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第22卦贲卦主要讲什么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贲卦象征国家的光明盛世,经过噬嗑卦的刑狱整治,社会治安大为好转,天下呈现一片文明,和谐安宁吉祥如意,这是社会治理的“贲饰”。孔圣人《说卦传》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在周易的后天八卦图中离卦的太阳居于南面,在贲卦的组合中,上卦为艮卦代表朝廷社稷,下卦为离卦象征光明,中国建筑风水学讲究坐北朝南,北房为正房,各级衙门都朝南开,圣人统治也是坐北面南,寓意向着光明而治理天下。

贲卦还代表用“以德治国”,以此弥补上一卦噬嗑卦“依法治国”的不足。到了噬嗑卦的最后,不得不将罪大恶极的罪犯斩首示众,预示着单纯用酷刑治理民众已经行不通了,也必然会激起民众的反抗,就像秦朝的灭亡。老子《道德经》第74章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统治者太过暴虐民不聊生,到了最后如果老百姓连死都不怕了,你如何还能拿死亡来威胁统治百姓呢?孔圣人《序卦传》也说“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噬嗑卦是讲用牙齿咀嚼食物,对应社会则是依法来磨合,想要使社会和谐,既要有噬嗑之“武功”,还要有贲卦之“文治”。孔圣人在《论语为政》篇中写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大意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整顿他们,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不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仪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还会自觉遵守。

噬嗑卦的刑狱之道只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和目的,要想使社会和谐安居乐业,不能始终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那样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还需要礼仪文明的点缀和装饰,这样代表“文饰”的贲卦就登场了。

圣人再将万物的文饰之道,引申到君子个人修身养性和国家治理上,但是圣人并没有大力赞美这种外在的文饰,反而笔锋一转,告诫君子不能文过饰非,告诉我们如何文饰才能文质彬彬。

“贲”字本身就阐释了卦名的由来和贲卦的含义。“贲”读作(bi),上“卉”下“贝”,“卉”指花卉鲜花绿草。“贝”是贝壳,色彩斑斓纹理交错,又代表金钱财富,天地人三才都有贲之修饰之道,主要分为以下六层“贲饰”。

首先,从天道来看,贲卦中有太阳也有月亮,有运行不息的行星也有相对静止的恒星,日月星辰布满天空,有白昼也有黑夜,色彩斑斓天空璀璨,虽运转不息,但始终围绕着恒定的轨道不曾偏离,这就是天道之“贲”。

其次,从地球的运转来看,贲卦中有暑热也有寒冷,有春长也有冬藏,四季循环寒来暑往,这是地道之“贲”。

第三,对应到大地上的自然万物,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山川河流布满大地,大地以绿草鲜花作为装饰,诸如现代的城市建设美化环境,退耕还林节日摆放花盆,贲卦中有色彩斑斓的贝壳,有草木有鲜花,都在太阳的照耀下万紫千红,大地五光十色,这是大地万物之“贲”。

第四,对应到人的本身,古人以贝壳花草来打扮自己,就像现代人将手指脚趾涂上花纹图案色彩称为“美甲”,手上带着戒指,脖子上挂着项链和珍珠,去野外郊游头上戴着鲜花绿草编织成的花环帽子,这是人身之“贲”。

第五,引申到人的道德修养和建功立业上,求得了财富获得了名声还彬彬有礼,更显得其光彩夺目,贲卦中有“贝”之金钱财富,有丰富的酒食物资,有震雷般的掌声和名声,还有如山一般高的成就,名利双收是成功人士之“贲”。

第六,上升到国家治理和政策的高度上,如果压制民众,表面上看似歌舞升平,其实是粉饰太平暗藏隐患,这是国家治理之“贲”。

从以上天地万物的文饰之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有白天就有黑夜,草木有盛就有衰,鲜花有开就有败。那么人世间的外在文饰也不会保持长久,所以人和国家的贲饰要适可而止。

圣人阐述了文饰装扮之道的总原则,圣人说“贲,亨,小利有攸往”,虽然简练但寓意深刻。“贲,亨”,展示文饰之道的亨通前景,圣人先揭示了天的文饰,日月星辰光彩夺目。由天之文饰产生了大地之文饰,最后说君子要效法天地之文饰,辅之以适度的礼仪文明和外在包装,有助于事业的亨通,故称“贲,亨”。

圣人接着告诉我们文饰之道的注意事项和有限作用,避免质本饰末文过饰非,“小”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作用和程度的“小”,文饰之道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起决定性作用,质本饰末文过饰非,文不能灭质,所以要适可而止,故称“小利有攸往”。二是代表“小事”,“小事”与“大事”相对应,什么才算“大事”,《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祭祀,有共同的血缘,祭祀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文化信仰。“戎”指的是征伐,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祭祀是对内的民族大团结,不能搞分裂。征伐是抵抗外族的侵略,这是国家层面最大的两类大事。圣人清楚告诉我们,在关乎民族团结国家分裂和抵抗外侵的大事上不能用贲饰之道,不可粉饰太平自欺欺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回旋余地。

