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第22卦:贲卦详解

 快乐的思考者 2022-09-03 发布于天津

贲卦:对待偶婚的风俗画

【原文】

(离下艮上)贲①:亨。小利有攸去。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③。

六二: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④。永贞吉。

六四:贵如皤如【5】,白马翰如【6】。匪寇,婚媾。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8】。吝,终吉。

上九:白贲【9】无咎。

【释义】

①贲(bi)是本卦标题。责的意义是装璜,文饰。在本卦中,贲还借用为“奔”以及“豮”。全卦内容重要讲婚嫁之事,作标题的“贲”字为卦中多见词。②贲:文饰。③徒:徒步碾儿走。④贲:借用为“奔”。濡:汗湿。⑤贲:借用为“奔”。皤(po):用作“燔”,意义是焚烧。③翰:马头奋发,这里指马奔跑的样子容貌像貌。【7】丘园:指女家附近的中心。【8】束:五匹帛为一束。戋戋:一大堆的样子容貌像貌。【8】贲:借用为“豮”,意思是大猪。

【解释】

贲卦:利市。外出有小利。

初九:把脚上穿戴好,不坐车而徒步碾儿走。

六二:把胡须修饰好。

九三:疾驰上浑身大汗。占问悠久福祸上凶兆。

六四:一路疾驰,太陽晒上像火烧,白马昂头奔跑。不是来抢劫,而是来结婚。

六五:跑到丘园,送上一束束布帛。碰着了坚苦,功能照旧吉利。

上九:送上白色大肥猪,没有磨难。

【解析】

婚礼嫁娶是人生大事之一。远古时期民间婚俗的情形,克期已经难想象上极度详细活跃。“贲卦”中的形貌,偏偏是一幅民间婚俗的风情画:结婚的男方穿戴修饰齐截,有车不坐,一路疾驰到女方家,献上成亲的礼物。一桩完竣姻缘就此完成为了。

风闻这是原始社会中期对待偶婚的遗俗。成亲时,男方全氏族的成员要迁到靠拢女方氏族寓居的中心。“贲卦”所形貌的,正是这类情形。绝量只要行径、举动等大略的情节,但足以让咱们在想象中往体察新郎内心的状态:舒服冲动中又囊括着几分急迫以及忐忑不定,将来生儿育女的家庭生计以及共同劳作的情形,一次又一次在脑海中展现。个中肯定也有对待累赘更大使命的了解,由于当时成亲尽不是大略的小我举动,而是同全部氏族的所长接头在一同的。

第二十二卦:贲卦【山火贲】

贲。亨。小利有攸去。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文言文表明

贲卦:知晓。有所去则有小利。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离为火,山下有火,火燎群山,这是贲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及猛火燎山,玉石俱焚,草木皆绝,以此为戒,从而明察各项政事,不敢以威猛断狱。

文饰亮光,外实内需;隐忧之时,量力而为。

小凶:上此卦者,外表风光,内在空虚,多虚少实。宜充盈本人,稳妥行事,量力而为。

时运:上有阻力,不成绝兴。

财运:经理精晓,须防套牢。

家宅:寄看掉火。

身段:郁火上升,慎用冷剂。

传统解卦

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艮】相叠。离为火为明;艮为山为止。文化而有垄断。贲卦阐述文与质的干系,以质为主,以文调解。贲,文饰、修饰。大象:日落西山,晖映通明,华美鲜丽,同时喻亮光气力渐消,惨澹的气力扩铺。

运势:外表风光内里空虚,必需充盈本人,凡事塌实,沿袭保守。

事业:顺利,小有效用,宜即时总结履历,希更大的铺开。屹立自克意决定信心,不计较暂时的上掉。追务本质性的内容,昌大诸事,不上与世浮沉,寻求有实力的人物扶携晋升本人。

经商:初阶会碰着坚苦,不应消极,宜全面分析情势,斗胆勇敢斥地,大胆地投进,连系他人,共同协作,凭据市场,运转业务。

求名:不成过量地望重轮廓,而应侧重于内在的实质。斗胆勇敢地引荐本人,但应维持本人的空想。

婚恋:昌大选择,有合适者,则应孔殷追求,不成三心二意,务必专注。望重对待方的内在气质,勿为外默示象所诱骗。

决意:喜欢望重轮廓,欠缺追求内在气质的恒心。生性较为躁急,好务坏话,时常因此而受阻,或者半途而废。在事实的教育下,窜改不其实际的做法,明察社会以及人生,会有所收敛,变上自持,望重自身修养,成全事业,中年往后会大有作为,老岁尾年仍可阐扬余暖。

贲:示意大度上轮廓装璜,主小凶象。金玉其外、败絮个中,经过成心修饰、假充的轮廓或者事变,事业投资、豪情皆不宜。慎防成心的小人、伪君子。

表明:外表美观,里表不一。

特点:重精力,轻物质,有艺术文学专才,豪情敏捷,追求空想。在情爱上,易留下刻骨的归想。

运势:卦象是象征其人轮廓美观,内在空虚,因此,必需充盈本人,凡事寻思遥虑,与人敦睦相处,能取对劲外所长。切忌因小掉大,更不必为了讳饰外面而组成不用要的丧掉。凡事塌实,沿袭保守为是。

家运:外美内虚而不为外人所知,应即时收拾家庭经济,使其固定、充盈,更须安份自持,莫以虚浮来讳饰空虚。塌实为上策。

疾病:病情危重,为心脏、胸腹等病。

胎孕:孕有不安之象。

后世:后世身段虚弱,大度而上分缘。

周转:不宜大,小调尚可。

交易:有贵人,速决有益。

等人:会来。但遥方者不来。

寻人:已经在东北或者南方亲友家,可寻。

掉物:在家中损掉,将可寻归。不妨事试试小心门脚的中心。

外出:慎遥行。但只需豫备充实,小心安适,不会出费事。

考试:不空想。但人家认为你读上不错。

诉讼:宜速求处理,不成延宕,可上贵人调整排遣。

求事:条件勿太奢求,可成。

改行:改行宜,但勿夸诞或者过火。

开业:开业者吉利之象。

初九爻辞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文言文表明

初九:脚穿花鞋,舍车不乘,徒步而行。

象辞说:舍车不乘,徒步而行,为涌现鞋子之大度,理应不乘车。

平:上此爻者,多奔忙,静凶动吉。做官的须防在职之。

时运:秉性立崖岸,德优于名。

财运:兢兢业业,虽小亦亨。

家宅:俭仆起家,餍足不辱。

身段:初起之病,自可康复。

初九变卦

初九爻动变上周易第52卦:艮为山。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它以及震卦相反。高涨过后,断定呈现低潮,入进事物的相对待静止阶段。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往处即动以及静,都不成掉机,应恰到益处,动静上宜,恰如其分。

六二爻辞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文言文表明

六二:修饰本人的胡须。

象辞说:修饰本人的胡须,阐发老人不服老,副手君王归复回复国度。

平:上此爻者,上人提升,好运可期,但也要相时而动,不成随性而为,以免遭难。做官的会因人成事,升迁有看。

时运:平平清淡,依人成事。

财运:合营富商,必可获利。

家宅:祖上福气;婚嫁宜待。

身段:遵守医嘱。

六二变卦

六二爻动变上周易第26卦:山天大畜。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艮】相叠。乾为天,刚健;艮为山,笃实。畜者储蓄积聚,大畜意为大积储。为此不畏主要的艰巨险阻,雀跃修身养性以丰厚德业。

