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专列——“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写作设计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情境任务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丰富隽永的意蕴和浑然一体令人陶醉促人顿悟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沉迷于其中。本任务群所选八首诗歌以离情别绪、怀乡思人、感慨世事,思考人生为主要内容;都是唐诗中的佳作。

改变纸上赏诗的习惯,让诗因走进生活而更具有生命力,让生活因诗的到来而更具有生动的姿态,诗歌鉴赏不仅是象牙塔里的文人雅事,更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地铁六号线即将开通,为了使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市政府决定六号线为“唐诗专列”,四节车厢各有一个主题,并运用各种诗词因素突显这一主题内涵,使乘客增长知识、提升鉴赏水平、愉悦身心。现在已完成了前三节车厢的设计,其主题分别是“春风十里”“千古高歌”“琴瑟雅韵”,请你依据经筛选后提供的的八首诗歌来完成“唐诗专列”其中一节车厢的方案设计。

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设计示意图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唐诗精神——确立主题

唐诗专列,意在通过唐诗的意象、意境,引导乘客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去;另一方面,地铁上停留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因此,需要一个鲜明的主题,具有概括引领作用,使乘客能迅速快捷地领略诗歌鉴赏的一个方面。

请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1.确立一个四字主题:                              

2.确立此主题的理由:                                                        

3.用一组对偶句阐释主题内涵。

设计说明:

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原有的三个“主题”,它们表达形式、内在逻辑都要分析清楚;一是八首诗歌里有哪些共性的内容,主题最好能最大程度地涵盖八首作品,为下面能够更多地使用这些素材作准备。因此,完成这个设计,其实质是初步通读八首诗歌,归纳其共同点,抽取最具有价值的人文母题。

活动二 唐诗情调——意象运用

八首诗歌意象繁多,很多意象成了恒久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符号式的意象,运用最能彰显主题的方式设计车厢内饰,让人一进入车厢就能感受扑面而来的唐诗情韵。

1.意象筛选

从八首诗歌中先挑选出四个意象,并简单阐释四个意象入选的理由。

意象1                    理由:                                            

意象2                    理由:                                           

意象3                    理由:                                           

意象4                    理由:                                           

2.设计一个评选标准,从四个意象中评出最优秀的一个。请完成以下表格。

意象评选表

意象

角度1

角度2

角度3

得分

意象1





意象2





意象3





意象4





说明:要用概念性词语表述角度,比如,意象的典型性、丰富度等,表格内容要有观点有依据,结合文本阐释,不要说空话。每个角度10分,酌情打分,表述要与分数一致。

3.编写运用这个意象进行车厢装饰的设计方案。

说明:意象是诗歌的细胞,它内含了整首诗、多首诗的丰富内涵,利用这一设计元素,要把唐诗的意味、内涵、精神表达出来;不能成为离开诗歌文本的纯粹装修设计。

        意象装饰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

意象理解是读诗的重要内容,在确立主题的过程中对八首诗的诗情作了总体把握,但还需要通过对意象的理解深入到诗歌的意蕴深处去。让学生评选符合主题的最佳意象,则经历了三个学习过程,一是通过符合主题这一限制条件,检查了对意象内涵的把握;第二个过程是,设计评选标准,实则是考验学生认识意象的角度与维度,这是对意象的深度把握;第三个过程在四个意象中依据自己设立的评选标准,选择最佳答案,则需联系各首诗作具体的分析比较,这是对意象在全篇中的价值分析。要把选出的意象转化为装饰素材,形成装饰方案,给学生灵魂运用理解意象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从诗意的理解到运用艺术手段传达出来的构想,从动脑到动手设计,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查。

活动三 唐诗故事——编写短剧

面对各种层次的乘客,需要用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示诗歌的内容,而故事则是满足各种层次受众的最佳形式。为此,可以把诗歌转化成具体的故事,编写一个小短剧拍成视频轮回播放。

1.选择一首你认为既符合主题要求又最适合用短剧的形式来传达的诗,并阐释其理由。

2.编写剧本。

3.撰写拍摄脚本。

4.完成拍摄任务。

设计说明:

