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⑱《为政篇》第2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祝福新年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孔子说,《诗经》原有三千多首,我将其删减为305首,取整曰“诗三百”。我删减的依据和宗旨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真情流露不做作,思想纯正无邪念,故称“思无邪”。

可以把诗经中的思想延伸到为政之道上,首先,要使人们的思想纯正无邪,你的为政之道就要像《诗经》中的思想那样纯正无邪。其次,可以用《诗经》中的那些诗句和思想去教化民众移风易俗。

【解读】

1.“思无邪”的出处和寓意

思无邪”,出自《诗经》的《鲁颂·駉(jiōnɡ)》这一篇,“鲁颂”是鲁国王室的颂歌,“”字左偏旁是“”,用马的品行和作为作比喻,歌颂鲁国的好国君鲁僖公,鲁僖公比孔子早100年左右。

全篇分为四段,四段的后面是四个排比句,分别是“思无疆,思马斯臧(zāng)。思无期,思马斯才。思无斁(yì),思马斯作。思无邪,思马斯徂()”,全篇都在赞扬马,孔子取了最后一句话中的“思无邪”,是说骏马沿着大道奔驰不偏斜,再从骏马引申到人的行为和志向上,告诉为政者也要纯正无邪。“”指思想情感志向。“”与“”相对,不正当,不正派。

《诗经.鲁颂.駉》原文

2.为什么提到了《诗经》

本篇本来讲为政之道,孔子突然提到了《诗经》,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啊?孔子既借用《诗经》中的一句诗概括了删减《诗经》的原则,还巧妙地借用其中的“”与为政之道的“”进行对照。

孔子是华夏文明的裁剪师,《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都是孔子编撰的。《诗经》本来包括从西周初年到孔子春秋时的各类诗词歌赋,多达3000多首,孔子将其删减为305首,取其整曰“诗三百”。

那么孔子的删减原则是什么,孔子说他只留下了那些具有纯正无邪思想的作品,也就是要大力宣扬真善美,真情流露,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诗歌的教化作用

《诗经》: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不是把它当作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作为人生和社会教育的教科书。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将文学与政治联系到了一起,提倡用诗来教化民众,移风易俗。

所谓诗教,乃是儒家发挥诗义,阐明社会政治人生根本意义的重要教育手段。正因为如此,后世统治者无不关注《诗经》,并用它作为治理政务的依据。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真有这么大的用处么?的确如此!有何佐证?我们翻一翻《春秋》《左传》这些典籍,其中共有200多处直接引用《诗经》的诗句,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不仅人与人之间,连国与国之间的各种交往或谈判,也时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作为外交辞令,既显示有学问,还更有说服力,就像我们现代人时不时冒出几个成语或歇后语。

再回到《论语》,共有10多章直接或间接提到《诗经》,举例如下,1.15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8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7.11章“暴()虎冯(pínɡ)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8.3章“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8.8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3.5章“诵诗三百,授之以政”,16.13章“不学诗,无以言”,17.9章“诗,可以言,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4.与老子《道德经》相互参照,“纯正无邪”反面就是“声色犬马”的思想混乱

声色犬马,腐化堕落

《道德经》第3章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大意是,不把稀奇难得的财物标上高价,就能使民众不去偷盗抢劫。不诱发邪情私欲,就能使民心不乱。

《道德经》第12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大意是,缤纷的五色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五音使人震耳欲聋,丰盛的五味使人味觉失灵,驰骋狩猎使人心放荡发狂,难得的货物使人品行受伤。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为政者要教化民众,就要从思想上引导民众,给他们提供真善美的东西。再看看当今社会,电影电视电台充斥着靡靡之音,有的还大肆宣扬腐朽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长此以往,民众的思想必受腐蚀,民风不败坏才怪。

上一章: 论语连载⑰《为政篇》第1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