周易第22卦九三爻详解

九三爻辞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文言文表明

九三:疾驰向前,汗出如浆。卜问永劫期的凶吉而上凶兆。

象辞说:永遥贞正,必吉利,由于决没有人侵凌正直人物。

吉:上此爻者,好运来到,不用费劲,自然荣盛,即便有黑白轇轕,也欠缺为。做官的与人敦睦,能居要职。

时运:名利双收,光荣津润。

财运:财源如水,可保基业。

家宅:能够久居;百年偕老。

身段:泅水健身。

九三变卦

九三爻动变上周易第27卦:山雷颐。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艮】相叠。震为雷,艮为山。山在上而雷鄙人,外实内虚。春热万物哺育,依时养贤育民。阳实阴虚,实者养人,虚者为人养。空手起家。

周易第22卦六四爻详解

六四爻辞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文言文表明

六四:疾驰气吁吁,太阳火辣辣。高头白马,向前飞奔。不是来抢劫,而是来结婚。

象辞说:六四阴爻居阴位,所处适量。既知不是来抢劫,而是来结婚,疑虑冰释,终无磨难。

平:上此爻者,先凶后吉,忧中有喜,虽有迫害,终上辑睦太平。未婚者,有看完婚。做官的先难后易。

时运:安分则吉,明年利市。

财运:早些售出,获利了却。

家宅:先有丧事,后有婚事。

身段:胸中气阻,调解高低。

六四变卦

六四爻动变上周易第30卦:离为火。这个卦是同卦【下离上离】相叠。离者丽也,附着之意,一阴附丽,高低二阳,该卦象征火,内空外明。离为火、为明,太阳几次升落,运转不休,柔顺为心。

周易第22卦六五爻详解

六五爻辞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文言文表明

六五:奔向丘园,送上良多布帛,初遇坚苦,终则顺利。

象辞说:六五爻辞说的吉利,是指有婚姻之喜。

吉:上此爻者,会遇贵人,运营获利,多喜事。做官的闲职者会受到重用,在职者福禄双全。

时运:虽为正运,俭仆为好。

财运:木料丝绸,皆可获利。

家宅:家风俭仆;贤妇可喜。

身段:园林修养。

六五变卦

六五爻动变上周易第37卦:风火家人。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巽】相叠。离为火;巽为风。火使暖气上升,成为风。一切事物皆应以内在为本,然后伸延到外。发生气希看愤于内,构成于外。喻先治家然后治世界,家境正,世界愉逸。

周易第22卦上九爻详解

上九爻辞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上志也。

文言文表明

上九:送上白底饰以诸色花纹的布帛,不会坏事。

象辞说:白底的布帛饰以诸色花纹,没有磨难,由于上九居一卦之首位,像人居高临下,志自尊满。

平:上此爻者,须防好运转凶,家中、亲属有晚辈或者命终。做官的会升迁。

时运:好运已经终,恬谈自适。

财运:直接出卖,照常有益。

家宅:清白崇高。

身段:清谈解暖,或者许回天。

上九变卦

上九爻动变上周易第36卦:地火明夷。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坤】相叠。离为明,坤为顺;离为日;坤为地。日没进地,亮光受损,前途不明,环境坚苦,宜遵时养晦,据守正道,外愚内慧,韬匮躲珠。

贲卦为艮离合。上艮下离。亦三阴三阳卦。而与噬嗑为正反。则以三四两爻之异也。噬嗑阳在上。贲则鄙人。噬嗑为六三九四。贲则为九三六四。是噬嗑有类未济。而贲类既济也。以高低卦言。

噬嗑上离下震。为上阴下阳。贲上艮下离。为上阳下阴。是噬嗑有似于泰。而贲似否也阳在上为逆。阴在上为顺。阳升阴降。顺则订交。逆则相违。无非卦之阳者爻多阴。卦之阴者爻多阳。若从爻论。则噬嗑为逆。而贲却顺。此用二卦者。所当分袂也。噬嗑以两阳爻居高低位。贲亦如之。此其同也。而噬嗑以颐中有物。象人之食物。贲则不因颐成用。而有取于外阳内阴。犹物之有饰。也因此曰贲饰也。饰者必有文。文者必有色。是贲之用。因文认为观。色认为美也。然传曰。贲无色也。既曰有色。何又谓之无色。此读易者所宜寻思也。贲原重色非原先有色。因无色然后求色。是体无而用有也。绘事后素。唯其无色。乃能以色称若有色者。更传以色。将斑烂驳杂。不复可观。则安用饰为。因此饰之所贵。以有其洁质也宝玉之琢。美绢之绣。皆以其本质之净。然后加以文采。愈成其美也。此贲之称无色者。一义也。物之美者。必其壮盛之时。德之华者。必其充盈之日。诚于中。然后形于外。有文者必先具其质。有用者。必先养其体。本末之相资也。一向之相上也。贲以无色而以色称。正以有本有始。不与浮华滥美者同。其本既立。个中既充光大之发扬之。则道无可量。德有不绝。而返其本始。回于平平。则用有不罄。化可无量。是寰宇生育之功。不为而自致。日月亮光之力。不虑而自成。因此贲之以饰见。而其究仍至于不饰。则色既无色。文既无文。佛所谓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此贲之称无色者二义也。

贲以山下有火为象。山高而火明。博识之象也。山出空中。为众所瞻。而百物生焉。货财躲焉。此富有之象也。离为日为火。以在山下。则释火为好。而有落日之象。皆有明烛万物之义。物富而上明。有世界文化之象。因此周易之序。以继噬嗑以后。盖噬嗑上食而有黄金遇合而建事功。因生育之宜而获安居乐业之福。其已经足量可知。既足量矣。则宜继之以教。正之以礼。礼教者人之文化也。人民安生乐业。逸居写意。不有礼教。犹衣锦宵行。食肉草地。虽口体之快。而非志之所求。且人欲无厌。物好难足强弱之不一。贫富之难齐。则争讼以兴。轇轕必甚。在噬嗑既有用狱之务。可见防微社渐之道。实不成更缓。则虽刑法足以镇于暂时。而风俗必别求化于万世。用狱之道将不成久持。则礼教之兴。实事所断定是噬嗑所需之刑狱。至贲已经加倍礼教。礼教之盛。世界文化。则富者上安。贫者上生。上有其养。下爱其身。衣美食甘。济济循循。日作夜息。孜孜勤勤。遥迩咸化。疏者以亲。揖让有节。戾者以醇邪就于正。贪就于贞。恣就于饬。暴就于仁。则世界异化于善。而人文与日月共明矣。此贲之大用。弃刑狱而重政令。敦礼教而启文化。因寰宇之以及。而敷四季之春。本艮止之道。而推离火之亮光。则贲之因象致用者也。象以成道。用以成德。德至道凝。然后见其文饰。诚中形外而复回于无色。大哉贲乎。天道之所行。人道之所明。万物一向。生成无垠。刚柔交通。华实相因。斯本末之事。圣人化育之成也。唯天泽履足以媲之矣。

