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第27卦颐卦《本经》白话翻译《每天学一点周易》之(200)


 第27卦颐卦《本经》白话翻译 《卦辞》 【原文】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白话】 卦辞是一个卦的总纲大义,由周文王撰写,言简意赅高屋建瓴。在大畜卦中,阳刚君子和国家虽然都已经畜德圆满,但要马上出山大展宏图还不到火候。就像肚子里塞满了食物,你总得先要慢慢消化,才能汲取其中的营养,这就过渡到了继续颐养的颐卦。颐卦就是讲颐养之道,从个人的饮食养生,引申到君子的道德修养,最后上升到国家的颐养,从三个方面阐述颐养之道。首先,是说颐养的方向和原则,要以正道颐养,对于人来说,饮食营养平衡,身体才能健康。对应君子,以德颐养才能养成高尚的品德。上升到国家层面,唯有养育贤才和万民才能长治久安。如果不遵正道颐养,养得越强越壮反而对天下百姓越不利,故称“贞吉”。其次,是说观察颐养的具体细节,养育之道既自养又养人,既要养生更要养德,观察其如何养己养人,就可知其是否谨守正道,观察口中的食物,便可知其是否贪婪,是贤良还是不肖之徒,故称“观颐”。第三,是说颐养的手段和目的,作为个人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上升到国家层面则是要独立自主,不能完全依赖外界的帮助,唯有自立自强,才能承受接下来大过卦大风大浪的考验,故称“自求口实”。颐卦中隐含着文王“十年伐纣”的战略方针,在大畜卦中西周的国力大大增强。到了颐卦,下震为征伐,上艮象征商纣王,有替天行道吊民伐罪之象。但是中间四个阴爻的坤卦代表西周,相比于商朝还过于柔弱,所以需要继续颐养,十年之内不能起兵伐纣。初九爻 【原文】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白话】 周公说:颐卦倡导“自求口实”,所以在颐养之初,从小就要树立自食其力的思想,好吃懒做长大必凶。圣人用“灵龟”来做比喻,这是一个阳刚的君子,有手有脚有劳动能力,圣人把它比作是“灵芝仙草”和“神龟”,龟是善于自我保养的长寿之物,不需要多少外界食物,仅靠吐息就能够生存很久。圣人描述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从君子个人和国家两个方面来阐述哲理。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具备了蓍草之灵,潜龙之威,还有神龟之质,本来足以自养,但却舍弃自己的灵芝仙草,垂涎别人碗里的粗茶淡饭,故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引申到普遍的颐养之道上,是说一个人从小就要确立自食其力的思想,如果觊觎别人的饭碗垂涎三尺,起了口腹贪欲之心,长此以往命运必然凶险,俗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映射的就是这类人。其次,上升到国家层面,此时西周国力尚弱,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能天天靠空想觊觎商王朝的财富江山,而要踏踏实实利用自己的灵龟之质励精图治。六二爻 【原文】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白话】 周公说:第二种人,柔弱无力要靠下面的人颐养,在日常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上养父母长辈,下养子女晚辈,现在却颠倒了颐养的顺序是为“颠”,违背了颐养的常理是为“拂”,故称“颠颐,拂经”。好在此时之人来到了地面上,有了可耕种的土地,虽然处在贫瘠的丘陵地带,但只要辛勤开荒,还是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故称“于丘颐”。如果吃不了苦,出门讨饭怎么能讨得来,故称“征凶”。对应到当时的西周和商朝时期,象征西周祖先们刚刚有了自己的地盘,虽然处于偏远西北的贫瘠丘陵,但也能自力更生,先要打好基础,贸然征伐商纣王必遭凶险,这是国家层面的“于丘颐,征凶”。引申到普遍的颐养之道上,一个人虽本质柔弱能力不够,但只要有好的品德,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勤勤恳恳,就能自食其力自求口实。 六三爻 【原文】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白话】 周公说:第一种人有能力自养,却不愿自食其力。第二种人温柔得正,勤恳劳作还有出路。第三种人则是不中不正偏离了中道,求养于人贪得无厌,贸然进取也会万劫不复,圣人展现了此类人容易走的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对应个人是仰仗庇护贪得无厌卖身求荣,对应国家则是屈膝卑躬丧失主权,这类人是邪僻浮躁之徒,是贪得无厌之辈,多欲妄动违反了自求口实的养育之道,故称“拂颐”。另一个极端,对应个人是纨绔子弟外强中干胡作非为,坐吃山空下场必定凄惨,这样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对应国家则是不自量力,必须安心颐养十年,贸然起兵必遭大败,故称“十年勿用,无攸利”。六四爻 【原文】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白话】 周公说:颐卦中的前三类人重在养身贪恋口欲,后三种人重在养德心平气和。前三种人是下层民众需要别人来养,后三种人象征朝廷国家要养育民众。第四种人,对于个人是主动去寻求下面的帮助重在养德,对应国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大臣兢兢业业辅助君王颐养民众,圣人从个人之道一直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首先,是说向下求养于民众,虽然颠倒了颐养的上下顺序,但此类人已经位居国家大臣之位,求养于民不是满足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国家社稷,不仅没错还能得吉祥,故称“颠颐,吉”。其次,用“虎视眈眈”的老虎威严之态,描述这位大臣如何尽心尽力看管分配食物,并监督君王不能冒进。“眈眈”一目两用,恪于职守的大臣像老虎一样,一只眼监视着贪婪之徒,另一只眼紧盯着国家的财富,不敢有丝毫疏忽,将大臣恪尽职守的形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第三,用“其欲逐逐”展现产生的社会效果,颐卦中有震雷遇山阻挡而减弱之象,震雷起初很迅猛,但逐渐会慢慢减弱,以此引喻抑制人的欲望也要效仿此法,人世间人们的欲望无限,人们之间的争斗也犹如“虎视眈眈”,作为朝廷重臣,要想办法消弱某些人的贪婪,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让整个社会重归和谐。第四,“虎视眈眈”还与文王“十年伐纣”的战略方针息息相关,既说商纣王像居高临下的老虎,紧盯着西周的一举一动,又描述有一个柔中的近君大臣时刻提醒帝王,不让其轻举妄动,就像是辅佐武王的姜太公。六四大臣兢兢业业守护着国家的财富,做得再好也没有很大的功劳,只求没有过失而已,故称“无咎”。六五爻 【原文】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白话】 周公说:第五种人,就是柔弱的君王了,切不可冒险犯难。养育之道是天地养万物,下养幼小上养贤老,君王养贤及万民,但现在的君王柔弱无力,不仅不能自养,反过来还要靠民众来养,或者依靠圣贤来养育万民,违反了颐养的常理,故称“拂经”。对应当时的西周,六五就像是武王,羽翼还未丰满,国力还不强大,所以此时还不能起兵伐纣。引申到普遍的君王之道上,虽然六五有位有德,毕竟是柔弱之质,依赖于阳刚圣贤才得以养育天下,所以此时宜于安居守中谨慎从事,不可以追求更大的作为,去涉越大险大难,故称“居贞吉,不可涉大川”上九爻 【原文】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白话】 周公说:一个人遵循自食其力的天道,一个国家遵循自力更生的正道,由此颐养圆满,故称“由颐”。回顾颐养的历程充满了困难和艰险,但最终呈现吉祥,先苦后甜故称“厉吉”。 到了颐卦的最后,西周国在文王武王的治理下,民众和国家都颐养圆满了,此时就可以吊民伐罪兴兵伐纣了,故称“利涉大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