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93.1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相较于2018年排名上升至第14位,但排名上升源于辽宁省经济增长失速以及四普终核后的下调,2019年陕西省GDP增速为6.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相较于2018年GDP8.3%的增速,下降幅度明显,6.0%的增速也创造了陕西省近20年来GDP增速的新低。
在全省GDP增速下行的前提下,全省各地市2019年GDP增速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截止到2020年2月,陕西省10地市2019年GDP已经全部对外公布,从各地市表现中西安市与榆林市稳居全省一、二位,与其他地市拉开明显差距;宝鸡市终于完成多年来超越咸阳市的目标,但也未能避免2019年宝鸡市GDP名义增速负增长的发展态势。以下为详细排名:
制图:西一安鲜
宝鸡奔袭28年GDP终赶超咸阳
自1991年,咸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5亿元(宝鸡市199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5亿元)赶超宝鸡市以来,过去27年时间中,咸阳市GDP一直位于宝鸡市前列。
然而这一领先优势终结在2019年底,2019年全年宝鸡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7.25亿元,历时28年终于赶超咸阳市(咸阳市2019年全年GDP2195.33亿元)。
虽然两座城市的省内排名出现了对调,然而两座城市2019年这两座城市可谓是“难兄难弟”,两座城市GDP名义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宝鸡市GDP名义增速-1.7%,咸阳市GDP名义增速-7.6%。
此前文章中分析过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宝鸡和咸阳均是典型的工业型城市,其中第二产业占比分别达到了63.3%和56.9%,第三产业占比偏低(30%左右),因此服务业对于工业发展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造成了两市的第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产业融合不足,产业创新乏力等发展现状。
当然也与地理(咸阳距离西安较近,西咸新区发展迅速)、交通(高铁时代宝鸡失去原先铁路枢纽效应)等客观因素有关。
宝鸡与咸阳两市的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或许还有待时日。
西安2020年GDP有望破万亿
2019年西安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1.19亿元,名义增速11.63%,同比实际增速7.0%,不出意外2020年西安市将成为西北地区首座,西部地区第三座GDP破万亿的城市。
虽然GDP有望破万亿,但也不能忽视2019年西安市GDP失速的客观事实,同比7.0%的增速是近5年来西安GDP增速的新低,以2019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西安市在出口贸易、民间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均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这里以2019年一季度西安对外贸易数据为例,对韩国进出口增长率为-16.8%、对香港进出口增长率为-32%、对美国进出口增长率为-25.1%,其中出口率表现更差,分别为32.7%、-32.1%和-30.9%。
进出口贸易出现下滑可以从全球贸易环境上找到理由,但根源还是在于西安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与均衡,才会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如此之大。
产业结构失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西安市县域经济发展严重落后,截止到目前,西安市只下辖蓝田县和周至县两个县,且均背靠秦岭,自然环境约束其无法大力发展工业。
而临近省会城市成都不仅下辖4个县还代管5个县级市,一旁的河南省会郑州市也下辖5个县级市和1个县,两座城市下辖县的GDP均处于全市前列,其中郑州市各下辖县GDP更是占到全市GDP的40.7%,而西安市下辖县GDP只占西安市GDP的3%,即使加上已经撤县设区的高陵区和鄠邑区,GDP占比也仅为10%。
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南方地区经济强市基本上是将第二产业布局在周边城市,自身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从而有效整合和服务周边城市的第二产业,例如深圳、广州之于佛山、东莞和惠州等。
而中部地区经济强市基本上是将第二产业布局在代管县级市以及下辖县,主城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为第二产业提供动能和服务。
西安市根据《大西安发展规划(2017-2021)》,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和中优的发展战略,也就意味着西安市的工业及高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而因为泾阳县和三原县均属于咸阳市,因此西安工业准确地讲是只能向东北区域发展。
然而目前西安市与西安东北方向(高陵区、阎良区)无论是在市政基础建设、交通通达、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等多个方面发展不足和联系不够紧密。
理想的状态是西安市代管泾阳县和三原县,与高陵区、阎良区形成东西平衡发展,两区两县联动发展,巩固西安北部工业发展密集区,打造万亿级工业示范区,给西安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工业基础强劲也能反作用于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务快速向北部地区延伸发展,将渭河变成西安市城中河,将经开区发展成西安市地理版图的市中心,有效延伸和扩展西安市的城市骨架,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西安”。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一家之言,分享出来也仅供大家参考,不求大家认同,同时也欢迎其他热心西安发展朋友的不同意见,但是即使意见向左,我们也不必剑拔弩张,不要忘了我们的初心——希望西安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章最后再提一句陕西省,陕西省1990年至2000年这十年间,GDP排名一直处于全国第21位。然而进入千禧年后,自2001年至2019年这九年时间,陕西省GDP一路上升了6名,排名全国第14位,是所有省份中排名上升最快的。
然而2019年陕西省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第二产业下降明显(上半年第二产业由2018年的9.0%下跌至2019年的4.2%),2018年陕西三产经济占比为7.5:49.7:42.8,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然而过去十年来陕西经济尤其是第二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能源发展。
当经济进入转型期,能源产业尤其是以煤炭这样单一低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就从原先的经济增长强项转变成为了经济转型软肋。
依赖于能源产业的背后实际上是陕西省产业结构长期存在的问题,2019年陕西第二产业发展失速,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原煤产品、汽车产量均出现大幅下降,是造成陕西经济失速的主要原因。同时投资和进出口方面也出现了停滞和下降,当然陕西自身非常可观清晰的认知到以上问题,开始促进改革、创新和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在内的“三大经济”。
当前正处于陕西省经济转型期,经济失速也是经济转型期内的正常现象,最后期待陕西通过“三个经济”发展能够整合、高效、快速提升经济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