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1220教学手记——草木诗语:与一群老学生的闲聊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一群年七八十岁的学生喜爱诗,这是苏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标志;我深为这些沧浪诗社的老朋友而自豪。每次讲课,我都与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合个影。

下面,我把今天与他们闲聊的内容回忆出来,以供大家研讨。

一、同为落花神不同

1.王维——辛夷坞——寂寞的诗人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里的芙蓉花就是辛夷花,辛夷花开在树梢,有红有白有黄。木末芙蓉花,花苞初成,萼为红色,这本是非常真实的情景。可是在诗句里,因语言的排列,出现了神奇的效果。这个效果来源于两个字“山中”,山中,意味着冷清与世味远离,同时,也就有了高洁的特征。

写山中幽兰大多如此,可是,王维并不仅止于花开山中孤芳自赏的雅致,而是另有他境。三、四两句来了个猛然地转折——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中太寂寞了,太冷清了,以致于芙蓉花实在无法多忍受一秒钟的孤独,结果是“纷纷开且落”,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这些山中芙蓉一开就落,它们的美丽无法在这种寂寥中生存片刻,在最好的年华里主动离去,这种寂寥是多么深刻多么难耐;另一层意思是,所有的芙蓉花一个接一个花开即落,便将第一层次悲哀与寂寞扩大开来,形成铺天盖地落花景象,使寂寞孤独充塞天地,形成了寂灭的境地。

王维被称为诗佛,看破世俗,以禅入诗,可是像这首诗这样带给人如许寂寥感受的并不多,实在是太冷寂了!

2.王维——鸟鸣涧——安闲的诗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同是王维的小诗,也写落花,但这首中的落花,完全不同于上首的情感。首先,“人闲”,这个“闲”字给全诗定了调。这是一个“闲”人。人闲与桂花落本无关联,可是在诗人的世界里,却是紧密相联的,只有在有闲的情况下,诗人才可能关注到那悄悄落下的桂花;而正是关注到了悄悄下落的桂花,才巧妙地传达出了有闲。在关注到悄悄落下的桂花的时候,同时,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夜静春山空”。山,怎么可能空呢?因为,夜静。因为,夜静自然会产生辽远的感觉,辽远就空旷,自然显得“空”。这种“空”,让人觉得淡然疏远,宁静安闲。

这种安闲与孤寂不同,这种安闲是清静无为的享受。只有具有这种享受能力的诗家,才对空山中被月光惊飞的鸟儿产生特殊的关照。在前两句诗的闲适安静的意境中,诗人把宁静再推进一步,因月亮升起而惊飞了山鸟,其实,山鸟未必是因月而飞,而恰恰是诗人敏锐地感觉到了月光的变化,恰恰是诗人在感觉月光的变化中赋予了鸟的特殊价值,即通过“时鸣春涧中”的鸟声,让这个山中夜晚更宁静而不是孤寂,这就是“闲”的境界。

3.王维——田园乐(其六)——喜乐的诗人(带有生意)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中句诗也写了落花,这儿的落花更加不同,带着春雨与朝烟,因此,虽是落花,但落得欢快。

 这首小诗,一开篇便张罗了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桃红柳绿,是十二分的春意,关键是再加上头天夜里的小雨,则桃花更浓更艳,绿柳更鲜更亮。其中“复”与“更”两个副词,使这种意味更深厚。“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韵致;“更”是在原来的形象上再加形象,这样就使简单的一种景象幻化成了层层叠加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的真正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花落”,家僮为何不扫?“莺啼”已是天亮,山客为何还“犹眠”?花落即扫,则是普通的生活,一般的生活,而家僮不扫,就是诗意的写照,因为,落花可赏,正是诗情;不急于扫,正表现闲散而舒适,打破常规的生活规律。连家僮有这样的情趣,何况诗人呢!

我们再看诗人自己,则更有意思,在这一片大好春光中,酣然大睡,任他春光如许,我自在逍遥梦乡,这是何等的洒脱!

如果说上一首《鸟鸣涧》在寂静中,偏偏写出鸟鸣,而这首小诗在一片莺歌燕舞中偏偏写诗人大睡。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诗是要形成冲突和张力的,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然,王维的诗绝不仅是这么一种手法的运用,而在这种张力与冲突中把静与闹的意境活脱脱地表达出来。

二、黄叶飞处情有别

1.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淡泊贫寒中的温情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刘长卿的女婿要来探望他,来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老丈人就和了一首,这首诗实是和女婿的诗,由此可见古人生活的雅致,现在不论是文人还是墨客,老丈人与女婿诗和往来的情景恐怕极难遇见了。

诗的前两句是说女婿远道而来,非常辛苦,这个容易理解,重点在后两句,女婿来访,老丈人非常激动,打扫庭院,可是,满院皆是青苔黄叶,如何理解老丈人的这番心情呢!

