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608教学手记——二十年前教《长亭》

 晋诺工作室 2020-09-18

又到了教《长亭送别》的时候,翻资料,发现了二十年前的教学记录,对比当下喊得震天响的新课标任务群,感觉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请看当年的教学实录吧。

换一种方式欣赏

                   ——《长亭送别》教学感悟

备课思考:

从《长亭送别》的许多教案材料来看,大都把莺莺的反叛思想及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作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多是讲述式,而艺术手法的教学又往往以识别其名称为目的,教学浮在概念的层面上,把语言品味闲置在一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未能找到品味语言的恰当入口是关键的一条。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封面语)这句话内涵甚为丰富,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是内涵之一。若从生活的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读书,也许能给他们以新鲜感。

教学设计:

《西厢记》以它大胆追求爱情之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其景动人,其情感人。如果你是某广告公司的设计员,让你从《长亭送别》一折中选一幅剧照作为设计《西厢记》宣传画的素材,哪处意境最妙?请您把选中的情境文字抄写在下面,给这个剧照起个名字,并从多个角度作出分析,谈出理由。

阅读结果:(部分学生作品)

一.闫广涛作品

1.情景文字:[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2.剧照名字: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3理由:剧照是静态的,必须展示剧中的主要人物情景,开头一节文字最有代表性,剧中人物全都上场,送别前的各人的心情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现,可以给观众一个整体的感知,这对引导观众看戏,了解剧情大有帮助。

二.李超作品

1.情景文字: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剧照名字:今霄别梦寒

3.理由:这段场景描写真令人叫绝。设想:天高云淡,一行南雁,远处是红醉的枫林,近处风卷着遍地的黄花。男主人公拥着女主人公,双目传情,泪眼汪汪,情意无限。身后是一匹头朝东的驿马,马上搭着行李;一辆头向西的马车,停在秋风之中。仅此景色,绝不比《英雄》的大漠孤烟剧照差。                                                                 

三.李清江作品

1.情景文字: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2.剧照名称:崔莺莺偷窥张郎无限情

3.理由:①、《西厢记》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珙曲折而又美好的感情,这一细节极其巧妙地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深情,有泪而不敢垂,泪盈于眶,情溢于外。观众从这一最饱满的情感形象中可以迅速领悟本出戏的主旨。②、这是一个“无语凝噎”的场面,此时无声胜有声,一眼,深情的一眼,足以展现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最深情的眼神可以融化观众的心。

四.曹方玉作品

1.情景文字: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向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哪里?有梦也难寻觅。

2.剧照名字:最是离情苦

3.理由:“霎时间”便人隔两地,有一种斩钉载铁的痛苦在心里,这是送别的高潮。这幅画面应该是这样:一匹马儿向西而行,一辆车儿向东而去,在马蹄抬起,车轮转动的那一刹那,崔莺莺泪流满面,伤心欲绝的她望着也同样回头看着她的人。天空黄叶纷飞,几只大雁飘摇而过。那张生马鞭举在半空,一滴伤感的泪轻轻地滑落,滴在书箱上。此情此景使观众不自觉地进入了剧情。

五.姬大勇作品

1.情景文字: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这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2.剧照名字: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3.理由:因为这个剧照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外化了,“九曲黄河,三峰华岳”都被悲情笼罩。气势庞大的黄河哭了,巍峨挺拔的三峰华岳也伤感了。夜晚来了,一切都沉静了。西楼默默地陪着她,她孤寂地坐在窗前,天际的余辉勾勒出她美丽的脸颊,映衬着她明亮清澈但伤感无神的双眼。柳,虚弱无力地斜在暮霭之中;头,垂得更低了。远方的长堤更加黯淡。两滴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慢慢滑落。这样一幅剧照怎能不使人魂牵梦绕。

六.刘鹏作品

1.情景文字: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吹马嘶。 我为什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2.剧照名字:古道送别

3.理由: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图。画面中莺莺怅然痴立,极目远送,流露出欲见不能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依恋。“无人语”应是寂寞的古道上听不到一点说话的声音,更是莺莺感叹张生的离去欲语无人,耳边只有禾黍秋风,还有那渐渐远去的马嘶,一声声把莺莺的泪水引出。此幅画面情景交融,令人感叹不已。

七.高甜作品

1.情景文字: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2.剧照名称:情系残阳

3.理由:这是张生与崔莺莺最后别离的情景,夕阳夕下,鸟儿归巢,一派别离的感伤。一声鞭响,车儿渐渐消失在夕阳中,留下崔莺莺哭啼啼独自归。这一画面既是对上面情节的总结,又起到了启下的的作用,两人后来的命运如何?张生是否考取功名?一串串疑问寄托在这一片夕阳里,观众和演员当然也都会情系残阳。

教后反思:

让学生从本折中选一幅图景作为剧照。好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首先学生要对全篇进行反复阅读,以利于筛选。实际上起到了熟悉课文的作用。二、在筛选过程中要进行审美鉴定,审美的前提是理解。学生要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深研。这样也可能会挂一漏万,但把“一”弄通,比模模糊糊地认识“万”还有价值。全班集合起来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三、要使文字在大脑中形成画面,就须有较高的想象力,实际上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四、讲出选择的理由,需要综合思考,从多个角度把握。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训练。五。把阅读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阅读兴趣。

试着改换一种阅读方式,也许我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给自己定有绝不用旧教案的原则,虽然二十年前的这个教学思路,今天看来仍有一定价值,但我绝不会再用它了,还得另谋新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