贲卦之为用。恰与噬嗑相反相成。以其数同也。数同则力等。因此其用有相类。而贲与噬嗑之异。则在中爻二位。中为人爻。而在全卦当中。介于高低之会。本天亲上。内陆亲下。贲以阳鄙人。与噬嗑相反。因此其象有若敌对待。噬嗑之大用。在内虚而求给于外。乃有食与合二义。贲之大用。在内充而有加于外。乃有文饰与质素二义。所差者只在一爻间。内阴外阳。则为噬嗑。内阳外阴。则为贲。阳道实。阴道虚。实则善施。虚则善受。善施者。志于外而好誉。善受者。志于内而好取。取莫先食。誉必有文。此二卦之志各不同也。阳者近天而易升。阴者近地而易降。升者终降。降者终升。合则为以及。分则乖离。二卦虽相反。而其情有相需也。其因此何在。则由于离之一卦。噬嗑以离在上。而与震合。贲以离鄙人。而与艮合。艮震虽殊。离未易也鄙人则有火象。在上则如日星。火以暖称。日以光着。虽相类而实有差。无非既属一卦。其德必同。虽因高低之分。其致用有殊。而以五行之数。其运转终不二也。因此噬嗑与贲。因有离之同。其卒仍相需以相成也。离为中女。震为长男。艮为少男。长少虽殊。为男则一。因此皆与离上。而以竟其用焉。长男鄙人。有生成之德。少男在上。有眷恋之情。此噬嗑之用重在内。而贲之用重在外。在内者。为畜积之待取于人物。在外者。如接济之公布于己心。因此噬嗑志在利。而贲志在名。噬嗑贵有合。而贲贵能诚。有合则易得上。能诚则易明。此二者实本末之事。人己之道。不独相成相需。且势必与成。理必与需也。因此周易次为前后焉。

贲以离在艮下。离明而艮止。明则光泽外见。止则静定内存。是高低内皮毛应也。明者先诚。既充盈而有光泽之谓大也。止者先知。既知止然后有定之义也。二者合言之。既大学扫数光阴。中庸全数旨趣。大学先于较着德。既自明也。最终止至善。既知止也。中庸诚明之道。中以及之德。既由内以达外也。仁智之行。礼乐之功。既由外以返内也。贲以内能成明。则德可及于世界。外能止定。则道可回于本始。内外本末。一以贯之。此圣人成德达道之所见。圣人本乎个性。发乎人情。微于鬼神。昭于日月。通于时序。化于万物。以立人道。而启人文。因此师贲之象。以推其用。而以天文人文。树其政治。广其礼教。政治清则世界辑睦太平。礼教明。则世界以及乐。此贲之文饰。非徒衒其外面。则必澄思静虑。以返于巳身。守贞履亨。以应于万物。然后有仪可象。有威可畏。而威仪非因此致之者。君子不以威仪自信。因此外面虽盛。而内体无加。表貌虽华。而本末不减。以饰犹无饰文。犹无文色。犹无色。则贲之用自不用而见其用。德自不德而名其德。何哉。中诚者。无所待于外。内充者。无所移于物。人徒见其饰。不知君子之未尝饰也。人徒觉其文。不知君子之未尝文也。为于无为。行所无事。如日月之明。而不自认为。明如山川之大。而不自认为大。此贲之为贲。实以质胜也。圣人虑人情之好强调。慕声色。喜华美。尚虚假。而自忘其原先。因此因贲以示教焉。贲以饰用而不重在饰。以文显。而不尚其文。且更明揭无色之辞。昭着止定之义。复以饰绝则剥之道。示天道与衰荣瘁之为因果。其旨甚微。其意甚切。非释一卦之象已经也。夫贲吉卦也而非吉。则用之者之怎样耳。知贲之有本。而不误于用则成其佳誉。慕贲之可夸。而徒恣其情。则损其性真。此智者之所怀。而愚着之所务也。观于贲之先后。则可知圣人有戒于文饰。察于贲之象辞。则可知圣人善用于文饰。文饰非不成为。而不成求。非不成上。而不成贪。以文饰终为外物。于我何加。个性原无色也。由云霞之耀采。知色之所自来。由花叶之多华。知色之所斥逐。则能够解圣人用贲之道。而不遽易为剥也欤。

贲卦之名。取贲饰之义。字从贝。古时珍贵之物。恒认为饰。有类于玉。玉纯而贝杂。以其有文也。贝为饰。多藉其文认为美观。萋斐而有辉光。华美而能坚洁。因此为人所尚。字上之卉。花之文。如其形。交互成象。因此花亦名卉。草类之有美色者。称曰花卉。色以采成。粉也朱也。花色之最着。交而成文。因此卉字以一与I交。更互交而成象。明其色之杂也。卉与贝合而为贲。犹本是义。色美而文。质贵以洁。因此比于饰。而见其以外面为尚也。然贲尚有他义。如贲出。则自下涌上。如贲临。则自上加下。贲出者。犹泉之涌于地中。其势急。其气盛。如物之苗于空中。其状骤。其生勃有不成遏止之势。有戛然脱往之状。因此贲为勇以其能高于大众也。贲临者。其义亦近是。仅有自下。出一自高低。而临为持重。为威仪。有其象以资观瞻。有其物以壮视听。其行曰至。其止曰临。为其德肃而用大。道尊而志高也。因此贲为大。有孚于临卦之义。此贲饰之外。尚宜通及此二义。以绝其用。盖贲虽以文称。而文有目己出者。有自外加者。本人出者。如火之光。有耀于物。自外加者。如日之照。有辉于身。即一由下而上。或者由内而外。一由上而下。或者由外而内也。卦合二者。统称曰贲。而卦象亦是以分袂其所观焉。如艮下合离火在山下。则自下而上照也。如阳居上爻。下逮于诸爻。有类观卦。日在天空。则自上而下照也。由序言之。则为客观。由后言之。则为客观。观然后知其文。是主客不同。观则一也。而用亦因之分。内外人己焉。饰虽无异。人己内外则殊也。因此其辞皆含二义。其用既有殊途。此所宜审也。

贲之继噬嗑卦而明其用。正以噬嗑以后。天道递嬗。人情变革。必至因而。而贲乃见其用。如人之有食者。必求其食之美。有衣者。必求其衣之华。有财者。必求其用之便。有产者。必求积之丰。此情也。天道亦如之。有春之煖。必有夏之暑。有秋之凉。必有冬之冷。有生之芽。必见其华。有花之荣。必见其实。此道也。人情天道。相须为用。则噬嗑与贲。相反相成。亦理之自然。数之自至。如噬嗑以食合为用。而且上黄金以快其志。因亨利以遂其心。则至是必更求其所快所遂。则文饰之美。华美之观。不期而启其思。肆其欲。则贲者。因富以成礼。因合认为功。礼文饰之具也。君子以礼文饰其表。为防其恣情欲。逞于喜好。而反害之也。因此礼者圣人将以文饰世界。而使斯民皆乐其华美也。因此贲之文饰。天所予也。人所愿也。而犹有所重焉。则忠信是也。忠信之人。能够学礼。徒礼而无忠信。是掉礼之本。掉本者。荣不久。文饰云乎哉。因此礼不以玉帛为本。而贲不以华美为本。贲虽取华美之义。而实以无色为回。乃圣人示人微旨。不成不寻思之也。贲之为观。正如日月之照。必有日月之明。始成其光。若无其明。光奚从来。此圣人观于天文认为人文。乃不随意马虎之道也。虽尚文饰。必有其实质。实质不备。文饰奚为。误先之以德。德立然后名彰。风致然后誉见。持重威仪。德之着乎外者。忠信纯朴。德之存乎中者。此贲以无色称。而用以诚见。诚则明矣。无色则有文饰矣。天之色。成于日月云霞。地之色。成于山水土石。物也。而有本以驭之。因此色虽众。道不随意马虎也。色虽杂。质不殊也。艮止也。离丽也。丽而止。此贲之所认为贲也。一刚一柔。而交为用。一阴一阳。而互为德。是文饰非自外来也。若曰自内。内原无物。是文饰之加于我。无轻重也。能解此旨。始能达贲之用矣。

