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汉四百年15.[项羽 楚霸王]

 学者三十 2020-09-18

连载:两汉四百年15

原创 卡夫卡很忙 局外人的视界 8月7日

二十、杀死楚霸王

我小时候很喜欢李清照,她为项羽写过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孩子总能被悲剧英雄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大人知道,哪里有什么悲情英雄,都是自己作的!

当项羽丧失了自己最后一点机动部队,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他居然很傻很天真的跑去劝降韩信。

其实他不懂,最该去安抚的是那个脑子不太好用的英布。

英布跟项羽之间,无非是利益之争,而韩信,从头到尾这个齐王的成色就已经不足。

楚霸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搞清楚,到底那些利益该被舍弃!

我们怎么能赢得一场胜利呢?当然是团结更多的人,让自己的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

交朋友,要么互利,要么让利,你太霸蛮了,自以为能双赢,赢人家两次,刀子搁在别个脖子上,人家含着泪可能就认了,但只要你把刀子拿走看看,或者说,你的刀子钝了,被人看到了,那又是个什么情况?

《史记》里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鸿沟议和。

其实这时候,汉军已经完成对楚军的十面埋伏。

齐地被韩信部占领了以后,灌婴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西楚国首都彭城外围。

另一路英布则北上从另一侧包围了彭城的外围。

其余彭越等在外围扫荡项羽的残部。

这时候轮到项羽的粮道断了,手下的地盘,也只剩一个孤零零的彭城和周边一点小城。

当然,项羽要是成功的逃出包围圈,一路狂奔到当起家的吴中,可能还是有机会的。

但刘邦又不傻,可能给这个机会吗?

鸿沟议和,楚河汉界都是骗人的,刘邦心里清楚,项羽也清楚。

如果项羽是如约东归,那他离开荥阳后,应该向东经陈留、外黄、睢阳、砀郡,回到彭城。之前项羽为了打通粮道,曾经亲自带队杀了个来回,沿线的城市,当时还在楚军控制范围内。

但是,项羽根本没有东归,而是直接向南,到阳夏,然后再下的亥下。

啥都别说了,看地图都知道,项羽都没想过回彭城,否则不会这么走。

所谓的议和,其实也就是给自己留点时间,好带着残部逃跑,他的目的是一口气逃回到吴中,再图谋后路。

看地图你就能知道,最后自刎于乌江,并非是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是形势所迫,被打成光杆。

追兵咬死了,前面还有堵路的,要么死要么投降,你让项羽投降刘邦,人家肯定不干。

至于项家人,还有项伯早早儿当了叛徒,家族总归还能保存。

《史记》把楚霸王营造成一种绝世英雄的样子,很是贬低了刘邦的能力,其实是有深意的。

司马迁家族是世代史官,这就注定不可能是出身平民。

《史记》里,有个佞幸列传,武功彪炳的卫青霍去病都被说成以外戚贵幸,搞得很多爱写同人的作家发挥想象力,大肆描写卫、霍跟汉武帝之间的基情。

其实,司马迁不过是个非常正统的贵族思想继承者。

一个平民老百姓,哪怕是因为姐姐当了皇帝的宠妃,都是佞幸,没有在正规的晋升范围内,没有靠贵族出身,也不是熬资格熬出头的,这是万万不可的。

那么,他又怎么解释汉代第一个皇帝刘邦呢?

所以,司马迁只好死命的贬低刘邦的个人能力,拔高对手们的水平,把刘邦的英明神武都分给了身边的谋臣武士,而把高祖描写成一个不学无术的无赖。

为什么一个无赖能创造大汉王朝呢?

因为他爹是龙神,他是神之子,长得像个龙,身上连痣都有七十二颗,你说神奇不神奇?

别人真的照搬照抄刘邦,别说当皇帝了,连沛县都不可能给你迈出去,分分钟被人群殴致死。

总之,司马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塑造了一个无法被模仿,只能边鄙视边羡慕的天命之子。

作为这位位面之子的对手项羽,一定要勇猛得举世无双,输得莫名其妙,死得催人泪下,后世人想起来不能说能力问题,只能说丫运气太差了,遇到了神之子,非人力能控制的。

当项羽向南逃跑的时候,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半推半就的就过来追杀了。

刘邦打算当皇帝的人,总还要点脸,讲点信用。

不过围住项羽不打死的话,人家回吴中一捣鼓,万一真的又起来了,岂不完蛋?

