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与死“专题自编文选系列之陆之航自选集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说明:我绝不允许我的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我要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用语文的方式;我要让他们试着描述人生的航程,用语文的方式;我要让他们站在更高远的地方观察这个社会,用语文的方式……总之,我要让我的学生学到离开学校后还能永久地感觉到不枉中学的语文生活。这个周末,我让他们以“生与死”为主题,自编小册子。这是陆之航同学的。我为他兴奋、自豪。

右边为陆之航同学


目录

① 希望

② 真理

③ 革命

④ 理由

 变化

希望

亲爱的雷德: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的话,那表示你也出来了。不管你是怎么出来的,总之你出来了。如果你已经找到这里,你或许愿意往前再多走一点路,我想你一定还记得那个小镇的名字吧?我需要一个好帮手,帮我把业务推上轨道。

为我喝一杯,同时好好考虑一下。我会一直留意你的情况。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我希望这封信会找到你,而且找到你的时候,你过得很好。

你的朋友

安迪·斯蒂芬                   ——史蒂芬金《肖申克救赎》

简评一个被希望照耀的人,是真正有生命的人,否则,活着这个囊括了万物的词汇,就被简化为了一种物质,是易逝的,有时甚至成为负担。在文章的故事中,雷德面临着两种不同的路,一条是放弃追寻、回去工作,饱受体制化的痛苦而度过余生,另一条是冲破现实的枷锁,带着希望与梦想去探寻未知的世界。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生,一条正确的道路走起来远比错误的要累,但在它尽头的收获,却也是巨大的。正像文中安迪所说的: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逝,希望看似虚无缥缈、生命好像须臾短暂,但实际上,它们一直在,并且始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真正的活着总比行尸走肉般的活着或死去累的多,书中安迪为了获得自由,爬过了五百码恶臭的下水道,但,当生命以某种形式走到尽头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太平洋,那无边无际的蔚蓝啊!于是你的生命,又以另一种形式,在别人的路上,继续存在着,生生不息。

希望!请照亮所有人

真理

顾准的孤独不同于因为境遇导致的落寞----落寞里还可以充满幻觉或者憧憬。他的孤独,是一个认识到绝境之后,又心甘情愿地停留在这个绝境当中的选择。他曾经是最具备理想主义气质的人,等他一旦认为到理想主义变成专制主义的根源之后,几乎是在头脑中把自己杀死了一次。那是血肉模糊的厮杀,一个人对过去信仰过的东西不再有敬畏之情,要经历极大的思想危机,从“诗意的理想主义”到“转到冷静的分析”时,十分痛苦,他说自己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列文那样“为我的无信仰而无所凭依”。但是他克服了这个克服不是靠简单的仇恨和破灭。是靠认识,推导,批判。真正的批判,批判自己曾真诚信仰,并奉献了全部生活的东西。同时批判并不意味着“独断,骂倒,抹杀”,而是重估一切价值,“能够继承和吸收一切良好的东西,能够雄辩地批判一切不正确的东西”。他就象朱学勤说的,“黑暗如磐,一灯如豆,在思想的隧道中单兵掘进”

                                          ---《顾准的力量》

简评真理,往往是血淋淋的,沾满了无数烈士的鲜血,他们的肉体泯灭了,精神却和真理一起留了下来。文章中也说到了,探寻真理的过程,总是需要“克服”旧思想,一场血肉模糊的厮杀,但这是必要的,上帝不会安排你从开始就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如此,当反对旧思想时,面对的,可能是整个世界,所以追求的过程,往往是摇摇欲坠的,或就是偏激片面的,强行扼杀了过去的一切。上文教会了我们,面料抉择时,为了得到真理,要克服过去的信仰,重估他们的价值。

真理,那迷人的微光、塞壬的歌声,是我的生命!真理,你穿梭于死亡之中,带上我,哪怕半路扔下!

革命       

Viva La Vida      生命无上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我曾经主宰世界。

  大海也愿为我咆哮。

  如今我清晨独眠,

  在我曾拥有的井巷中彷徨。

I used to roll the dice

Feel the fear in my enemy's eyes

Listen as the crowd would sing:

"Now the old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

  我经历过孤注一掷,

  感受过敌人眼底的不可终日,

  领教过愚民们高喊口号:

“先王亡矣!我王永世!”

One minute I held the key

Next the walls were closed on me

And I discovered that my castles stand

Upon pillars of salt and pillars of sand

  大权刚刚在手,

  城墙即将我禁闭。

  我这才发现我城堡的基石

  竟如散沙盐粒般脆弱无力。

I hear Jerusalem bells a ringing

Roman Cavalry choirs are singing

Be my mirror my sword and shield

My missionaries in a foreign field

For some reason I can't explain

Once you go there was never,

never an honest word

That was when I ruled the world

  耶路撒冷传来一声钟响。

  罗马骑兵唱诗班正在吟唱。

  我异疆的传教士啊,

  我的明镜,宝剑与盾牌由你们担当!

