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援外是在为国争光?不,而是…… | 麒闻医事·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我和我的祖国

风自东来:我的援外经历

麒闻医事·第八季·季终篇

2019 年的医师节,我的微信突然炸了。

一堆信息发过来,我才知道我上 CCTV 了,而且是以自己名字单独的一分钟报道,讲的是我在 DSA 机器故障的情况下,利用超声技术做引导为患者完成腔内介入手术,完成受援国首例超声引导腔内介入手术。

「你为医院争光,为国争光了!」

类似这样的信息,如海浪般纷至沓来。

但我内心其实最直接的感受是,我沾医院的光,沾祖国的光了。

我并不是技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全面的。超声引导腔内介入也不是我发明的,这项技术在日本和中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领域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国内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出神入化的大牛。我只是把这项在国内已经成熟开展的技术(我们科室已经做了五年了),利用在国内大量实际操作中积累的经验,在国家通过援外医疗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去做了这么一例并不特殊也不神奇的手术。

光荣属于中国医生,我只是被拿出来作为代表的人。

01

为国争光是什么?

是世界认为中国人/中国做不成的事,他们以勇气和实力,实现了突破。

我不是。

中国医疗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很多突破,它已经自带光环,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争光。

只是由于语言障碍、传播范围的因素的限制,这样的光芒并不被世界上很多人看见。

要真说我做了什么,我只是做了些事,让别人看见这些光。

不要想当然地高估了中国的能见度和影响力。

微信、微博和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他们各自构建起了一个封闭的内容环境,它们是互联网时代无形的墙。

在缺乏底层互动和认知基础上的中国影响力,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恐惧。

一个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在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外,依赖一种他们不了解,更不能理解的价值体系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是他们从内心难以接受的。

他们的「三观」被动摇甚至被颠覆,在恐惧、恐慌之下可能表现出非理性的否认、抹黑、憎恶。

对,这就是 HK 正在发生的。

02

过去七十年,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仍然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地发展,而且我们都希望,这个速度,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而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取得快速的发展。

快速的发展,需要甚至依赖于一个友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这样的环境,需要更多人看见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先有了解,才有认同。

我们这一批还做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活动:在受援医院和西印度大学分别做过一个特别的专场,介绍中国的医疗制度,中国的医学教育体系,并且为到中国学医进行宣传。

关于中国医保那部分是我做的。

为了做这个题目我准备了很多材料,并且发现被我天天骂的医保,其实真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成就。

有时候真的需要置身事外,你才能重新认识。

并不是玩笑话,这段援外经历让我更爱国了,不仅是爱,而且为什么爱。

尽管估计以后医保我还会骂。

因为我希望它更好。

03

但这也让我形象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宣传。

包括对内的和对外的。

对外宣传我们的途径多是通过官方媒体发声,天然地影响信度,并且因为身份造就天然的距离屏障,毕竟互联网时代下很多人是不看官媒的;发声的形式多数时候又有着过于刻板的模式,更进一步地影响了效果(但也必须肯定近年来中央级官媒在形式上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改变)。

民间视角的讲述,是非常重要的补充。

援外医疗队就是这样的「民间视角」。

除了两场宣讲之外,我们还主动向当地媒体投送了两篇新闻稿件并且被登载,这也是援巴巴多斯以来第一次采用主动投稿的方式进行宣传。

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主动宣传很重要。我们第一次和受援医院合作的活动,最后新闻报道大篇幅都是对他们医院心内科主任的专访(也很容易理解,由于语言的问题,记者更愿意找他熟悉的人进行采访),我们作为联合主办方却几乎沦为背景板。

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只投了两篇。作为非母语写作者,写新闻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其实特别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

想真的让一项工作做得更好,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而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单打独斗(类似的例子是巴巴多斯孔子学院主办「一带一路」论坛请来的中国学者,是被临时通知过来在飞机上做的 PPT,质量令人尴尬——我在现场特别感慨,为什么中国不能建一个「一带一路」学者库,讲的人应该真正理解「一带一路」,同时兼具演讲能力和技巧)。遗憾的是,有的部门,与驻当地使馆对我们鼎力支持的态度比起来,太把自己当成管理者,而不是支持者。

这也直接影响到对内宣传。

我负责宣传这一块。

作为一个好歹搞出过数篇「十万+」的作者,稿件经常被自以为经验丰富的机关人员改得特别「日报」风,还因为层层审批导致时效性完全丧失,到后面我也基本是放弃治疗的状态。

如果我们援外医疗的对内宣传,永远是讲述「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永远是「救治了当地多少民众,开创了多少当地第一例」这样套路化宣传,换个地点换个人物就还能毫无违和地「重播」一遍,那援外医疗的形象永远是片面单薄的。

在国内普通民众的感知中,永远是援外队员的个人牺牲奉献,加上政府无脑无意义的撒钱。

04

2016年12月,第一批援巴巴多斯医疗队到达。

三年时间,四批医疗队员。

从需要经过当地医疗委员会的层层考核才给予资格证书,到直接认可中国的医师执照;

从被当做来「参观学习」的,到开始工作就直接安排主刀手术;

从需要奖学金吸引到中国学习,到主动自费学习(目前7名在中国学习的受援医院医生中,5名为自费,而从中国学习回来的医生,每一个都是中国的「自来水」);

……

从怀疑到信任,从认可到向往。

这些,就是援外医疗的价值和意义。

个人牺牲奉献有没有?那自然是有的。

但身为援外医疗队员,更多是祖国赋予的荣光。

有多少人,有机会代表国家?

我很荣幸地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我刚开始在受援医院工作,就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这一方面离不开之前医疗队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他们真正地了解中国之后,知道为我能力背书的,正是「中国」。

除了荣誉,还有责任。

这也是驱使我写下这一系列的根本动力:我真诚地希望更多人了解援外医疗,懂得它在中国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独特的地位和角色,从而理解、支持援外医疗工作。

如果你觉得援外医疗没有意义,那不是它没有意义,而是我们做援外医疗的人没有把工作做好,没有让它呈现出它应该有的意义。

援外医疗,也确实还需要做更多工作,去突出它的意义。

援外医疗,加油!

中国,加油!

写在最后:

最开始写这一系列的时候,我没有预料到这一系列也能写满一季十二篇,而且最后还有好多想分享的东西,无法一一地呈现。大西洋壮阔的巨浪,加勒比海面上揉碎的夕阳,夜晚的萤火虫和繁星,刚孵化的海龟,伴随第一次扛起锄头犁地,自己给自己理发,第一次养狗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人生中一段色彩独特的旅程。感谢所有读者,陪同我重温这些点点滴滴。援外医疗参与者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都正在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各行各业,都是参与者和贡献者。

愿每一个不曾辜负的青春,都能成为你我生命中的骄傲。

麒闻医事·第八季 前情回顾

第一篇:医疗援助加勒比海:援助背后的地缘考量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二篇:为什么援外医疗是优质的外交投资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三篇: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医疗援助?|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四篇:免费医疗的代价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五篇:「基督系」性格影响下的医患关系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六篇:不友好的工作环境里,再问援外医疗为什么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七篇:援外:像一支队伍一样去战斗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八篇:活少钱多的工作,你要不要来?|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九篇:是什么,让援外医疗队变身「戏精队」|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十篇:同在异乡为异客:援外医疗队与驻外企业 | 麒闻医事·协和八

第十一篇:捐赠药械:国内药械企业的另类「出海记」 | 麒闻医事·协和八

作者:自得麒乐

编辑:燕白黄瓜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