这时候就要呼叫韩信和英布了。

结果这两位磨磨蹭蹭,叽叽歪歪,半天不动,张良就说了,加码不够,那两位等着你给好处费,不给足了,人家不动。

结果刘邦只好又割地许愿,几路大佬们一看劳务费很高,于是乐颠颠的都来了。

四路人马把个楚霸王像包粽子一样给包裹起来了。

我看史书到这里,总觉得以项羽的指挥作战能力和用兵能力,为啥最后只带着十八骑出逃——如果真如此的话。

只有一样,楚兵已经断粮了,兵无粮自溃。

所谓四面楚歌,并非是韩信骗人,说楚地已经被占领了。

而是刘邦和项羽,其实都是楚人,都来自楚地。

当初章邯带着秦人投降,结果全被坑了。

后来齐地造反投降,项羽一高兴又杀降。

你说换了你是楚兵,如果投降只有被杀的死的份,你会投降吗?

唱楚歌,其实是暗示:大家都是老乡,我们打折骨头连着筋,不会自相残杀的。

楚兵们一听,反正走投无路了,投降拉倒,还能活命。

楚霸王一看军心都散了,人心思降,只好带着最铁杆的18名卫士跑路。

是楚霸王真的那么没人望?只有那么点人真心拥护他?

这是不可能的,后来刘邦得了天下,曾经大肆追杀项羽的铁杆们,算算加在一起也不止18个。

跟着项羽的十万楚兵,如果真只剩下那么几个真心拥护他的,这个楚汉战争也不用打了。

史书上对此含含糊糊,怕损坏项羽的英雄形象。

其实,丫这时候真实的表现,跟英雄根本沾不上边,如果有虞姬的话,项羽连个好男人都不是。

他带着十八个武功最高强的卫士,把自己的女人和大部队一扔,偷偷的一小撮人就这样连夜跑路了,甚至还作出了迷惑汉军的种种举动。

本打算逃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谁知道灌婴收编了大量的骑兵部队,一路死追不放。

最后成了光杆的项羽,被逼着自刎于乌江。

《史记》里把这一段描述得特别悲壮,我压根都不信,什么把尸体送给老部下吕马童,其实吕马童开始是跟着章邯的,后来投了汉王,压根没跟过项羽。

跟过项羽的只有一个王翦,当然,人家也在追兵中。

你看,一个楚霸王,就是武功再盖世,被一群人包围了,你还能咋办?

当然,包围他的人大概也敬项羽三分,毕竟身份摆在那里了,所以给了他自杀的机会,于是项羽自刎,实体被大家哄抢。

刘邦很大方,对于得到项羽尸体的人给了万户侯的赏格。

后来是五个人分得了项羽的尸骸,其中包括王翦和吕马童,大家一平均,各分了两千户。

也不能说刘邦太残忍,非要逼死项羽。

当初项羽有机会,没有逼死刘邦,结果呢?

小强打不死,后面一大窝就反扑过来了,这也够闹心的,还是直接拍死省事。

项羽死了以后,天下的秩序等于是重新划定了。

从反秦到楚汉争霸,打了七年,再往上是秦始皇十几年的苛政。

再向上更是征伐不休的战国。

天下的老百姓早就疲累不堪,一旦看起来比较仁慈的刘邦取得了胜利,那么人心思定,谁都不像继续闹腾了。

于是刘邦手下的七个王,集体上表,恳请刘邦当皇帝。

大汉王朝就此建立,但是,刘邦这个皇帝要面对的实情且多着呢,哪里有那么容易就安生了?

当年项羽以为分封了天下,自己就能开开心心的当自己的楚霸王,结果出了个刘邦。

如果刘邦以为就这样万事大吉,不定还出什么人才呢。

天下至尊至贵的皇帝是怎样个当法,秦始皇是做过表率的。

秦始皇之下,可没有什么那么多诸侯王。

刘邦就是再大方,两位前辈的前车之鉴在,一个秦始皇,一个楚霸王。

正是他们的失败造就了刘邦的成功,所以刘邦的很多选择真的是那么随意的无心之举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