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自己狠一点——高考前三十天作文指导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作文题: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部分考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不辞辛苦,绕行甚远,等到快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忽然发现天黑了,情长纸短,纵有千言万语,试卷上没有空间供他写作了,只好草草收兵。有的考生行文之间,常常要跑到岔路上小憩一会,再绕回来,自己不觉得结果也未能按时到达目的地。

这样的情况在议论文、散文、记叙文中都常常发生。

议论文,叙事引论过长,三百字未见鲜明观点;散文,在飘逸畅想之时流连于路边风景早忘了目的地;记叙文光前奏就写了四百字,高潮不见既至尾声。好力未用在该用的地方,拿不到高分怨谁呢?

让你的笔走近路,走直路!八百字只能用来写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学着删除无用的文字就是这段时间较好的一种练习方法——不妨对自己狠一点。

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作文。

悬一把戒尺在心上

苏州一考生

少时,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的戒尺似乎永远明晃晃的,规规矩矩的放在四四方方的桌上?

那戒尺,不声不响时,极守规矩,极是安分;若是正到用处时,怕是没受到罚的孩子,也要近(敬)而远之。先生要那戒指是做何用?你我皆是明白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三味。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快速普及,人们盲目地以为自己借此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却不知早已被科技的操纵慢慢地带入了无知的地带。小女孩违规逆行,刮蹭名车,哭诉地,不要让司机打电话给父母,路人却世俗地讲起了人情世故,劝司机不要为难孩子。显然,他们并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何以有“为难”一说?不过是让小女孩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罢了。

闲时看了一个节目,叫做是《见字如面》,不禁总被读者极富情感,声情并茂的朗读声,给带了进去。读者读起陈寅恪写给友人的一封信,我不禁心中一颤。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了不违反纲纪精神,即便是没有去上课,却连同将路费也一起退了回去,并在信中多次强调明纲纪,知规矩的重要性,且不说陈寅恪在学术界的影响如何。单是如此之举,就让人们看到了他另一真实的一面。如此这般“平静如秋水般的人物”,便可以安然地寻求生命中的平湖秋月了。

陈寅恪明纲纪,不仅仅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任何人看来,规矩永恒地存在于社会中,只是遵不遵守,违反了是否能承担起责任,却能“因人而异”吗?

林清玄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当人要去发现世界时,他需要一扇窗子,要去发现自己时,他需要一面镜子。”窗子和镜子皆不可少,同为发现世界与审视自我同样重要,于任何人都一样,明代大儒“不怀鄙见”是对自我修养的要求,“不论金钱”更是淡泊名利的体现,只有当人向内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才能德行昭彰;只有悬一把戒尺在心上,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生活的三味。穆旦有句话说得极好:“把生活的突泉捧在手里,它分明是新鲜,如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这样曼妙的生活从何而来?只有掌握好自己内心的分寸,才不至迷惘、失散。

你看那桌上的戒尺,分明是在警醒着你我啊!

上面这篇作文一位老师打了64分,一位老师打了50分。相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我想打高分的老师是被该生灵活的写作思路和丰富的写作材料给打动了,而打低分的老师可能更加关注了该生表达的逻辑力量。

这篇文章在弯路、岔路上有哪些表现呢?

第二段的表述并不统一。前几句话强调规矩的重要性,而最终的指向是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语段的统一性上看,是散漫的。把“那戒尺,不声不响时,极守规矩,极是安分;若是正到用处时,怕是没受到罚的孩子,也要近(敬)而远之”删掉似乎更清楚。

第三段的第一句话与下文没有直接关联,象是挂在手臂上的一块肉,不仅不能起到助力美观的价值,反而是累赘,删去更健康!

第四段的最后一段话,貌似很有文采,可是与前文的阐述毫无关联,更不能突出要表达的观点。无用,删去!

第五段,短短两行文字,说了三层意思,陈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规矩永在,关键看遵守;承担责任不能因人而异。表达杂乱,走入荒野了。

第六段,穆旦的话从何说起,画蛇添足而已,删去。

由来看来,这篇作文还真不能给64分,我想50分或者再高一点或许更合适。

本来可以达到64分的作文,被什么给拉下来了呢?就是被那些“赘肉”给拉下来了。所以我们要主动给自己的作文来一番减肥!

梁实秋先生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里写许老师给他改作文,“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留有筋骨在,不怕不长精肉。

在距离高考还有二十来天的时间里,经这样一删,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忽然明白作文之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告试同学们,对自己狠一点,删删自己的作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