读懂一首诗的基本标志是能把抽象的诗句故事化,也就是能读出诗中意象的关联情境,同时,还要把整首诗各句给逻辑关联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鉴赏诗歌的基本功。在这个基础上编写剧本,是对诗歌内容的二次加工,让诗中的人物活动起来,这就是创造性的阅读。拍摄脚本的撰写则是引导学生把故事真实化、具体化。这两个写作任务的实质是读,因为,所有的写作都必须基于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但同时,又是写作训练,剧本和脚本的区别,会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内容,但因目的不同,言语形式的差异。最后的拍摄,则是对读写的实践检验,会引起学生更深刻的回读、修正,因为,在真实的拍摄过程中会发现,原来依据诗歌作出的种种设想可能都不容易实现,或者,还有理解错误。这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活动。

活动四:唐诗哲理——创意解读

诗是对自然、人生、世相的高度概括,其内核具有哲理意味。优秀诗篇,常读常新,原因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围绕着哲理内核,可以生发出种种新意来。因此,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拥有这样一个哲理的内核,可以让我们依据当下情景不断作出创新性解读。为此,如果设计一个“名句看台”,轮播名句欣赏,则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出符合主题的哲理名句十句。

2.结合全诗阐释其哲理内涵。

3.把这些哲理名句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使其形成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的一组句子。

4.朗诵阐释哲理内涵的句子,制作名句的配音。

设计说明:

内容、内涵、哲理是解读诗歌的三个基本层次,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最终的落点是哲理。《枫桥夜泊》中的顺境与逆境、《春江花月夜》的时空观人生观、《山居秋暝》中的动与静、《月下独酌》中人与外物的关系等等,那些千古名句中包含着永远难以言尽的哲理内涵。这个学习活动就是要引领学生在理解诗句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再往其更广阔深刻的哲理层面前进。同时,通过逻辑关系排列,突破单篇诗歌的限制,建构起自我的认知结构,不再是为解读文本服务,而是为建构自我的审美、认知服务。

检测反馈

一、依照下面的语境,从八首诗歌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地铁上来两个中学生,其中一个问:“你昨天几点睡的?”回答曰:“夜里十二点五分。”同学嬉戏说:“你真是                             ”他笑了笑说:“昨天放学后,老是想家,不能集中精力做作业,拖晚了。”“                          ,都想了些啥”,“不行,明天,我要五点就起床,赶作业。”“啊!你                          ,我还是要睡懒觉

参考答案:

分别是:半夜钟声到客船、竟夕起相思、晨起动征铎

相关知识:

夜半:前一日夜里零点钟前后,时间是从前一日夜间11时正至次日凌晨1时正。

夕:1、日落的时候;2、泛指晚上。

晨:早晨,有时也泛指半夜以后到中午以前的一段时间。

设计说明

阅读唐诗,养成积累文化常识的习惯非常重要,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对诗词中文化常识的重视,同时,能以游戏玩耍的形式把诗词名句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唐诗不再是象牙塔里的供品,而是日常口头语言的小构件。

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夜生活”渐渐成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但同时带来了许多危害。唐人也过夜生活,这八首诗作几乎全是“夜生活”的写照。现在要搞一个“夜生活”话题的沙龙活动,请你参照唐人夜生活内容,写一篇优美的小散文,勾勒一下健康审美夜生活的情景,以便给当下的人们以启发。

设计说明

唐诗不仅是一组优美的文辞,更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把文学阅读与写作转化成生活方式,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唐诗成为当下的唐诗,是阅读唐诗的意义所在。设计该题是要从唐人的生活内容角度解读唐诗的诗意与诗味,并能把它转化成优美的散文形态表达出来。可以依据三个层面来评测学习水平:诗意把握,提炼转化,语言表达。所谓诗意把握,是指能透过“夜生活”这种形式准确把握唐人的情感世界、生活姿态;所谓提炼转化,是指把唐人的生活形态转化成当下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语言表达,是具有散文语体的优雅、诗意特征。综合三个方面,给打出ABC三个等级。

资源材料

1.学习文本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参考资料

刘逸生著《唐诗小札》

龙协涛著《文学阅读学》

周振甫、冀勤编著《钱鐘书谈艺录读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