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朗读】 【注释】 觚(gu):远古盛酒的器皿,有四条棱角,上圆下方。到了孔子时改成了圆桶形,没有棱角了。孔子以现在的觚不像过去的觚作比喻,发出了礼乐文化也“名实不副了”的感叹。【白话翻译】 上一章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对社会变革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东西并没有朝好的方向变革。孔子用“觚”这个器皿作比喻,“觚”的形状本来是上“圆”下“方”,模拟的是“天圆地方”,寓意要遵循天地大道。而现在却去掉了棱角,上下都变成了“圆”。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觚”这种礼器形状的改变不正像礼乐崩坏的世道之变么!大家都不按礼乐的规矩做事了,导致社会混乱不堪,礼不礼,乐不乐,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孔子面对着面目全非的“觚”,联想到礼乐崩坏的社会,不由得发出慨叹说“现在的觚不像个觚了,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解读】 1.礼乐复兴越来越无望,孔夫子触物伤情发脾气。 上一章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对礼乐文化复兴和社会变革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老人家奔波了一辈子,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礼乐崩坏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反而事事继续向坏的方面恶化。圣人也是人呐!有心情不好发脾气的时候,也有灰心丧气想撂挑子不干了的时候,心情郁闷的人这时候看什么都会烦。这不,有一天,孔子看到了觚这种礼器,越看越别扭,越看越来气,不由得大发雷霆。2.区区一件祭祀用的普通礼器,为什么会惹得孔夫子大发脾气? “觚”是一个什么器皿?又包含什么寓意?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祭祀的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四周有棱有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到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已变了模样。
上圆下方 上下皆圆
古人的礼仪处处透着文化气息,祭祀用的所有祭器也都有其人文寓意。“觚”的形状既有圆形又有棱角的方形,以此模拟天地的“天圆地方”,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时刻提醒做人做事要遵循天地大道而行。而后人不了解“觚”这种形状的深刻寓意,便擅自做主去掉了棱角,只剩下圆滑。
天圆地方:盖天说、天坛、铜钱
孔子从觚的变形想到了人的改变,又联想到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变,一切事情都在向坏的方向改变。由“觚不觚”联想到礼不礼,乐不乐,知不知,仁不仁,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那么完善的礼乐制度还能留下多少呢?孔子不由得发出了感叹。【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孔子用“觚”这个礼器的形状演变作比喻,告诉我们继承前人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深刻了解其本质内涵,而不能简单地注重名称和形式。当今国学热在华夏大地方兴未艾,我们如何去学习和研究?孔圣人所说的“觚”给我们提了个醒。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