老子推崇质朴,不太认可贲饰,《道德经》第19章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其中的“文”字,就是贲卦的文饰,意思是守住最质朴的本质,不要过于注重表面的虚华。《道德经》第18章云“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大意是,天地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之道。越是推崇聪明智慧,人们就越来越虚伪。亲人之间出现了不和谐,才凸显宣扬孝顺和慈爱。国家混乱不堪人心不古,才有忠臣出来主持公道力挽狂澜。从上面两段话来看,老子是不怎么认可修饰之道的。

圣人接下来详细描述如何进行修饰文饰,从几个方面同时展开。首先,圣人将文饰之道分为六种人,有被别人文饰的,也有要去文饰别人的,前三种人是下层民众和臣子,后三种人是上层的统治阶级。其次,分成六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讲如何文饰,后三个阶段是讲返璞归真。第三,用人身体的各个部位作比喻,最初是脚趾头,然后是胡须脸颊,依次向上。第四,圣人从个人的文饰之道,一直上升到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的美化上。

第一种情形,最初的文饰不仅要质朴无华,而且要靠自己奋斗。首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像一个人只简单文饰了一下脚趾,脚趾头藏在鞋里头,不对外炫耀显露。其次,贲卦中还有一辆车,这个小孩子一出生就有车可坐,但他并没有坐车享受,而是坚持徒步而行。引申到普遍的文饰之道上,阳刚君子进行文饰要坚持原则,不可掩盖朴实无华的本质而丧失人格,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尽情享用父辈的财富,奢侈炫耀不愿吃苦,对其之后的人生之路没有一点好处。车舆在远古时期是大夫以上的官员乘坐的,用于治理国家,平民百姓没有资格坐,这辆车也像是家庭和父辈现成的财富,于义于理都不能乘车。圣人告诉我们,应该自己去奋斗,不要靠着别人和父辈来文饰自己。千百年来,出生在富贵之家的子弟一出生就拥有了一切,有的人靠着父辈奢侈炫耀不愿吃苦,长大以后必无出息,比如某首富之子等纨绔子弟。也有一些家庭,依然对子女严加管教,比如当年山西王家大院的家风,近代香港李嘉诚的教子之道。但当今社会拜金思想盛行,就连一些贫寒子弟也被带坏,前一阶段报道,有女大学生为了买苹果手机和好衣服,借高利贷以自己的裸照作抵押,还不上钱就以自己的肉体作交换,实在是可悲之极。

第二种情形,文饰他人他物,既注意文不灭质,还要相互文饰相得益彰。圣人用人脸上的胡须作比喻,胡须既给人增添了视觉美感,又不喧宾夺主。引申到君子之道,去文饰他人他物,既要实事求是,文不灭质坚守正道,文质彬彬恰到好处,也不溜须拍马文过饰非。孔圣人补充说,胡须只是人脸上的装饰物,长在其他部位就不好看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荣辱与共。胡须与脸颊相互配合,使人神采奕奕恰到好处,互得其宜各添风采,在文饰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阳刚的男子蓄上好看的胡须更能体现美感,中国人形容仙风道骨大多描述其“长长的白胡须”,关公人称“美髯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年轻时也是美髯飘飘风流倜傥。

第三个阶段,文饰达到了极致,要注意文过饰非。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文饰,现在文饰之道达到了极致,圣人用自然界的阳光和雨露作比喻,最后加以善意的告诫。首先,此人用“贲”字描述此人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光彩照人阳刚有为,有金钱财富,有丰盛的酒食,有雷鸣般的掌声,还有鲜花,代表一个人名利双收如日中天。其次,圣人用“濡”字,形容此人被雨水滋润得非常惬意。第三,圣人还用前面的“贲”和“濡”字加以告诫,因为现在虽如日中天但日中则昃,“濡”字还有过度沉溺之义,告诫我们不要沉溺于文饰之中而无法自拔,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永远牢记不可过分贲饰。

