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622教学手记——要重新审视列提纲的价值意义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作文,不论是是什么文体,其实,关键处就是那么几句话。大多数学生虽然能下笔千言,却往往写不好那几句话。只要把学生作文中那些证明材料删除,留下自己的观点句子,就会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的作文的观点简单而肤浅,甚或根本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生作文大多是一种无效的语言重复。

凝结提炼树立自己的观点,当是目前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积累材料、学习论证方法之类当属其次。

如何做一个有观点的人,如何养成凝炼自己观点的能力,列提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但列提纲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还误解了列提纲。

列提纲成了空架子。

很多时候,学生总认为列提纲不过是一个大致思路的描述,不必细究。比如,不论写什么题目,他都可以列出这样的提纲:提出观点,正面展开论述,反面展开论述,总结;或者,某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这就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目中的作文提纲,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这不是提纲这仅仅表达了一种思维方向,一味地停留在这个方向上,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模式,没有表达出任何见解,列提纲被空洞化。

这种空洞化不仅表现在这一方面,还表现在用概括总结性的语词来表达观点。很多同学喜欢用“理由”“方法”“策略”“价值”“意义”等一些总结性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乍一看,高大上,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这些“理由”“方法”“策略”是什么,也不知道“价值”“意义”的内涵。其实,写文章的人都清楚,动笔之前,列提纲,就是列观点,就是要把那些“理由”“方法”“策略”想明白,就是要把那些“价值”“意义”理解透,这个时候才可以列提纲。提纲就是文章的骨骼,其精神实质已完全具备,其它材料不过是文章的血肉而已。血肉不是不重要,没有了强有力的骨骼,血肉不论多么丰满,都只能是一堆臃肿的肉而已,不会成为优美的文章。

如果不清楚“特点”“意义”的具体内涵,这个提纲对写作的价值与意义就很了了。不知是从何时起养成了这个习惯,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来写提纲。

空洞的另一种形式是用具体而宏大的词语来表述观点,但这些观点基本不体现写作者真实的思考。这种现象很能迷惑人,因为他说的都非常正确且有气派。

这个例子里的语言规范而正确,就是缺少独立思考的成份。这种表达让我们沉思,学生是如何养成这种言说习惯的。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的语言环境就明白了。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邀请了一位中学校长讲话,这位校长的讲话与一位印度留学生的讲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校长那种官宣式的激情听了不能让人感动,而那个印度女孩生活式的陈述却让人心底涌出热潮。我们喜欢宣传,喜欢讲话给别人听,喜欢用“某某正确”的语言表达。这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是淹没个性。长期在这种语言环境里生长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说那种假大空式的语句。

与空洞化相对的是准确化具体化丰富化。有鲜明准确的观点,有个体的内涵,有完整的思考判断。

这位同学的提纲阐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从赛龙舟时的呼号声引发对乡土文化的思考,这些思考是有具体的思考角度、清晰的内涵和明确的落点。看了这个提纲,我们基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思想观点。列提纲,就是要把文章的观点清晰地摆出来。这才是列提纲的价值所在。

 除了空洞化,还有假逻辑现象。何谓假逻辑?就是提纲列得层次分明,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发现观点、层次间没有逻辑关联或者不能使逻辑论证系统闭合。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一个民族忘记了历史文化就会有灭亡的危险,而结论却是如果我们没有尽到历史传承的责任,传统文化则有消亡的危险。显然,起点是民族的命运,而落点却是历史文化的结局。文章结束的时候没有阐释清楚起始提出的问题,而是开启了另一个话题。

再比如这个同学的提纲,三个层次分出来了,可是三个段落之间构成了怎样的逻辑关联;非常模糊。列提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以便写作在设计后的轨道上运行。可是,由于我们平时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导致列提纲时,没有用逻辑思维来要求,只是草率地罗列一下所想到的内容而已。这样列提纲是没有价值的。

由此,我们反过来看,列提纲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让你把原本没想明白的概念想清楚,原本没有形成的判断形成明确的判断,原本混乱的思路调理顺畅。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下笔千言,有轨可行,不会偏道离题。这不就是凝炼思想提升见解的重要渠道吗?

因此,我建议,提升写作水平完全可以从认真列提纲练起,反复琢磨,定准论点核心词,能准确阐释论点内涵,且能分解成若干分论点,并能使分论点构成紧密的逻辑关联。坚持不懈地练习,不用太长时间,真可以做到倚马可待。

下面两位同学的提纲相当不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