贲卦三阴三阳。而下卦阳多。上卦阴多。由爻言。则为刚在内。柔在外由卦言。则为阳在外。阴在内。前已经言之矣。噬嗑舆贲恰相反。因此其用亦殊。推而言之。贲之与困。为相对待卦。以艮对待兑。坎对待离也。亦与节为错对待。以高低相错成对待也。其变也。则与旅相通。旅亦艮离合成。与贲恰易其高低耳。而其同类。则凡三阴三阳杂错之卦。皆可对比。唯视其爻位阴阳。而别其德用。如恒咸损益既未济之类。虽交错各殊。其为三阴三阳则同。三阴三阳合卦。除了泰否外。皆交错皆与贲噬嗑相类。莫非由一男一女交合而成。或者当或者欠妥。或者上时或者不上时。用虽不同。其两合之情则均切。以阴阳交恋。刚柔互需。然后成其用也。此六子交错而上匀称者。也若纯为阴或者阳。如鼎大过屯小过之属则为偏阴偏阳。过刚过柔。其体已经殊。为用自异。读易者于此宜先审焉。贲之与噬嗑诸卦因阴阳之平匀。刚柔之互合。其性多战争。其情易浃洽。因此在各卦中。为平易岂第之德。醇厚静穆之道。所化所施。有类于时之年岁。地之旷野。无过冷剧暖。卑湿高亢之虞。则居其所适此间者。无甚苦极乐至艰过窘之情。此用卦者亦所当知也。贲与噬嗑尤足以概之。盖二卦所差祗中爻一爻。而中爻居卦当中。两端既同。联络至便。因此其志为以及协。用为调适。内外无忤。高低非逆。刚柔不相渎。而情息不相妬。此在二卦之用。皆有亨利之占也。夫贲以一阳居内。而明个中充盈。较噬嗑之内虚者不同。虚者好求。实者好与。情所同也。此贲志在外。异乎噬嗑之求食而冀合也。志外者德宜弘。道宜大。而令闻广誉亦随之至。是贲之可观。以其有美示人也。然务外者易穷。驰遥者恒乏。贲与困对待。亦因其所极而自困焉。此贲之所以不克大用也。本乎观。则道不常本乎困。则德有限。于是圣人恶为外。而畏名,知美之为恶。而贱文饰。仍因卦象以推其好坏。而择其一向。因此克竟贲之道。而以化整世界也。

困之与节。相反相明。节则不困。因自节抑。则免于困。不节则必困矣。贲之为用亦然。能自节抑。则成贲之用。若以贲为贲。而忘返其本。势将身为名累。质以文败。亦自困耳。因此小者不成大用。近者不成遥。贲以小利而务于外。则志易盈。道易穷。于是圣人戒之。因其易盈。则不使满。因其易穷。则不使竭。不满则能容。一直则能施。此持实以虚之道也。因此能以小利利大而不害。以近利利遥而无。此成贲之用。存乎人也。贲以人爻为用因此耳。人爻关乎人事。而人道以圣工资则。圣以天为则。天道不盈。因此无竭时。圣人不实。因此无虚时。以名为名。则害其身。以文为文。则掉其质。唯诚身以令名。不求名而自至。修质以美文。不求文而自华。此体贲柔来文刚之义。而能以柔保刚。以阴裕阳者也。贲之含义至矣哉。众人不解此义。谓贲为文饰也。而不顾其质。为亨利也。而不保其贞。遂使柔莫胜刚。阴莫拹阳。强调自娱。而不矜于细行。声华自喜。而不达于诚身。认为名大而身益高。文加而德益遥。是反末为本。以小误大者也。则其敝必致身随名败。物随文绝。德行既掉。亨利奚从。去后世文敝之害。未始非人事之掉也。文质均也。而质先于文。身名同也。而名轻于身。此智者之所知也。苟右文然后质。则文安傅。贵名而轻身。则名安存。名首实之宾也。文者质之华也。宾以主称。无主何宾。华以根着。无根何华。贲当中有物。即诚也。贲之行有本。即贞也。诚至然后文见。贞绝量后亨利。此天人不随意马虎之道也。明乎此义。则知圣人传贲称为无色者。其旨至深矣。夫贲为继噬嗑而成其用。时可为贲。因此贲以着。今因贲而受其害。则至于剥。剥则文敝而物伤矣。时当贲而贲。其害尚难免于剥。则其欠妥贲者而求贲焉。其害可胜言哉。作易者因贲之多害。特以剥继之以示警。为贲人情所好。情易为恶因此也。圣人欲其无剥。而于当贲之时。不极端欲。则贲成用。而可免于剥矣。然此人事也。圣智审之。愚蒙惑焉。是天道不成改。而剥之难免于世运也。圣人亦将何如。因此为一人言。则犹易。为世界言则綦难。难不在天。而在人之掉慎。人之掉慎。乃当道之过。非斯民之咎。前人因贲以化整世界。其敝犹至于剥。则其无德教之化。而徒为文饰之观者。其所底又将奚如。夫因贲以知困者。上也。由贲以免剥者。次也。若不知困于前。徒听其剥于后。而且无以教化于时。留观于昆裔。及其剥也。则回之天。是最下者矣。因此贲不随意马虎为。不轻为。为而成。犹难免其害。此圣人之所慎也。圣人之所慎。愚者之所忽情性之异。本末之殊也。因此曰贲之用存乎人。

贲为文饰。言物富然后文。人富然后饰。因此在噬嗑以后。即衣食足礼义兴之意。先有食。然后可使施礼。先上生。然后使可使守秩。此治平之大则也。

贲之好坏。决于人之明。此由噬嗑上爻辞义。能够知之。噬嗑上九。行将酿成。而辞以何校灭耳聪不明也为释。可见用贲之易昏惑也。人之忘身徇名。弃质求文者。众矣。苟非不明。奚至如此。此役夫极言其害。

贲亨小利有攸去

此贲彖辞。言全卦大用也。贲以艮秉乾德。离代坤用。乃备乾坤之德。而上其亨利。亨属乾。利属坤。艮阳在上。贲志在外。因此亨大而利小。以离鄙人。其象若火。非日月之明。其用鄙人。非普天之照。因此曰小利。且艮止也。离丽也。丽而止。其德不遥。其道不高。则虽亨。而利不大也。丽者不能独行。止者有所限也。贲之为饰。亦依于物而成用。无物何饰。此小利之谓也。以文为美。而柔以加刚。是质之不胜也。利者先有贞。亨者先有元。贞之未固。利用有穷。元之未光。亨德徒布。此亨而利小。以见贲之不成大用也。有攸去三字。承利字言。以所利在于行耳。言利皆志在行。大则大行。小则小行。其利攸去本其志也。亨小则所达者近。利小则所成者细。则虽有攸去。亦过头其实。此文质不称之咎也。君子因之而知所止焉。知止则不以小为耻。而能安居无害。不以近为怼。而能返躬以诚。此贲之用。存乎其人。而用易者。领先察其道之大小。德之遥近。以定其行若止也。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因此亨。分刚上而文柔。因此小利有攸去。天文也。天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整世界。

