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0921教学手记——没有控制住的三分钟演讲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学习专题进行了将近三周,每天有一个同学课前演讲他的学习观。

昨天是一个男生演讲。

他说,他不要课件,另组织了演讲稿。我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纸片,上面划得密密麻麻。他把优盘插在电脑上,打开文件夹。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视频、图片文件。

他说,他要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他打开了一个视频:一个灯火辉煌的城门,背后是辽远的星空,繁星密布,那星空缓缓移动……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他讲,如何做成了视频,板书,如何形成了画面移动的效果。

这时,我有点着急,时间已过去五分钟了……

他不慌不忙讲了视频制作的三种方法

之后,稍微停顿一下,他总结到:学习成功等于方法加效率。他自己探索发现了教科书上所没有的制作路径,每发现一种新的方法,其工作效率就提升了好几倍……

他并没有结束演讲,他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星空是怎么拍摄的吗?

这更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他缓缓地说道:

我很早就有一个愿望,拍摄星空。在网上查到一个理想的拍摄地——太白山。带上拍摄器材就出发了。到了太白山,爬到半山腰,发现游客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而我们只穿着短袖。但是,没多想,继续向上爬。山顶上的气温是零度,穿短袖的感觉可想而知,我没有退缩,架好了机器,开始拍摄。为了拍到完美的星空,每四秒按一下快门,持续拍了四个小时……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听到这里,我想,这节课应该改换内容了。说实在话,这个同学语言表达并不是太好,说话不太流畅,常常词不达意,但是,大家讲学习观,大都是现成的别人总结好的学习观,而他是从自身的体验总结出来的,这是打上了个人印记的学习观,有其独到的价值。

再者,他执着于摄影的精神是很多青少年缺乏的精神内核,这又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应该让这种精神在全班同学的心灵中扎根。

于是,我把这节课临时改成了关于丁思覃同学摄影故事的讨论。

同学们表现极为踊跃。

有同学说:如果是我,可能在半山腰就要回宾馆了,不就是一张照片吗,拍不拍没什么大了不得的。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我没有明确目标,丁思覃有明确目标,他就是要拍星空。所以我觉得,目标非常重要。

有同学说:山上的温度只有零度,只穿短袖,怎么能受得了,可是他坚持下来了,我想,可能他专注于摄影的时候,就忘记了寒冷。我们有时候被一点点困难就给挡回去了,是因为没有把心思集中在那件事上,这样就放大了那些困难,往往就半途而废了。

有同学说:四秒钟按一次快门,要按近五个小时,这得有多大的耐力啊,这就是执着。有执着的精神,可以克服看似好像难以克服的困难。

同学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感受,这些感受带着他们真诚的心灵体温。

最后,我给他们介绍了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成功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智商也不是情商,而是grit,即毅力。

毅力,该从何做起,我让他们一起来背诵开学第一节课,抄写给他们的《道德经》片断: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让他们体会人最重要的是内在精神品质的养成,教育的目的,首要的是精神建设而不是知识传授,一旦具有了强大的grit,那些知识性的学习,就会迎刃而解。

最后,我告诉丁思覃,他的故事是有太多珍贵的语文元素,首先,我让他把拍摄星空的事记述下来,这就是一篇波澜起伏的记叙文;围绕这个话题,思考毅力养成问题,就可以写成一篇极有价值的论说文;还可以此为素材编一个小剧本,名字就叫“十二秒”。

生活,多鲜活的语文课本啊!

每个学习者本身就是极佳的语文教材!

下课了,我还时时思考这节课,同时,《论语》的影子也不时浮现在脑海。当年孔子使用的教材不就是学生本身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