自番禺的余经后人向记者反映,余经没有后人是荷塘当地的一种误传,其实,他是有后人的,而且,还不少。

那么,余经先辈是何许人士?为何会被误传没有后人?有后人,他的后人如今又在哪里?

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经过走访,找到了熟悉余经身世的荷塘镇五老山公园负责人余荣辉等人,在余荣辉等人的介绍下,记者逐一拨开笼罩在余经身上的迷雾:原来,余经竟是和岭南名相张九龄齐名的岭南北宋名臣余靖的后人,而余经确有后人,后人中不乏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只是因为余经后人都远离故土,所以,才在当地出现余经没有后人的误传……

先祖为北宋名臣余靖

“余经能够有'为民不辞官'的气节,为官刚正不阿,这与他的家教有关,”熟悉余经家族历史的荷塘镇余姓后人余振强告诉记者,“余经的先祖就是北宋名臣余靖,在广东,他的名望和岭南名相张九龄齐名。”

据史料记载,余靖(1000年~1064年)为北宋官员,是庆历“四谏官”之一。而现在正在香港无线热播的电视剧《造王者》,讲述的就是余靖为官的故事。余靖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右正言,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卒谥襄,后人尊称忠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据载,庆历三年(1043年),余靖复起任,擢升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政六箴。

“余靖是我们荷塘余姓的一世祖,余经则为其第十七世孙。”余振强告诉记者,“余经就是余靖的后人,他能够有'为民不辞官'的气节,就是传承了余靖的精神。”

祖辈南宋迁居荷塘

“我们荷塘余姓祖先是在南宋末年来到荷塘定居的,最早来荷塘定居的余姓祖先为余师箕,远近闻名的'荷塘五老'就是余师箕的儿子,”熟悉余经家族历史的荷塘五老山公园负责人余荣辉告诉记者,“余经就是五老之一季老的第十六代孙。”

据了解,南宋末年,国力衰微,荷塘余姓九世祖师箕(荷塘余姓奉余靖为一世祖)时任广州府的领兵侍郎职务,在抗击元兵入侵期间,他一方面协助南宋朝廷抵抗元兵,一方面携家眷南迁。“新会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师箕带着五子和家眷到今天的荷塘定居,”余荣辉告诉记者,“几百年来,其子孙繁衍生息遍布台山、开平、新会、鹤山、中山、顺德、番禺、韶关、广西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据余荣辉介绍,余师箕死后,就葬在今荷塘六坊东升坊村附近,他的五个儿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死后并排葬于荷塘南村附近的羊山,故名“五老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记者在羊山上看到,五座坟墓并排依山而建。不过,五座坟墓均为民国年间重修,距今也已有百年历史。

而据了解,南村羊山自宋朝至今经历800余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但是,近年来,羊山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香港余氏宗亲会、澳门余氏宗亲会和各地余氏宗亲会出资出力,修建了一条上山祭拜宗祖的栈道,同时在山脚下修建起一座牌楼,一座功德牌坊和一座思宗亭,目前,五老山公园已经初具规模,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居民一个休闲好去处。

据了解,“五老”后人人才辈出,余经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近代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也不乏余氏后人。如今,每逢春秋二祭,四面八方的余氏后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前来五老山祭拜余氏五老先祖。

余经为官刚正不阿 后人远走他乡

在本报上次采访司谏牌坊时,当地人曾表示,余经没有后人,其实这是一个误传。余荣辉告诉记者,原来,余经由于为官正直,在位时曾得罪了不少权贵,为了躲避世乱,余经在生前曾告诫后人,不要再回到家乡南村,后人就迁移到粤西等地居住。

“因为余经后人没有在荷塘南村居住,而南村在过去曾属顺德管辖,后来划归新会管辖(现为蓬江区管辖),关于余经的记载,在荷塘几乎是没有的,几百年过去了,所以才造成误解,以为余经没有后人。”余荣辉说。

据介绍,余经共有4个儿子,遵从父命,迁居到粤西、广西等地,如今,余经的后人已发展到10余万人,分散居住在粤西、广西等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后人移居到美国、加拿大等地。

“余经不仅后人众多,而且后人中人才辈出,”余振强也告诉记者,“不说历史上的,在中国近代就不乏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司谏牌坊盼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表彰余经执法当官崇高品行而建造的司谏牌坊,从牌坊的柱、梁、横匾,到牌坊的“琉璃瓦”全部都为石材。“这种全部由石材建造的牌坊在省内是罕见的,牌坊主体经历几百年而没有大的破损,非常难得,”余荣辉告诉记者,“现在,牌坊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不过,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近年来,司谏牌坊的部分檐篷遭到人为破坏。“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对牌坊进行维修,”余荣辉说,“这是对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先贤的敬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