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晓兰 | 印象紫荆

 时光捡漏 2020-09-18



   

一个地方能给一个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外乎或有让他流连忘返的风景、或有让他深切怀念的伊人、或有让他刻骨铭心的故事……

居于小城十几年,碌碌忙忙谋稻粱。不是生于斯,也未长于斯,乡间赶会看戏没有亲戚可造访,村中红白喜事没有亲朋常相邀,所以足迹很少踏出这方圆几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块深厚又美丽的土地上那些乡间阡陌、大镇小村、山梁水库、沟沟渠渠,除了熟悉的名字和大致的方位,没有任何明确的印象。

然而,事情总有例外。小城西南方位的紫荆,这几年由于文友们一篇篇文字的反复灌输,反复强化,以至于他却成了我心目中有着明确的标签、熟悉又向往、但又陌生的地方!

印象中的紫荆,是辛克老师一次次的文字书写和一幅幅图片展示的赶庙会。

紫荆有方圆百里独一家的每年四次庙会,正月十三会、三月二十会、七月十二会、十月十三会。而且紫荆会像联合国大会一样,有周围的五社为成员国,每年大会会场设在紫荆,成员国村民把庙会看的比任何事情都要虔诚。

辛克:紫荆山,过庙会,今儿个去紫荆赶会!

辛克:三月廿紫荆会,一场美食与美景皆不可辜负的盛会

辛克:庄户人眼中的三月廿紫荆会

辛克:行摄紫荆三月廿庙会

紫荆会是像婆一样的主妇们叵烦发愁却一丝不苟、认真对待的生活态度。过四次庙会,每家每年都会进行四次大扫除,庙会对庄户人家好似意味着某种庄严和神圣,等待着亲戚朋友的检阅!

紫荆会是三月二十救急的一场春雨。紫荆的三月二十会但凡唱戏,总要下雨。村里的碎脚老太们提着褡褡,结伴去紫荆山古庙,祈求老天能降下甘霖,给即将打花的麦子点燃希望!一沓一沓的黄裱纸燃起来,垒成小山一样的香青烟飘起,老太们的经声就像灵验的咒语,雨真的就来了!庄户人一边惋惜唱了一半的秦腔戏,一边又庆幸求来了及时雨!

紫荆会是周围村民的物资交流盛会。每每都是摊位前人头攒动,街道中接踵摩肩。大城市买不到东西的这里可以买到,大城市里听不到的乡音这里可以听得。从李家堡的丁字路口一直到香火缭绕的庙宇,路两侧摆满了各类副食摊点;彩条布棚下新颖的服装挂得到处都是;农器家具、笤帚扫把牛笼嘴、案板瓢勺锅碗盆门前摆放;贩卖寿材棺木的车停满地头;码成堆头的板子摞得整整齐齐。美食一条街上,油膏、凉粉、大肉泡、面皮、粽子、水煎包……娃娃咂嘴舔蜂蜜,大人辣得直“吼哈”,紫荆会也是一场美食与美景皆不可辜负的盛会。

紫荆会是屋里吃着饭,会场戏不停。紫荆山的庙会正会当天,要从早唱到晚,这是五社人自豪的“三本六折子”老习惯!秦腔不是唱的,是吼的!

印象中的紫荆是曾经求学于此的同学们一次次书写一次次怀念的紫荆中学和青春故事。

紫荆中学是欧鹏老师青春之梦被迫转车的无奈,是人字梁上那个灯泡样大大的惊叹号;是“风大,操场大,学生灶上老鼠大。”的求学环境;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文学梦想的启蒙之地;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的精神食粮。

紫荆中学也是欧鹏老师工作后的第一站。是他希望用自己所学,带领如自己一样的孩子们努力成才的无限期待;是他学校东排宿舍领教“半山风”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教学时光;是他三十年后重返紫园的16个“不能忘记”的泪湿眼眶。

欧鹏:青春故事

欧鹏│永远的紫荆中学

美好的回忆就像一颗颗珍珠,被时光的线牢牢串起,那线就是青春,那珍珠就是青春里的人和青春里的事。紫荆中学就是欧鹏老师的《青春故事》。

紫荆中学是路强老师对母校点滴回忆的一个小小切入点,那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杏仁油茶汤。那是“洒家脸长得白,所以倒得多!”的少年聪明和小小得意;那是“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老两口推此即彼的心酸和善良;那是毕业之际同学们怂恿他写《油茶杏仁汤传》的才情和感恩;那是老校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批校园卖油茶的体谅和成全!路强老师在《汤记》里写到:“太史公曰:杏仁汤乃雍州之特产,俗名“油茶”,其地民风纯朴,土地公婆善制之,紫荆园学子当效其宽厚仁德,刻苦奋发,固邦强国,切记之!”这应该是所有紫荆学子们对母校的承诺!

路强:想起紫荆高中的杏仁油茶汤-----一位七零后学子对于母校的点滴回忆!