  其中缘由我不能讲明,

  自你走后,我从未,

从未听过只字真言。

  那就是我主宰世界的年月。

It was the wicked and wild wind

Blew down the doors to let me in.

Shattered windows and the sound of drums

People couldn't believe what I'd become

  凶煞狂风袭来,

  冲破重门将我押入,

  狼藉一片,鼓声四起。

  我的结局无人能料。

Revolutionaries wait

For my head on a silver plate

Just a puppet on a lonely string

Oh who would ever want to be king?

  革命者期待看到

  我的头颅被摆上银盘。

  我不过一个孤家傀儡,

  唉,谁愿做王?

I hear Jerusalem bells a ringing

Roman Cavalry choirs are singing

Be my mirror my sword and shield

My missionaries in a foreign field

For some reason I can't explain

I know Saint Peter won't call my name

Never an honest word

But that was when I ruled the world

  耶路撒冷传来一声钟响。

  罗马骑兵唱诗班正在吟唱。

  我异疆的传教士啊,

  我的明镜,宝剑与盾牌由你们担当!

  其中缘由我不能讲明,

  我深知圣彼得不会唤我姓名。

  从未听过只字真言。

  但那就是我主宰世界的年月

                                  ----ColdplayViva La Vida

简评

革命,革除 命运。

这是一首歌曲的歌词。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其中的“我”,可以理解为路易十六,他在法国大革命过后,和皇后一起,走上了断头台。他回忆起从前掌管生死统治世界的日子,时光荏苒,悲哀无限,却不能对现实造成丝毫的改变。几天前掌握着千万臣民的命运,到头来自己也被命运玩弄。他不恨,但悔,整篇文章,都在倾诉,颤抖的诉说着命运的无情,这和法国大革命者无畏的反抗精神形成强烈对比,是两类完全相反的人。大革命者受过命运的摆布,他们有悲惨的过去却不甘受制于制度的枷锁,于是便奋起反抗,哪怕鲜血淋漓肝肠寸断,只要有一丝希望在心,就去寻求真理,他们革除了命运,是真正的反抗者,是作者所赞美的伟大之人。

生命,就和大革命者的意愿一样,是自由的,是不受命运摆布的,生命不是用品、不是工具,它是价值的载体,但命运,就是用来打破的!

全文恢弘壮阔的语句却带着委婉凄凉的悲哀,反衬出革命者高昂斗志,再配上热血的旋律,这是生命的赞歌!

 革命!革命吧!斗志昂扬的前进吧!挥舞宝剑,背负着生命的骄傲,冲破命运的苍穹吧!

理由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林觉民《与妻书》节选

简评一个有生命的人的生死,是自己选择的。在《与妻书》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想生,那就苟且的生,想死,路有两条:轻于鸿毛的饿死穷死、重于泰山的反抗命运而死。林觉民选择了第二种死法。因为他爱他的妻子,他不忍心看到像他们一样的情侣在江山风雨飘摇之际分散异地、终生不得相见,他听到了革命的呼喊、是觉醒者和反抗者,他明白真理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为祖国的明天而死。这边是他选择死的理由,这便是中国精神,大无畏的、英雄色彩的精神,放弃了生,选择了死,得到了后人的敬仰尊重,也得到了真理,如同沧海一粟的生命却会生生不息的影响后人。痛苦的选择,无畏的献身,生命价值的创造。

生命,可不等于“生”,有人“生”得苟延残喘,早该死了,连着灵魂和肉体,从这个世界上悄悄的消失,甚至不留下懦夫酸臭味的骨灰。不是每个人都配拥有生命。

变化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简评生命瞬息万变,不能以一瞬,古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嗟叹天地变化之快。《赤壁赋》流传千古的原因,则是它在变化中找到了不变,在有限的世界中力寻无尽的生命,苏轼是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他不安于沉浸在悲伤的逝去之河中,而是去探寻生与死的本质,并最终找到了生命的价值,生与死,在他面前,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他是有永恒生命的人,与物无尽。三维世界不是尽头。

总结

问自己,生命是什么感觉?

我们充满希望,追寻真理,反抗命运,做出抉择,看清世界,人生的价值也就在于这五点。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对与错的评判标准,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据主流的价值观来判断正误的,人生本就是自私的,就算你骑马摔死了,但如果你的真理,便是人生一定要骑一会马,那你也实现了你的价值,这同样是追寻真理的过程。现在的一切对错,一切评判标准,都不能影响内心的正道,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在地球无穷无尽的岁月中谁生谁死,唯一能做的,是专注于当下,随心而动。自由,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一个词语,枷锁,则死气沉沉。追寻、反抗、抉择,艰辛的过程,但是,问一问自己,愿意永远的活在现实的体制内么?死!那就为了生命而死。生!那就“自私”的、为了自己而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