此释彖辞之义。而推贲卦之用。及人事之所尚也。贲以艮离合。一刚一柔。订交成文。九三刚爻在中。与初上相应。若物之干。二四五爻皆柔。杂处阳爻之间。若物之华。因此曰柔来文刚。柔认为外。其行也顺。刚认为内。其立也固。于是亨达而无阻。上男下女。志相求。情相应。皆亨之象也。高低既分。柔多在外。以爻为三阴三阳匀称。而卦为一男一女合营。因此曰分言其阴阳明白较着也。艮为阳卦。因此曰刚上。爻多阴。因此曰文柔。且以离大于男。阳德主升。以交于上。交则为文。分则为明。文化之象。世界文化。则所行有合。因此曰小利攸去。刚以柔行。明以文止。行而止。此所认为小利。而非大成也。然艮一阳居上。如天之日星观之属也。二艮交错。则成观卦。因此艮亦有观象。而称天文。言如天有日星。发为光泽。照及虞霞。蔚成文采。是天之文也。文昭垂于天。而人观之。人文拓荒于人。而物见之。文化以止。乃艮之大用。观天文以察变乃。离之大用。合之以化整世界。乃贲之大用。天文可观者。艮之一阳垂象以代乾也。观天时之变。应天道之行者。离之一阴承乾以代坤也。人道因斯二者而取法焉。则人文以明。而化整世界。此贲之所认为亨小利有攸去也。夫文化堪称大矣。而遇艮之止。乃为小利艮阳堪称高矣。而因离之丽。乃俯就下以成其小利。此二卦之合。而见小利之占焉。小利之吉。则依乎人。人之顺应天道。不贪文饰。因时变通。以保其质。则小利且大吉。若为其美而不保其本。务其外而不知其小。则小利反为大害。此圣人鉴于贲而自警也。柔来文刚一语。为全卦最要之义。求之于象。以绎其辞。始知此节所释。不过为此义所发也。

贲卦彖辞。原有脱畧。但意义犹存。未添补改。所谓脱畧者。即天文也句。因卦象艮在上。重成。以观原为重艮参合之象。观乃日月当空照见万物之象。而云霞绚其采。星辰着其光。此天文之所见也。贲以则之。因此曰天文也。下离之火。以上照于山。合成文化以止之象。此人文之所见。因此曰人文也。天人之异。在高低之别。由上而垂光于下。认为万物之光。则属天文。由下而仰照于上。以应日星之辉。则属人文。天文人文。即由艮离分。而艮离非独释也。艮以俯离。谓之阳烛阴。则成下照之天文。离以仰艮。谓之柔文刚。则成上达之人文。此义本贲所固有。而其用则有同于观。因此下有二观字。明其下烛上达之用。而见天文人文。相须成化于世界之效。此彖辞分袂天文也人文也二句。以释贲之大用之微旨也。且卦爻三四为人爻。五上为天爻。人以上为天。如下为地。而物属焉。贲之九三六四。形成人文。上九六五。构成天文。皆一阴一阳订交之象。由上言之。阳在上爻。因此成下照之象。由中言之。阳鄙人爻。因此成上照之象。阳者亮光之本。此天文人文恰成斗劲。而合为万物之光。世界之化。亦天人同德之所着也。人法天以立则。物因人认为道。此亨利之由上而下。而不成入于大者。则艮之一阳穷矣。穷则变。变则通。由上变而下。由升变而降。天之道也。人不成穷。且未至于穷。则上达竟行其志。斯为当也。因此利有攸去人事也。人因天以成其常。天上人以御其变。天变不害。人道以明。此时变属天。而化成在人。天人之间。唯圣人能知之。此贲之大用存乎人也。

贲之为文。有如波之回旋旋转。云之蓊葱。由气之薰蒸。物之交错。以成以着。因此六爻高低阴阳交互相对待。而阴在阳中。阳包阴外。阳者象天。阴者象地。地在天中。而人物附焉。此九三一爻。为全卦最要位。阳不离阴。阴反包阳。以九三高低皆阴也。阴在阳外。如灯之烛物。如日之陵空。四围成色。高低同光。此贲之为文发乎内也。发乎内。见诸外而有所阻。阻而成返光。如日之西。反照为霞。如火之炎。遇物为明。则由内之亮光。以成外之大度。内皮毛印。高低合照。然后贲之用见矣。此贲之为象。有斜日孤灯之意。日斜则易暗。孤灯不久明。皆近且细之谓也。近则毋遥。遥必有蔽。细则毋大。大必有捐。此贲之用。能小而不成大。宜下而不成高。斯理数之自然。非绝关乎人事。而人事则在善用之耳。盖天道易变。岁月无恒。夏则有冬。日则有夜。明者暗之机。塞者通之继。此贲为文饰。而欠缺以称其名。真假之相徒也。往处之相倚也。为其大者害其小。志其小者获其大。务高则倾。好盈则阙。倾阙之来。有所由也。反而行之。卑以成其高。虚以保其盈。盈高之致。实人事也。彖辞曰。文化以止也。旨哉言乎。非徒释卦象已经也。文化之用而贵知止。岂非人乎。时变不居。而能循环。此唯天也。人不知则天之变。履天之恒。则文化者无尽头。其害可胜言哉。夫春与夏。天之文化也。而秋冬续焉。温与煖。地之文化也。而冷凉待焉。此人所易知者也。而独昧于一已经之隆替。暂时之盛衰者。岂非知其大而不知其小。见其遥而不见其近乎。此贲以后乃为剥也。贪于物质之享用。而忽于金钱之罪。恋于华美之观瞻。而忘于嗜欲之毒。欲其不剥。不成上矣。因此贲者天道。剥亦天道。用贲而免于剥。端赖人道。知恒而不知变。知入而不知退。则人道败矣。安看其能久亨乎。文化以止。正人文之正轨。知止然后有定。世界化成。皆定于文化。此圣人之志也。大有同人之道也。岂独噬嗑之上食与多金已经哉。因此贲之道小。而用之可大。则视人道之所至耳。