紫荆中学是远在新疆的闫实老师心目中永不消逝的母校。是他洋洋洒洒大容量、长篇幅的依然鲜活的高中生活;是对“母校在默默的做着初级加工的活,但是谁能否认紫荆这片土地对自己的滋润!”的认可和自豪;是对“校名将被改掉,母校将被埋葬在我们的记忆中”的关切和祝福。(闫实 | 致永不消逝的母校——紫荆中学

紫荆中学是周少波老师六十载难忘的母校情。那是“从13岁到耄耋之年,走过66年的人生风雨路”,但始终将母校和老师挂念在心间的情怀;那是8个“不能忘记”的校园生活的锻炼与培养;那是得知迁校柳林后依然要说一声的“母校永远!恩师不忘!”

周少波 | 六十载难忘母校情——致敬永远的紫荆中学

然而,时至今日,当我终于有机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要一探究竟、亲身体验紫荆这印象中的两大标签时,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九月初,随自媒体采风团第一次走进紫荆。第一站,紫荆中学,确切的说是原紫荆中学。去年,紫荆中学已经整体搬迁至位于柳林镇的新校区,如今校名也改为“凤翔县柳林高级中学”,原址上是现在的紫荆山综合实践基地。走进大门,蓝天白云下,小广场中银色的旗杆耸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场主楼上:“爱国、科学、仁爱、创新”八个大字,两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更是鲜艳夺目。楼群整齐的林立,“逸夫楼”、“鸿雁楼”、“笃行楼”……学校虽然正在向实践基地转型改建中,却依然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紫荆中学六十多年建设发展,现在已经不是文友们笔下曾经样子,但依然是他们青春的印记、成长的见证。要不是满院子穿着作训服的“战士”在紧张训练,此刻或许依然能听到楼宇中学子们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哗啦声。

经过基地负责人的介绍,我才从找寻紫荆中学前生的思维中转出来,慢慢地了解了他的今生——综合实践基地的概况和规划愿景。基地是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实践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场所。校内50多亩,能供近千人同时实践训练和住宿;户外拓展基地40多亩,设有重走长征路拓展设施,通过飞夺泸定桥、穿越夹金山、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红军长征情节设置成的训练路线,让参与者们感悟长征精神;流转土地1000余亩,通过植物园、参与农耕等教学实验,引导提高青少年爱科学、爱劳动的主观能动性。还与紫荆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紫荆山防空洞连成片,增强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发挥强大的综合教育功能,努力建成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番介绍,又巡回参观,翻过记忆的旧相片,我又给紫荆重新贴上了综合实践基地这个充满希望的标签。

紫荆会,就是位于紫荆山上的小庙的庙会。迎接我们的没有戏楼上吼的“三本六折子”秦腔,也没有人山人海的十里长街……一来不是会期,二来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向视过会为神圣事宜的五社村民们也听从政府安排,根据疫情防控状态,取消或者压缩会期,不唱戏、不摆摊、不聚集,度过了有史以来最最清冷的紫荆会。

然而,紫荆山的小庙后面,却有另外一番蓬勃向上、欣欣向荣正在上演,她们绽开金色笑脸、提着翡翠衣裙,整齐列队、笑语盈盈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这儿就是紫荆山综合实践基地用千亩流转土地打造的植物园,农耕体验教学基地——千亩油葵花海。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将在紫荆山的千亩梯田上因地制宜,两茬作物换种,以后每年将有三四月的油菜花海、八九月的油葵花海可供欣赏。同时还计划了油菜和油葵深加工的系列产业链,紫荆山这个昔日干旱的小土包,不但要亮爆游人的眼球,而且会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啊!

没有领略到紫荆山庙会的繁盛,却沉醉在了紫荆山花海的怀抱。摄影师们长枪短炮、网红们现场直播、大小仙女们更是裙裾飞舞……紫荆山上花儿温暖向阳,游人潮川流不息!算了一下,明年的紫荆三月二十会是油菜花开的时节,七月十二会是油葵花开的时节。热闹非凡的庙会和花海如潮交相辉映,这个紫荆的加强版新标签让我无比期待!

紫荆,对我来说,不是熟悉的地方,对他总是点状的了解。但不管是曾经的紫荆山庙会和紫荆中学,还是现在的紫荆山花海和综合实践基地,都是能代表紫荆的响当当的名片,这才有了文友们反复的书写、深切的眷恋、热情的讴歌,感染着如我一样的人们,关注紫荆,了解紫荆,走进紫荆,爱上紫荆!

希望,2021年,春暖花开的时节,疫情远去,紫荆山庙会依旧隆重拉开序幕,我们去听“三本六折子”的秦腔,去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期待,2021年,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去和紫荆会场的美食相约,去赏蓬勃绽放的太阳花阵,去参观完美呈现的紫荆山综合实践基地!

 



作者简介

魏晓兰,最小的七零后。一个没有理想,简单爱笑,热爱生活的女汉纸。偶尔码码文字,晒晒小确幸 ,聊聊小感动。

END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