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程的温暖 | 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而束手无策之时,一面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使命,一面是回天乏术的无奈无力,身为医者,我们还能、还应该做些什么?

舒缓医学(Palliative Medicine更多时候被翻译为「姑息医学」,在香港被译为「舒缓医学」,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疗护」,在新加坡被称为「舒缓医学」。舒缓医学是对已无治疗反应、生存期有限的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和照护,是以减轻痛苦、追求临终的安详与尊严为目的的学科,是一门医学专业技术与人文结合的学科。

自上世界60年代以来,舒缓医疗在临床逐渐得以推广。对于国内,这一学科才刚刚起步。目前,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和肿瘤内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团队服务和「全人」服务为特色的舒缓医学治疗

《最后一程的温暖》记录了一个生命在这里的安详离去。


以下为视频的文字整理:

     最后一程的温暖      

2012年,尹锡球患胰腺癌,接受手术治疗

随后的4年中,化疗68次

2016年接受缓和医疗

他的女儿尹珊一直陪着他

我父亲得病的时候

那年我研二,刚决定直博

第一反应是挺害怕,也挺无助的

我母亲走得早

我妈妈走的时候,我才上初一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

就相当于只有我去负责处理

因为家里只有我和父亲两个人

我当时心情是挺压抑的

而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四年半里面,我们对于癌症

或者对于父亲疾病和生命的态度上

只有一个关键点——战斗

我们手术,化疗,化疗,化疗,化疗,化疗,······

我们用战斗去解决这个问题

父亲当时的身体状况是,不能再打化疗了

现在就相当于有一个号角告诉你

你不能去战斗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时心里觉得「这不就是等死了么」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总希望我爸爸还是那座大山

只要有他在,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突然觉得那座山可能真的快塌了

他可能有一天就要不在了

心里很慌,又不知道怎么办

第一次见宁医生的时候

很希望她帮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

就是打不打化

我不太想让我爸打了

因为他这次之前的化疗

产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败血症

我爸爸呢,他只觉得打化疗就有希望

不管这个希望是多少,但我至少有希望好

对我来说

我觉得他活着对我来说就很重要

即使他什么都不做

他只是躺在那儿,就是他在呼吸

对我来说就很重要

这个家现在对我来说就只有两个人

只要他在,这个家就在

我问宁医生

我爸这个病,大概还有多久

宁医生说这个不好说

「你要知道,死亡或者疾病,是不能预测,也不能规划的

  你只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好它就可以了」

我经常会在很多路口上,不知道怎么走

宁医生对我说

你就是没经验,但是这也很正常

  很多人都没经验

  但是我们会陪着你一起走完

我当时觉得这句话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尹珊提到的「宁大夫」是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以及肿瘤内科的宁晓红医师对于尹锡球的病情,对于缓和医疗,宁大夫是这样说的:

我跟老爷子这样讲的,我觉得你的女儿为什么不想让您化疗,她是担心化疗的风险。

古语说善终,能够平安的走到那个点上,是能达到善终其实善终更多的是病人自身的感受而我们这个学科也在反复强调,家属的感受也非常重要我们想帮助这些家属,我们给他的希望和提示对他特别重要。

幽谷伴行,这是缓和医疗在做的事情。

缓和医疗要做好,绝不是仅仅靠医生护士就能做好的一件事。如何把这个病人照顾好,其实需要很多的力量,比如说社会上的慈善机构和志愿者。我经常说,一百个大夫比不了一个志愿者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性质不同。

那么志愿者是干什么的?爱心啊。不光是他个人的爱心,他带来的是全社会的一种温暖。其实这些人传递的力量和爱心,比医务人员强的多得多。

我们首先是帮病人去祛除,或尽可能祛除他的痛苦症状,那是纯技术性的。然后,这个病人除了让他身体上舒服以外,他的心理精神,更高的层面上,他是否得到了平安,这也很重要。

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其实各个医学专科,都需要全人的关怀。如果我们能够去这样关怀的话,病人的感受一定会比现在好得多。

一定是。

2016年5月24日

尹锡球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

13天后

女儿尊重父亲的意愿

选择不做有创伤的救治措施,而是陪伴在他身边······

老人在缓和医疗团队的帮助下,走向生命温暖的终点

五年执医 三年模拟

精选每日一题

更多精选题可回顾历史推送文末

题目来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往届真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