贲之为饰。非好为美观。如春至而草木繁荣。天无为也。无为则秋凋欠缺为害。若专心为之。其荣固可喜。其凋宁能禁其悲乎。因此贲之用。重在观时。变时。变而荣。与之俱荣。时变而瘁。与之俱瘁。则荣瘁于饰无伤。于贲无害。虽剥亦无所忧。饰极则亨绝。亨绝则剥。亨犹夏也。剥则秋冬。草木干枯。富贵俱歇。天道未尝改易。人物则已经殊观。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为贲之所尚也。人生于天。因于时。当其荣也。自能兼善世界。当其瘁也。则当遵养时晦。此人文之有明晦。大道之有隆污。而圣人志在济时。行在明道。济时者。因其治而之也。易当其乱而救之也。难解道者。因其盛而充之也。易当其衰而振之也难。正报酬其易。不为其难。知时之易变。则先为政以治之。懂上之有衰。则预修教以防之。是观天时认为人文。观人文以化整世界。实圣人因贲以竟其用。以行其志也。人文之化。存乎政教。政教有常。则世界永定。此本文化以止之义。而能推其止定之效也。大学一书。全关此旨。惜世人未之察也。政教之行。世运乃亨。政教苟塞。世运斯否。贲之志。将以成泰也。而其所至。或者同天道以回于剥。剥则否矣。剥为阳将绝。否为阳之浮。皆不上交错之象。唯贲以阳与阴交。且匀称有入于泰与既济之象。此圣人珍重之时也。虽未能大利。而由小以达之。则人文之化整世界。固贲之本用也。因此贲为利有攸去。而剥则倒楣有攸去。一行一躲。一通一塞。对待勘。即可知易辞垂教之深遥矣。

贲为文饰。柔来文刚。为寰宇至道。人物至德。前人规律寰宇。调协阴阳。而以贲为象。如老子德行经所说。不过此义。内刚外柔。志方行圆。以世界之至柔。驰骋天对待之至刚。以物之阴。而济物之阳。以人之圆。而制人之方。乃能保其身。遂其用。达其道。立其德。因此不役于情。徇于欲。而无嗔怒之心。忿恚之意。且莫我抗。人莫我仇为其柔至足以成其刚也。文至足以回于朴也。因此老氏以婴儿为喻。

婴儿无一长。而人莫欺之。无一枝。而人莫胜之。即能以柔用也。道之不敌者亦然。寰宇长期。因此日月常明。山川常在。为其以柔为外。而长保其内也。因此风云虽恶。不能损日月之一毫。龙虎虽雄。不能毁山川之一角。为以不争而能争。不杀而能杀。是其刚地址。即柔之所见也。因此柔道为道之至。无色为色之至。此贲之所认为贵。而终成其无色也。无色之色。与佛法色空一雷同义。人能深解金经四无之义。既可直贲之大用矣。实徒为文饰者哉。

又曰。贲为吉卦。而非大利。宜小用。不成大用。宜鄙人。不成居上。以阳在三爻。而居六五下也。役夫占上此卦。懂上之弗成。志之难达。始退而讲学。删定六经。广传弟子。以教济世。代其施政治平之功。以学辅时。铺其隐居求之义。因此儒教万古不灭。而其时未见其治功。且游夏之反获代兴。而大同之世。终未上建。此皆天数所定。而藉贲卦以示其意者。贲辞亨。小利有攸去。明言其不成大用也。既以阴当主位。则欠缺以建治平之功。阳伏下位。则欠缺以达明德之极。因此以柔来文刚之义。而推教以代政之道。主客以异。君师乃分。此役夫有其德而无其位。小其治功。而大其教化者也。贲之为贲也。于此足以见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此贲全卦象辞。申释彖辞之义。而明人文之用也。贲之为用。既为文化之见于外。则文物之间。必有以表章其美观。而发扬其光荣。此取于卦象。而施政教之所本也。夫贲之卦象。山下有火。火照于山。则山之文物见焉。山之所躲。宝玉金石。山之所生。草木花果。山之所居。鸟兽虫豸。山之所积。云烟泉流。山之所见。苍黛成画。山之所闻。响籁成音。为物既多。为文不一。而以火照之。则触目皆色。进看皆美。其象之具。正与艮离相合成趣。因象而为用。则君子之事也。称君子者。以其德足以格物。智足致使知。明天道自然。立人道大本。非徒徇耳目之娱。玩声色之乐。以情役物。以心恋色者也。因此以庶政之修明。易严刑之苛毒。庶政者礼乐政教之谓。君子有其德。有其位。因天文之摩登。知天道之仁慈。因自然之文化。知人道之倾慕。观贲而取法。因色而制用。则文化者。实人道之所成也。人道者。即庶政之所明也。离以文化。而能光照一切。艮以静止。而能垄断一切。此贲之施于人。乃为礼乐政教。而刑狱不及焉。何哉。刑狱威严。有伤寰宇以及悦。而乖世道文化。因此苛法乃暴政之施。峻刑实污世之制。人生同性。孰不乐生。世道贵以及。孰甘好杀。此弃刑以明教。宽狱以重礼。不独仁者之心。实亦天道所先也。天以文着其温热之恩。人以文昭其敦厚之德。此贲之大用。恰与噬嗑相反者也。

庶政或者认为非关大事。非也。古称大都曰庶。即一切之意。以其及于人民也。贲以文化为象。则治平之道。实关乎政。且有教焉。因此彖辞称为化整世界。既曰文化。则非小事可知。既曰化整世界。则非徒言政令可知。盖圣人因贲之用。将使人民皆享其文化之利。而温热之风。敦厚之俗。以成以着。亦犹天文之昭垂也。天文关乎日。人文建于政。政概君主与部门言。在位主政之人。负其责也。称君子者。明其以成德为先耳。君子在位。始能致其国于文化。为先有其诚也。小人无诚徒饰其外。是率世界以伪也。诚则不令而行。伪则令将不从。则以伪者。徒见其自扰耳。自扰者乱。乱则骫法。人民犯警。安看其省刑往杀耶。此无敢折狱。实唯君子能致之。以体卦内离之一阳。中心光大。因此能外耀其德。遥成其化。德立化整世界文化。人民皆熙攘于礼教当中。固已经尽争讼。弭奸宄则无狱可折。是不独不敢。且不用矣。贲象以离明艮止。相合为用。文化以止。动不踰轨。静而自明。其中以及之道。平定之世也。因此囹圄可空。而枷锁束厄狭隘不用。斯为圣治之至。然贲犹未能也。以其承噬嗑以后。丁多狱之余。礼乐未敷。政教待普。人民虽知向化。而世界未绝同风。非如泰之时也。则在上者。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德明则民敦厚。礼立则民温热。然后异化于文化。以成贲之世。此君子之所志也。因此贲与泰。三阴三阳同。而其交错不同。君子欲其回于泰。乃由已经之德。以成民之德。由巳之诚。以达民之诚。庶能以己之文化。化整世界之文化。所谓无敢折狱者。正见其先德行然后功令。重礼教而轻科罚之旨。此唐虞之治有昆裔所及者也。

噬嗑利用狱。贲无敢折狱。二者皆取法天时。噬嗑之象。取秋杀之义。秋时万物成熟。乃人民上食之日。万类凋残。乃政令肃杀之时。贲则不然。一阳渐升。发为朝气。正如春日之以及。春风之化。万物同荣。如人之衣华服而佩宝玉。此以文饰为尚也。万类并孳。如人之初长育而乐无知。此以戒夭折为先也。贲者临也。春临而生息之德以明。帝临而膏泽恩泽之施以沛。此政令在滋息安养植长培高之是务。对待物犹当尊敬何况于人。因此礼月令有制。王政所准不过体天时之数。广天德之时。而屠戮弗成。夭札是避。此无敢折狱四字。实圣人观时定教之微意。既曰折狱。并非全废科罚。乃丁此岁月。不敢背天好生之心。干帝大生之则。帝即乾象。因位而称。贲以艮近于乾。犹少子之侍父。因此不敢也。艮止而能听。命则虽具刑狱而不折。以示世界尚仁爱。崇教化而不欲藉法齐民。依威成治是贲之大用。纯取则于春时。而君子之政令。自希同于履泰。履泰为上治之世。而尚德不贵刑。重礼不用法。此贲之与噬嗑别也。

