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作家来教孩子写作文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很多时候,我们做教师的教孩子写作文,有点隔靴搔痒,因为大多数的我们自己本身不写作,所以指导时候没有很好的现身说法。如果能够让作家进入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不再是学生仅仅在教科书上看到的一个署名,而是能够让学生走进作家的世界,看着他们如何产生想法、如何去构思、如何遇到困难、如何去克服困难,这样的过程,将是非常生动而又鲜活的,他们就可以与作家产生更多的心灵交汇作家来教孩子写作文,有时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不妨试试

哪里请作家来教孩子?当然条件许可,作家邀请过来孩子进行面对面交流,那是非常棒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不太具备条件而且作家即使真能面对面交流,也会受时间局限,没法系统地阐述创作经验。觉得孩子去读有关作家谈创作尤其是创作某部作品的随笔,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随着的阅读,就犹如作家引领着走进写作的世界,一路读来一路收获。仅仅读是不够的,摘抄是一个非常好的促使孩子深入阅读的方法,有了摘抄就会有所选择。仅仅只有摘抄,这样的阅读还是不够深入的,还需要指导孩子们写点评(也就是摘抄的理由),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实现从读到品的飞跃,写评论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吸收消化作家的一些写作经验,潜移默化中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到自己平时的练笔中,从而实现作文的进步。而且摘录片段并写点评还能为以后对作品进行更高层次的欣赏夯实基础。

在这届刚接手初一的时候,就推荐了学生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但在读之前我同时推荐了路遥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他们边读边摘抄边点评看着孩子们在一点一滴地跟着作家学写作,感觉是非常妙的。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些他们在刚刚进入初中前两个月所写的摘抄和点评

第一篇

    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操作起来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仔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已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人睡前无论如何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摘自《早晨从中午开始》p2

点评:

从这段话中,我认为路遥是一个做事严谨,会利用时间善于发问以及思考的人。其实这段话并没有详细介绍路遥的写作方法的,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和写作有帮助的。1.每晚进行阅读2.要记住要点并写在笔记本上3.要发散思维,这才只是这本书的第二页,故事的开篇,就已经让我对路遥这位作家产生兴趣了。他不同于常人在夜晚发奋写作,思索一个又一个问题,甚至还会“胡思乱想”,这不是所有作家都会做的事,尤其是第三个,要知道在他胡思乱想的那些时间中,利用起来可以写多少字啊!这也让我更加好奇,他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很期待下面的篇章。                                   ——金菁

第二篇

    至于一定要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现代派创作方法之间分出优劣高下,实际上是一种批评的荒唐。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与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永远不会“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他们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早晨从中午开始》

推荐理由:

这段话明确讲述了“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的观点,告诉我们的是:写作,靠的不是手法,而是创作方法。至于“克服思想与艺术的平庸”,我认为说的是使文章出色,一定不能依靠平庸的思想,而是要有创新的跳跃的思维,使文章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写出好作品不能靠作家,而是靠作家的思想,经验,与艺术追求。“成熟的作家”指的并不是声望大,名气火的作家,更多指的是作家的内涵与作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写作不能靠花哨的手法,根本上来说,单凭写作手法是分不出优劣的,作家的头脑为第一重要。   

——鲁芸彤

第三篇

    文学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路。当代文学的现实中最遗憾的是,将人物分成了两种:好人和坏人。这样,就将文学推到了极端,甚至连三岁小孩也可以分辨清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所以,我在写作时,对这种文学现象进行了挑战。

    文学是反映人物的。人物世界是复杂的,没有一个人是透明的。大多数的人是复杂的。好人也会犯错。而某些艺术作品中将人物写得高大完美而无缺陷,这种人物是不存在的。

评论:

    这两段话讲的是路遥对文学的认识。他其实是带着一种否认,否认那些好、坏分明的作品,那不是真实的文学作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他很清醒地知道,“我”的作品不应该是这样的,他也做到了。这就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什么那么优秀,他的作品引起了轰动,这只是原因之一。路遥把他笔下的人物都写活了,他们有各自的特点,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并非“高大完美而无缺陷”,那种人是不存在的。正因为这点,路遥成功了。文学这个东西很神奇,也很复杂,没有哪个作品会直白地写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作家对文学的认识都不一样,这就需要你去品,去读,去思考,要把整个人都融入到整个作品中去,你就成功了。                                                ——杨喆

