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胃肠胀气验案一则

 学中医书馆 2020-09-18

施萱婷

初诊:2019513。李某,32岁,因“胃肠胀气6年余”就诊。

患者6年来反复胃肠胀气,大便干,23日一解,小便无殊,1年多前无痛人流术后月经量减少二分之一,经色暗,夹有血块,伴有痛经及腰酸,近期减肥后月经失调,一个半月行经3次。现停经一个多月未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腹胀(气血阻滞)。

治则:行气除胀,活血调经。

方药:青皮10g  枳壳15g  大腹皮15g  当归15g  川芎15g  丹参15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元胡10g5剂。

二诊:2019518。胃肠胀气稍减,大便日解一次,512月经来潮,经量少。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大腹皮改30g,加赤小豆45g、厚朴12g、麦芽30g7剂。

三诊:2019525。昨日服药后腹胀减轻,十去其三,大便结,2~3日一解,舌脉如上。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大腹皮15g  赤小豆45g  槟榔12g  乌药10g  荔枝核10g4剂。

四诊:2019529。腹胀续减,大便2日一次,舌脉如上。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6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玄明粉(冲)5g  大腹皮15g  赤小豆45g  槟榔12g  乌药10g  荔枝核10g5剂。

五诊:201965。腹胀十去其六,531月经再次来潮,今未净,舌脉如上。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槟榔10g  乌药10g  荔枝核10g  赤小豆45g  贯众炭20g7剂。

六诊:2019612。腹胀续减,大便如上。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玄明粉(冲)6g  槟榔10g  乌药10g  荔枝核10g  赤小豆45g  贯众炭20g  大腹皮15g7剂。

七诊:2019626。近两天腹胀近愈,十去其八,大便2日未解,舌脉如上。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玄明粉(冲)8g  槟榔10g  乌药10g  荔枝核10g  赤小豆45g  大腹皮15g7剂。

八诊:201972。外感3天,流涕,喷嚏,畏风,出汗,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薄荷5g  竹茹10g  淡豆豉10g  葛根12g  桔梗6g  葱白5条,5剂。

九诊:201979。几乎未感腹胀,末次月经71来潮,75经净,白带偏黄,量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

制大黄9g  厚朴10g  麸枳壳10g  椿根皮15g  贯众15g  槟榔10g  萆薢10g  大腹皮12g7剂。

按语: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第209条描述:“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患者腹胀6年,大便干,2~3日一解,初诊时予以破气消滞,理气宽中等药物,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益母草活血调经,香附既能理气,又可调经。二诊时腹胀稍减轻,大便日解一次,上方大腹皮加量至30g下气宽中,加厚朴、麦芽、赤小豆理气以消积。三诊时腹胀十分去三分,大便仍干结,2~3日一次,改用小承气汤加减轻下热结。四诊时未见明显效果,大便仍2日一次,腹胀稍减,乃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所致大便不通,故转投大承气汤加减,大腹皮、槟榔行气除满,荔枝核、乌药理气止痛。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所主均为阳明腑实证,大承气汤芒硝与大黄相须为用,且加枳实、厚朴,故攻下之力颇强,为峻下剂,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较轻,为轻下剂。五诊腹胀已十分去六分,予小承气汤加减治疗。六诊虽腹胀续减,但大便仍干结难解,故转投大承气汤加减,峻下热结。七诊时腹胀近愈,大便2日未解,继续予大承气汤加减,荔枝核、乌药理气止痛。八诊时因外感,转以小承气汤再加入解表之药。九诊已几乎无腹胀,继续以小承气汤巩固,患者带下黄,量多,再予萆薢利湿浊,椿根皮、贯众清热燥湿止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