贲之为象。取阳见于外。因此有亮光之称。取阳居于中。与阴交错。因此有文化之称。由亮光下照。而为天文。由文化外施。而为人文。天人之分。在一内一外。一上一下之用耳。非真有天人之殊。人活着界。自以上观天文。为立人文之本。如礼乐政教是也。礼乐政教。虽属人文。实法于天。天以日星云气为文。其有度有数。有终有始。亦同人文。人文之度数终始。即礼乐之节。政教之规。无不发于脾性。止乎德行。一发一止。以开世运昌期。人类幸福。此人文之可化整世界也。而莫非圣人之功。是礼乐政教。文化之所寄予。治平之所表见也。观其外。足以知个中之有物。察其迹。足以明其神之有真。此贲之用必依乎诚。诚者。德行之详细。无诚则礼乐不兴。政教不立。虽有其外。亦奚以观。此贲虽以文称。而传反谓之无色。无色之文。文之至也。以未尝假于外物而为美。因此永不丧个中守。旨哉此辞。惜释之者多未能见其大也。

此节含义。正与论语道之德一章相证。论语之旨。即由此卦辞推衍者。圣人不重政刑。正为不肯徒事外饰。世界化成。在德不在力。在心不在迹。圣人内圣外王之道。当于此义见之。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此贲初九爻辞。明初爻之用也。贲初九亦同噬嗑初爻。以鄙人皆称趾。贲饰其趾。明所始也。舍车而徒。欲见其饰也。车以载人。身之寄也。趾在车内。外莫之见也。因此贲其趾者。宁舍车而徒行也。夫有所见于外者。不复自蔽。有所冀于文者。不肯自躲。文者不隐。隐者不文。介之推曰身将隐。焉用文。贲其趾。为足之文。足文则勿乘车。为显其足。而舍车耳。然车之利于足多矣。今为求文。乃甘徒步。其志在文可知。以志于文。不恤劳其足。且累及其身。是偏之害也。与噬嗑初九相类。为小而掉大。似非义也。而以一阳鄙人。怅然欲动。其志求升。初不计其他。宁徒勿车。亦数所至。是其舍车。为求速而行其志。求见而快其意。虽若非义。实乃乘时。欠缺为大病也。说者谓舍车。为车不备。不如徒步之安。然既曰舍。是有备矣。有而勿乘。是为成贲之用。以贲在趾。而不在车。因此宁徒步。以显其趾。或者又认为舍车。为车之不义。不义因此不乘。然既有车。自非不义。已经一切者。何悖于义。而弗乘者是乐徒步。以车之不克成其贲也。贲之为文。车而不文。则车与贲不称。此宁舍之也。然贲趾。独言舍车。不及舆马者。何哉。盖在初九本有车象。离之一阳。固类于车。而非舆马之象。因此独言车。以贲其趾而未及车。因此宁弃逸就劳也。君子行则欲达其志。志达则不问其他。初九志行。而用在贲。因此劳无逸。劳以勖德。逸足害道。因贲之志。在化整世界。则以劳示众。亦身教之意。况徒步与贲相反相成。刚柔以济。内外以以及。示民以贲之赋性。不假外物。此爻辞之微义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此声明爻辞之义也。义弗乘句。初九志在贲趾。即以文昭于外也。文昭然后贲用以见。此虽鄙人。亦有所为。为贲而弗乘。则其重在趾可知。以趾有文。足以徒行。不假代步。尤可见外面者。中必充盈也。初九为刚。重刚在内。发而为文。如人之蹻捷多力。固无需于车乘也。人之乘车。多为不能徒行。或者遥道不随意马虎达。或者足痿不能步。然后赖车以行。若非然者。则必上位。或者富人老岁尾年。不以趋跄为能。不以劳苦废事。而初九鄙人。不类因而。一阳方长。如强壮少年。起自草野。则其徒步。正所宜也。且贲饰者。不用外物。健足能行。亦美也。以刚为体。充而用之。则所观岂仅有趾之文饰哉。因此曰义弗乘也。言乘车反以。损其美观耳。此爻含义甚弘。粗略如上述而最要者。贲虽为文饰。不贵外物。君子本其刚健之德。发为光泽之美而已经。实即充盈而有光泽之谓也。用之者。能因而义明识践诺。不悖易辞之旨矣。