第四篇

    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有些生活是过去熟悉的,但为了更确切体察,再一次深入进去——我将此总结为“重新到位”。有些生活是过去不熟悉的,就加倍努力,争取短时间内熟悉。对于生活中现成的故事倒不十分感兴趣,因为故事我可以自己编——作家主要的才能之一就是编故事。而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则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        ——摘自《早晨从中午开始》

点评:

这是路遥准备写《平凡的世界》之前的工作。他为了写一本好书,四处奔波,纵横交织地去全面体查生活。他认为要全景式反映当代生活,“蹲”在一个地方就不可能会达到目的的。我被这一段话深深地震撼到了,原来即使是个大作家,写作也并不是靠天赋,也得亲自实践、记录才行。

从前,我总认为作家写书全是凭天赋。当我读完了这段话,我便恍然大悟。我们写作也是一样,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勤读书,多积累,多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恰恰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而对一切常识性的、技术性的东西则不敢有丝毫马虎,一枝一叶都要考察清楚,脑子没有把握记住的,就详细笔记下来”中很好的体现了。连大作家都得靠笔记下来,我们自然也得向路遥学习这一技巧咯!感谢路遥!               ——黄子洁

第五篇

    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无论如何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摘自《早晨从中午开始》P2

摘录理由:

就我个人而言,晚上也是我思维较为活跃的时候。晚上,我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阅读,积累好段、好文,这些对写作都有帮助。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经常与写作打交道。可能随时都会有好点子。所以,我觉得我也可以尝试有点子时就随时记下,下次要写作时,就不会对着作文纸发呆了。我们写作时,也需要发散思维,就像路遥说的“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写作重要的部分就是素材与用词,而在平常多观察,有素材就记录,多写写,多实践;利用空闲时间多阅读,碰到好段好文多积累。这样。一定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刘源乔

第六篇

然后,或者进入(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无论如何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知道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摘自《平凡的世界》P2

摘录理由: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作者是怎么读书的,怎样读书才能有效果。虽然这段蚊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该怎么阅读,但可以从它字里行间中读出来。首先它上面写:“(同时交叉读多种书)”。这说明为了提高效率,同时可读不同种类的书。但这个方法也有弊端,因为同时读多种书,有些不懂的地方来不及思忖,并且记不在脑子里。为了避免出现这情况,作者随后又写到了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等有时间再一一品读,一一思考。这样既不会减少效率,又可以提高质量。作者还告诉我们,思考是要想象自己已融入了书本中,要有发散性思维。作者睡觉前一定要看书,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吴子俊

第七篇

    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一杯日后进一步深思。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

原因及点评:

路遥写到他会把详细的工作考虑和问题随手记在纸上和专门的本子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把一闪而逝的灵感保存下来,不忘记。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办法,还可以把好词好句也记录下来,座位以后写作时的素材。

在这一段话里,我最喜欢最后一句话。我认为他的动词用的特别美。两个穿过写出了作者那一刻思维的发展性。还有流淌,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当时的安静与静谧。感受到如同有实质般的作者的思维在月色下一点点地发散、升华。

——史儒

第八篇

这部作品的结构先是从人物开始的,一个人到一个家庭, 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以最终织成的一张人物的大网。在读者的视野中,人物运动的主要河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当然,在开始的时候,读者未见得能感觉到这一点。

                                       ──摘自《早晨从中午开始》P29

评论:

    这是作者路遥在书中写到关于他写作时的一段话,看完之后,是我颇有感受。

在看《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之前,在我印象中的作家,是这样写文章的:就是有灵感来了,那就写一点,没有灵感的时候就放在一边。所以,我也就是这样做的,在写作文的时候,想到了就写两笔,不想写的时候就把它晾在一边,如果时间来不及了,那就随随便便的写两句,也不介意里面是否有实质性的内容,只要写完了,字数也够了,那就交上去。可是,我不知道,像路遥那样的大作家是这么写文章的,先想清楚自己要写的是什么,然后列提纲,再才是写文章。这一发现令我震惊,我没想到也想不到会是这样,那么,从现在开始,我要改掉以前的习惯,学习路遥,像他一样写文章!                       

——吴芷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