青苔,说明少有人来,显然,这位老丈人生活在远离市井之处,是个清雅居士;不仅如此,还有满院的黄叶。这满院的黄叶,该如何理解?

黄叶随秋风而落,落叶满院,一派秋色,也是一派暮年之景象,老丈人想着女婿来探望自己,而自己已是如黄叶般的暮年,这种时候尤其渴望儿女相聚,因此,老诗人看着这满院的黄叶,自然是心思滔滔,想见女婿的温情,时光易逝的悲情,独处寂寞的苦情,涌然于心头,这满院的黄叶就是满院的诗句啊!

2.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悲喜交加中的凄凉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图这首诗与刘长卿的那首非常相似,都是有客人来访,都写到了“黄叶”,但细读会发现,两首诗情感内涵相差极大。

首先,本诗对表弟到来没着一字,只在在向表弟叙说自己的苦楚,这与刘诗为迎接亲人的到来洒扫庭院的温馨完全不同。我们看司空曙在向表弟说什么呢?

静夜四无邻,夜深人静,四周边一个邻居都没有,不是冷清,而是凄凉甚至吓人了。为何住在这儿呢,原来是“荒居旧业”,四个字意味深长。“旧业”,写出破败迹象,家道的衰落总是内含了太多的悲伤故事;因为败落,原来的华居现在也变成了荒地了,此中情景让人落泪。

表弟的到来,对诗人来说,应该是一大慰藉,可是面对着如此窘境诗人的落寞与悲凉,似乎无言以对。于是只剩下一对沉默寡言人,静静地听着窗外秋雨滴嗒。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历来为人称道,它究竟好在哪里?

它好就好在意境的浑然一体。雨是愁绪的代言人,淅沥不断,扯人心魂;而黄叶树与白头人遥相呼应,灯下白头者乃雨中黄叶树,夜雨中的黄叶树也正是那灯下的白头人,这样形成了意象的互通相融,于是其内涵便在两个意象中流动生长。黄叶树本已趋于萧条,再加上冷雨,则更加凄清;白头便让人感慨,再加上静夜孤灯,则倍添老境的凄凉。你的苦,就是我的愁,树人一体,说尽万般孤寂凄凉。

3.王勃—山中——旷远宏大中的愁思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此诗虽然也是写愁思,但又不同于刘诗的温情和司空曙的凄凉,而是在悲悼之中含着一腔的壮气。

王勃起笔便把自己离家之悲与浩浩长江连在一起,悲也悲得气势非凡。然后是从空间角度,对万里之外的故乡表示深切地怀念。长江、万里,本已非常阔大宏伟了,诗人再进一步,从时间和天气的角度把诗意向深处开掘。时间是傍晚,这愈加引起归家的愁绪,而这个时候偏偏又风大而高,这高风似乎与诗人内心情怀相一致,翻腾跳跃。结果刮得满山的黄叶纷飞,这些黄叶不正是诗人写给故乡的家信吗。由此而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浓。

王勃的诗意境雄浑阔大,不同于前两首的淡定平静。

黄叶在五勃的笔下,也跳起了浪漫的舞蹈!

三、遍地青草寄离思

1.牛希济——生查子——绿草自有情人缘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的这首小令,写得委婉动人,而尤其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脍炙人口。这两句的巧妙在于借助草的绿色把情人的绵绵情意带到天涯海角,带到每时每刻。

两个情人在离别前说了一夜的情话,话已说完,情还未表达完,临别之时,女子告诉情人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因“绿罗裙”之绿,而延伸到绿色的小草,小草遍布于天涯海角,于是这绿罗裙也被逞到了天涯海角,一看到这青青的小草,就想到了那条绿罗裙,就想到了那心上人。这是一条富有魔力的爱情密码,它把那条富有情爱意味的裙子变成了小草的灵魂,让每棵小草都在向她的情人展示那条裙子的影子,让每棵小草都会向她的情人诉说衷肠,这是何等的幻术!我们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情感传达!

2.何逊——与苏九德别——春草亦如知己面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

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小草不仅能帮情人传情,也能帮好友达意。何逊与苏九德分别之际,他说:“春草似青袍。”春草与青袍实在没有太多相似之处,之所以能关联在一起,还是因为一致的颜色。其实,何逊也是借小草随常可见,来表达到好友时时不能忘于怀的情感。后面还说“萋萋若被径,怀抱不想闻”,意思是小草覆盖了小道的时候,我的情怀却不能向你诉说。

何逊与牛希济比起来,谁的艺术水准更高呢?

显然,牛希济更高一筹,因为,牛希济的“绿罗裙”与小草的关联更自然,绿罗裙飘逸、旋转,灵动轻巧,与随风而舞的小草协调一致,都带有女性的柔美;而男子的青袍则厚重得多,与小草联系起来便显得笨拙了许多。

因此,以草传情,还要特别注意与人物和谐调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