六二。贲其须

此贲六二爻辞也。贲卦以文饰为用。六二处内卦当中。为重阴之地。上应六五。外接九三。以阴含阳。以柔文刚。阴内而阳外。刚上而柔中。其文饰在上与外。因此为贲须之象。男子者人之所认为美观也。言须已经赅眉矣。须在颐间。贲亦颐之变与噬嗑同。九三一爻。有同于须。而六二为之文饰。此贲其须者。仍本柔来文刚之义。而见阳之待阴以生以成者也。六二以离当中爻。主明视之精。内凝其精。外发为华。如人之目。乃肾水之精。上见于面。则六二之精。上贲于男子。其理正。同阴在内也。阴因阳以成用。譬诸灯之有油。烛之有蜡。合之为明。分之则无用矣。因此六二之贲。非其本爻之所资。乃在于上之阳爻。阳上阴认为饰。人藉物认为美。此固内皮毛须。高低相应之道。是须字。亦含有须待之义。人幼不必。阴精不上奉也。主妇不必。无阳不可美也。因此须者。待其人然后行。待那时然后见。六二居正位。合应时宜。有其全德。乃能发抒为文。以美其上之须。于此足见贲之为用。非苟饰也。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二居下而志在上。以柔从刚。以阴从阳。因此随上之阳爻起。与犹随如也。如泽雷随之象。艮舆兑易。离与震易。则成相随之象。六二随九三而兴。以成其文刚之用耳。此爻大用。在能随上兴起。以阴为阳而不掉其正位。方能文刚。若乖其位。掉其贞。则为奸为乱。而非文饰矣。因此重在贞。贞以成其亨。坤以承乎乾。此离丽之本德。而克随艮止以同业也。因此柔能剂刚。内能协外。高低一德。以开世界文化。其为用亦大矣哉。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此贲九三爻辞也。九三为离上爻。居人爻之始。孚既济之义。因此有濡贲之称。如者未定辞。以九三重刚。不惯拥护。而贲之为用。重在拹剂。柔来文刚。固是全卦宗旨。刚将怎样受柔之文。而不为所辱。则视爻之志行。与其德力而别。九三重刚。而为离之一爻。外刚中柔。面愿意从。其志莫定。其行莫明。以如字状之。言所欲而不遽允。所乐而不迳行。以决尽之情。作夷犹之貌。虽日近阴柔。而难与之化。唯守其贞节。以拹于高低。此所以有永贞之吉也。譬诸外子。处奼女夹辅之间。欲往未能。欲从未可。苟掉其守。未有不为奸乱者。而一味峻拒。又将贻无量之忧。此乃最难处之地。唯有永贞以待之。处贲之加。而不为蔽濡之至。而不为染。则终能保其刚。以及其柔。以成九三之用。此爻辞之微义。端在人事之善为。九三人位。本乾朝乾夕惕之时。而怀若厉无咎之戒。因此永贞之德。天之道也。人能履之。则终吉矣。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九三之地。既在六二六四覆盖当中。适量贲如濡如薰染之际。以英俊之士。遘丽佳之女。其易掉节可知。而卒能保者。实由永贞。以我之贞。化为女贞。以贲之美。施及女美。则有以及协之乐。而无奸乱之愆。此则以九三重刚之性。不被众柔所屈。因此曰终莫之陵。陵犹屈辱之意。不掉其贞。则何辱哉。君子乾乾自持。不畏宵小之愠。不为阴柔之浸。不甘嗜欲之毒。不忘生命之正。此所以能化行世界。而长保其操守也。于此处。当细绎彖辞而深求圣人垂教之微意。方能达贲之道以九三之德焉。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此贲六四爻辞。明本爻之用也。六四为艮之始。居卦当中。上坤六四之体。孚既济泰卦之用。下与九三交。上与上九应。阴居阴位。而与二五两爻同情。在贲全卦。皆以柔来文刚为志。六四重柔。实文之主位。九三六四交互成文。非敌非友。乃以及乃配柔者。尚素刚在内也。刚内为金。西方类也。其色为白。体物备也。其举动马。行地例也。坤之德广厚。有无强之称。坤之性静贞。有顺承之能。因此六四之贲。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文。若非文。此爻辞叠用如字。明其在疑似之间也。皤白也。翰羽也。白言其色。羽喻其行。为文而若素。则非文也。为畜而若飞。则非畜也。为敌而若婚媾。则非寇仇也。何以然者。六到处刚之交。承乾之命。因柔之位。成坤之顺。配而不成狎。交而不欲胜。能遥能迩。而莫知其径。有志有行。而莫见其性。因此皮毛疑忌。内渐接近。是始为寇仇。终成家媾。如男女。初则相猜。既而相认。终为匹俦之意。此爻虽非主位。乃因贲之用。而为全卦之要爻。则以其重柔。善于文饰一切也。顾察其文饰。反非鲜丽之华。却为淡素之白。白犹无色。是其所贲犹未贲也。人道贵朴。人性贵真。于此足证贲之为贲。不尚美色。而在诚挚矣。婚媾云者。本订交之义。通内外之情。以成一阴一阳之道。而着天生地成之德者也。审之。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四以柔居阴。因此为当位。既为当位。何以生疑。则由群阴对待照。九三易困。阴固乐阳。阳亦喜阴。而来者意遽。受者意缓。缓遽异情。乃生疑惧。九三本乾惕之义。六四有巽懦之心。其相疑非一爻也。乃欲交而难合。欲离而不成止。因此疑起于心。真象为之敝也。夫人情无求则无忌。无欲则无虞。中心平安。何疑何惧。九三六四。求之正切。欲之方张。两情未明。寸心未定。此嫌疑怯怯乔乔之发于内者。非将遥之。实希近之。非将仇之。实希友之。以异而难骤同。则其自持之不安也。以需而不遽上。则其所示之有吝也。此固人情之常。而六四恰有类焉。然既求矣。非相尤也。而既近矣。乃相认也。此初疑而卒信矣。匪寇之非。婚媾之就。果成两好。而无怨恨也。尤者咎也。诗云式相好矣。无相尤矣。正六四之谓也。盖六四当位自有所守。不因暂时情欲。而遭受轻薄。又不以一事猜虞。而干受离异。此无尤二字。言其能发乎情。止乎礼。秉坤静顺之德。逢离文化之福。以谐回艮止定之境。行不背道。情不悖性。虽有婚媾之私。究无伤政教之化。说者以拟于关睢。斯有由矣。又以阴阳订交而生。则婚媾合礼。正为人之文化。野人苟合。往文化遥矣。因此悍戾首重人伦。君子之道造端佳耦。未可随意率性瞅过此爻辞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此贲六五爻辞也。贲以文饰为用。文饰以柔来文刚为贵。六五以柔履刚。为上卦正位。而属艮当中爻。艮为止。文化以止。彖辞之义着于六五。人文之用。见因而爻。因此有人事礼仪交去之象。而地址乃高丘园陵的地方。以六五近上九。在高位也。以人事言。则为国度外交。使节聘问之事。与观之作宾参观。有同有异。同者皆属外面。徒具威仪。异者内志有殊。用情不类。因此位虽高。而非廊庙。却在丘园。仪虽隆。而非重器。却只束帛。外若堂皇之典。中实乾餱之愆。以其物微。而诚欠缺也。仪不备物。贲乃具文。戋戋之羞。实彰其吝。此所以不能大用也。唯其小。则盲目欠缺。唯其细则。自知有吝。因此虽束帛戋戋。而无害于贲。且上终吉。则其初之末吉可见。盖以吝招尤。不随意马虎上人之谅。而卒因礼仪之至。有文化以止之德。使人信其无他也。然六五之吝。在他爻则非。以位异也。吝由物言。吉由德致。物少欠缺病。德不立则可忧。六五居其位。为众所服。虽柔而有守。虽弱而有礼。此其终吉之由来也。说者以贲于丘园。为藏躲之象。乃就下位言也。若居上位。则非肥遯之时。而以文为用。以礼为节。则不问凹凸隐显。皆足获终吉之占。为其上位乘时。不悖于贲之道也。因此爻辞决其吉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六五之吉。以礼制情。虽不称其仪。而有发于诚。因此中心舒畅。觉所与者之易谅。以其内刚外柔。能顺巽以听人。先文后止。能贞固以持己。其喜之生。既爻象所具也。譬诸在位。上接于内外贤臣。虽晷其迹。而能以及其哀。则其为喜可知。

上九:白贲。无咎。

此贲上九爻辞也。上九居极地当数穷则变之时。为阳爻适阴柔已经绝之位。变则反其用。绝则反诸身。此上九之贲。非文而为白。白犹实质。既不贲也。柔不文刚。阴不饰阳。位时巳穷。还于真元。此艮之一阳。将返乎乾也。乾道大生。体天行健。因此无咎。为其返本复始。由有色以回无色。如成真上天。无罣无碍者。更何咎哉。文胜返质。美绝还白。君子之行。上德不德。道之至矣。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也。尚何咎乎。

象曰:白贲无咎。上上志也

此申释上九爻辞之义。而明贲卦之大用也。上九为贲道之穷。穷则返始。以成其初。贲以文饰为用。既穷则反于无色。此原始要终之道也。寰宇万物。均循于是回于极。下者循环终始。与时荣悴。莫知其极。上者保终如始。因德达道。永回其极。上九以位至高。应孚上者之德。即形而上者也。出乎有色。人于无色。永恒长期。以还于朴。此至人之行。合于道者。因此曰上上志也。上者之志。求仁上仁。无贪于文。无矜于美。文美绝忘。还我赋性。此正传所谓无色之义也。贲以色用其极也。无色。天道自然所至。既工者亦随色而绝。不上复留。而上者能超诸色相。保其真元。则数绝而德不绝。时穷而身不穷因此有上志之称。佛释净土在无色界上。正此意也。易教恐人变色不归。贪美不悟。持以无色释贲。实欲警人之早识造化。而能循时自立。以达乎至诚长期之域也。此贲卦辞义之精实合于修道之要。不独为人事言也。贲后继剥。尤足证色之难久。文之易穷。色敝文亡。亨道以绝。此贲之易为剥也。须深省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