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做错了这件事,结果二世而亡,刘邦做对了,大汉王朝两百年

 人众众人 2020-09-18

中国有一段历史,我觉得特别精彩,就是秦王扫六合。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古风·秦王扫六合》中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多么畅快淋漓啊!看下面的时间表,我们就可以体会这种雄风。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嬴政称帝。

前前后后不到十年时间,秦始皇就灭了东方六国,兼并天下,随后开始盘整中华,车同轨、书同文、修驰道、建万里长城等等。干了很多大事,目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帝国万世基业。

虽然秦始皇很努力,但大秦还是二世而亡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立。公元前206年,秦亡。从战国诸侯国变成大秦帝国,只用了不到十年的工夫;从称帝到灭亡,也不到十五年。如此结局,恐怕是秦始皇自己都没想到的。

关于大秦为何二世而亡,历史上争议不断,各种分析,但有一种分析是一致认为的,那就是大秦亡于暴政。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兼并天下后,开始大兴土木,众多大工程集中上线,长城、阿旁宫、咸阳新城、秦始皇陵、驰道、秦直道、水渠等等,光这些大工程就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尤其是万里长城,累死了不少人,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秦始皇暴政的最好的铁证。

与此同时,还南征北战。南征百越,最多时使用50多万壮丁。北伐匈奴,又是征调几十万民力。

又是战争,又是修长城,又是修皇陵,大秦帝国建立后,老百姓还是没得到消停。虽然没有战争了,但繁重的劳役、兵役来了。本来工程就已经吃不消了,再加上大秦的严刑峻法,更是让人受不了。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起义?“天下苦秦久矣”。服劳役没有在指定时间达到,就会被斩首,不管你什么理由。可想而知,老百姓怎么活?于是只能起来造反。

这就是为什么大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所在,就是暴政。虽然暴政导致大秦快速亡国很具有说服力,但我觉得这恐怕不是根本原因。

道理很简单。秦末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中,无论是陈胜吴广起义,还是刘邦项羽起义,甚至是六国旧贵族起来反叛。这些起义地点都是原来的六国旧地。我们根本找不到秦国旧地,也就是关中、汉中、巴蜀的起义材料。

下图是秦末反秦战争形势图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

逻辑很简单,如果秦真的是亡于暴政,按道理,全国范围内都应该爆发大规模起义,为什么秦国的故地没有爆发起义?起义的地区基本上是六国的故地呢?

这是一个质疑。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证据来反驳暴政导致秦二世而亡的观点。

其实,任何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都有大工程,秦不是独有的,后来的大明王朝建立之初也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征调民力修建南京城墙、修建南京皇宫、修建凤阳中都、七次出长城征讨蒙古、修建明长城,所动用的民力绝对不在秦朝之下。

况且秦朝修长城只是把燕赵秦三国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工程量小得多,而明朝是在零基础上重新建造万里长城,工程量是秦朝修长城的几十倍。明朝动用的劳动力是秦朝的几十倍,但明朝却能安然无恙延续二百多年?这又作何解释呢?

由此可见,我认为暴政并非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废封建”。

当然,我们必须先澄清一个概念,这里的“封建”跟我们现代讲的封建社会或封建主义不是一个概念,要区别对待。这里的“封建”是西周初年的封建制。封就是封土,建就是建国,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通过分封诸侯,赢得各方力量的支持。分封诸侯也就是封建制(或说分封制),封建制是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把天下划分为很多国家,分封给诸侯。然后诸侯又继续把国分封给大夫。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权制,把最高权力自上而下层层下放,层层效忠,大夫效忠诸侯,诸侯效忠天子,大夫和天子之间无隶属关系。

这种封建制的弊端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也日益强大。日益强大的诸侯国越来越要摆脱控制,最终演化成了我们看到的几百年春秋战国时代,诸国林立,争霸争雄,天下一片混乱。最终大秦帝国脱颖而出,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

结束混乱局面的大秦,也面临着选择,那就是围绕恢复封建制还是实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丞相王绾、博士淳于越主张实现分封制,王绾力促秦始皇把更遥远原列国的领土交给皇室诸子,恢复西周初年的封建体制,以便更容易控制边远地区。但此举遭到了以廷尉李斯为首郡县派的反对,李斯则坚持郡县制,认为分封制会导致天下再次陷入战争,并且实行彻底的郡县制。

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封建制”成为历史,天下被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又被划分为数目不详的县。就是这一错误的做法,直接导致秦朝在六国故地的统治非常薄弱。

秦国故地由于长期处于秦国统治下,早已习惯了秦朝的法家政策和法律,国家认同感已经形成了,习惯了耕战为业,能够承受强度稍大的大型劳役、兵役。

但六国旧地不同,旧地百姓对秦王朝的政策和法律并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南方的楚国,根本不搞这一套,他们习惯了封建制,所以,秦末大起义最先起来反抗的就是楚人。不仅楚人,六国遗民基本对秦朝没有国家认同感。他们是反就反。

再加上秦始皇强行推行郡县制,强行推行的后果是大秦对边远地区控制十分薄弱,六国地区的百姓从一开始就对秦的统治若即若离。实际上,秦始皇还活着时,英布、彭越这样的人就已经占山为王、据水为盗了。像张耳这样的名士,就已经潜伏到陈地,等待时机反秦复国。

当陈胜吴广撕开反抗的口子后,很快大范围的反抗活动也就发生了,六国几乎同时复国。

所以说,秦始皇错就错在迫不及待的推行郡县制,本来他灭六国很快,兼并后立马推行郡县制,六国遗民没那么快接受,表面服从,内心是反抗的。如果秦始皇没有那么快的兼并六国,而是慢慢蚕食,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或者,秦始皇跟后来的刘邦一样,先分封皇室成员统治东方,最后慢慢消化,也不会导致六国的暴走反噬秦国。事实上,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初恐怕正是汲取了秦的教训。知道先通过封建制和郡县制相结合,最后慢慢过渡到郡县,平稳过渡,最终达到政权的稳定。

所以说,秦始皇做错了这件事,结果大秦二世而亡,刘邦干对了,西汉王朝二百年江山。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