第四个阶段,要开始返璞归真,从个人上升到大臣治理国家的文饰之道上。前面三个阶段,是君子个人逐步文饰的过程,文饰已到极点,现在该是返璞归真的时候了。同时这一个阶段的人,已经位居朝廷重臣之位,他除了自我贲饰,文饰臣民和君王的关系,还要文饰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肩上的责任重大,圣人从四个方面逐层阐释哲理。首先,用“贲”字描述如何贲饰他人他物,圣人以自然界的草木和河流作比喻,草木美化大山,河流和山川交相辉映,对应到人身上,此时之人地位虽然高了,但本质温柔虚心谦下,还能够尽心尽力去文饰阳刚君子。其次,用“皤(po)”字展现自饰之貌,“皤然”形容白发老人,“皤皤国老”指年老的国家重臣,引申到人事上,是赞扬此类人的品德修养,作为辅政重臣,就像是一位白发银髯的智慧老者,道德纯洁无暇,做事光明磊落。第三,以白马和锦鸡的天然色彩,比喻其如何贲饰朝政,贲卦有一匹“足白、额白”的白马,还有一只颜色赤红的天鸡,素白和赤红交相辉映浑然天成,这些特征都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特意文饰上去的。以此比拟这类人的文饰虽然天然朴素,反而显得更加鲜艳。贲卦是讲贲饰文饰之道,身为朝廷重臣他要文饰臣民和君王的关系,还要文饰国家政策,要发自内心关心民众,真诚的态度不是故意装出来的,他像白马一样飞身前往,像锦鸡一样翩翩而下,去迎合阳刚的君子和民众。第四,用“匪寇”和“婚媾”,描述如何文饰处理对外关系,周易中有好几个卦提到“匪寇婚媾”,这是远古圣人说话的一种习惯,看似晦涩难懂实则非常简单,翻译成白话,“匪寇”就是不要轻易树敌,“婚媾”就是或者通过“和亲”或者通过谈判,化解矛盾和纠纷。贲卦的大原则是“小利有攸往”,在与敌寇强盗的谈判中,只要不涉及民族团结和国家领土完整的大事,其它具体的小事情都可以坐下来谈,这就是对外政策上的文饰之道。

第五类人,就是圣明的君王了,君王作为万民的榜样,他应该如何文饰。首先,记载了炎黄尧舜等先贤往圣的艰苦朴素,圣人说君王要像他们那样,只在山丘上建一个简朴的园林作为居所,陋室虽简但德行圣明照耀天下,这是君王自我贲饰之道。其次,君王不仅自饰,还要去崇尚文饰圣贤之人,即使去拜见圣贤,也只是准备了一小束微薄洁白的丝帛作为见面礼,以心交心,礼轻情意重,这是君王的贲他尚贤之道。第三,虽然显得有些吝啬,但这种朴素无华的做法足以为天下师表,能够营造全社会良好的风尚,大为吉祥,君王的吉祥也就是全社会的吉祥,万民效法家国喜庆。后世文人受贲卦哲理的影响颇大,寄身山水间抒发高尚的情操,隐遁于山间德行志向不改,唐代诗人杜甫的“草堂”名扬天下,其诗词《茅屋被秋风所破歌》世人皆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更是脍炙人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六个阶段,贲极而素,达到了贲饰的最高境界,圣人用山体素白和太阳的明亮展现贲饰的最高境界。有两层含义,一是品德崇高之人用不着文饰,二是寓意国家政治的清明。首先,贲卦中有高山,用大山的高大和素白,比喻一个人不仅成就很大,并且道德高尚,用不着一点点文饰。其次,贲卦中还有朝廷之象,上下都有太阳,上日下日一起照耀,天下大白,孔圣人在《大象传》中说“君子以明庶政”,国家政治一片清明。引申到普遍的文饰之道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国色天香”是“却嫌胭脂污颜色”,这是自然之美朴素之美本色之美,加以文饰反而是亵渎,贲卦最后进入到返璞归真之美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山水画从金碧辉煌最终发展到淡淡的水墨画,古代诗文也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综上所述,贲卦既描述了君子个人的美饰,也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贲卦是讲文饰贲饰之道的,所以圣人纯粹从万事万物的贲饰之道来引申哲理,没有一个哲理是空穴来风。圣人首先从天和地的文饰,引申出人的贲饰之道。用“以柔文刚”的天道展现贲道的亨通前景,用“以刚文柔”的地道告诉我们“文明以止”。

圣人接下来用很多具体的文饰之象,详细告诉我们如何贲饰美化。用“贲其趾”形容低调的美饰。用“舍车而徒”比喻不靠父辈而美饰。用“贲其须”的胡须作用,描述要相互文饰相得益彰。用“贲如”的阳光和“濡如”的雨露,形容被文饰得非常惬意,告诫我们文饰已经达到了极致。用“皤(po)如”赞扬德高望重的皤皤国老。用“马足白”和“马额头白”的天生之貌,还有锦鸡火凤凰的赤红,描述发自内心的朴素文饰之道反而光彩夺目。用“丘园”赞颂先贤往圣的简朴文饰。用“白贲”的太阳高山之象,描述贲饰的最高境界。在贲卦中首次出现了“天文,人文,文明,苟合”等词语。

从贲卦到剥卦的过渡,孔圣人《序卦传》说“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从贲卦的卦象组合来看,下面是光明文明,上面是高山阻挡,象征贲饰之道走到了尽头,文明以止,亨则尽矣。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四季循环寒极暑来,万事万物都要遵循盛极而衰的规律,就像秋天果实成 熟要被剥落。大山高到一定程度也将遭受风雨侵蚀。一个建筑装修得不管多么华美也将剥落褪色。对应到人事上,一个人再怎么美化也有跌下神坛的一天。所以贲极而剥,是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张武忠 2016.10.3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