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1108教学手记——如何才能不发“疯”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最近好像“疯”病流行,南京、杭州成为高频发病区,究其流行病学根本,是考试成绩引起的焦虑情绪在作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疫情,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成绩。

如何提升语文成绩?

先不说话,直接看图:

 图一

图二

图一作文,是属于文从字顺的。写作内容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生活空白

从写作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单纯得像是罩在玻璃罩子里一般,上高一的学生,有的高三学生也是如此,一写就是“小时候”,老大故作幼儿态,让人既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怜。本次作文的统一套路是:妈妈生了二胎,自己的那份饼干、奶茶、小玩具被不懂事的小二给占有了,自己委屈得痛哭,这时小家伙送上来了一根棒棒糖,从小家伙的行为里,体会到了分享的内涵。履此旧路者,不计其数。

永远生活在幼儿或是小学时期,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生活视野狭窄,家庭生活贫乏,不能感受生活之美、人情之丰富,原因何在?这与学生的生活状况相关。

透过学生作文,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现已有二胎的家庭,孩子的家庭生活几乎是空白的,他们在家里所能感受到的分享只有一个事:吃。父母、祖父母有了好东西给他留着,让他吃。家长们第一关心的是吃,孩子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吃。其他如家庭中的欢乐、困难,家居生活中的劳作、交际,作文中很少流露,说明这些孩子虽然在家庭中成长,但真实的家庭生活已被我们的家长给屏蔽了。

家长把孩子屏蔽在哪里呢?

家长把学生死死地圈在课堂里,周末休息也要给报满各种各样的班。我们把孩子当作学习的机器,不让他们参与家庭生活,我们唯恐耽误了他们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结果是我们的孩子确实不懂生活,留存在他记忆里的只有“小时候”那一点生活气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被家长生生地给窒息了。

我曾调查过许多学生,他们不知道自家工厂是生产什么的,不知道爸妈的工作内容,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生活更加封闭。把生活封闭了,学生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失去了丰富的“人性”,因此,他们不再会说正常的“人话”,在这种情况下,再好的教学也只能是隔空传音,缺乏接受教学的丰富基础了。

没有生活又需要生活,怎么办?编。图二作文,很有可能是编出来的。很多同学编一些脱离生活的无聊故事,笔者曾多次批评过的江苏高考《王大爷的早餐店》《修钟》之类的满分作文,实在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讽刺。学生是无辜的,因为他们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他们一直被圈养,他们只是考试的机器而已。

二、阅读空白

几百篇作文批阅下来,有两句话被反复运用,一是,用手里的苹果交换他人手里的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想法,就会得到两个想法。二是,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乐于分享。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阅读的影子。为什么读了近十年的书,在表达分享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连一点与之相关的书籍上的内容都不能运用呢?我想,不是学生不想用,而是他们根本缺失真正的阅读,过去的阅读大都是假阅读,因为,没有进入到他们的认知世界里去,没有形成语言表达习惯,没有提升思维能力,这样的阅读再多也等于零。大多数学生语言幼稚,不懂人情世事,不会正常说话,有的甚至可以说不知美丑。

 这种现实也比较真实地折射了我们家庭教育的事实。我们整个民族缺乏阅读背景,现在老师不读书,家长不读书,甚至走向了反面,严格地控制读书。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阅读是开拓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启动思维这部机器,它可以让学生具备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不读书的时代,是灵魂苍白的时代,是智力低下的时代。

按照道理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应该能读很多书,可是现实是学生在学校里也并没有读书。这与家长不时的“指导”直接有关。他们的功利心以一种最强大的力量随时随地施加给学校,左右课程设置甚至整个教育政策。比如南京、杭州的家长们的发“疯”,迫使教育部门改变教育教学管理,现在大多数学校在这些发疯的家长的胁迫下把课时全部分掉,没有阅读的空间与时间,这样的课时设置简直等于取消学生自由读书的行为。发疯的家长反过来会把教育逼“疯”,这已成为事实。

图三

三、认知低幼

这一写作片断也极具代表性。表面上看是这个学生的语言不好,实质是缺乏认知能力。

他们不具备思考力,没有集中表达一个问题的意识,只是记“流水账”。在记流水账的过程中,又缺乏对生活的基本的感悟,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便出现了像这种“老爸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与老妈结婚,有了我”这样的表述。还有个同学这样说,“过去三房四妾,一个男人分享好几个女人”;还有的同学直言不讳,分享吗就是为了搞好同学关系,好彼此利用,甚至有同学说,妈妈就是这样告诉他的。这些让你哭笑不得的文字的背后该是怎样的家庭教育的事实呢?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有待成长,目前来看,这种认识是极大的错误,这种认识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巨婴”。这些“巨婴”一旦成型,病入膏肓,学校教育则无能为力。

这是批阅了几百篇作文的直接感受。这样的事实能真的提升成绩,治癒家长们的“疯”病吗?我想,未必!

想敬告家长朋友的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环境是家庭,第一任老师是家长,你有再多的钱,都难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让你的孩子真正地走入生活吧,让你的孩子多去阅读吧,用自己健康向上的行为引导孩子向前走,因为,在健康的成长方式下取得的成绩才是有价值的成绩,才是治愈“疯病”的良方。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学校教育吧,不要用极功利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学校,不要用发疯的方式去逼迫教育。当你把教育逼迫得变了态的时候,你孩子最后的一块健康成长之地也将消失,那个时候,恐怕你不想“疯”也得“疯”,疯了一个人不可怕,如果整个社会都“疯”了,那才是巨大灾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