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儿,我不是《红楼梦》里的平儿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享国近300年。 而整个唐朝又可以大概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766年~835年)、晚唐。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779年~831年)的一首代表作《行宫》。 这是一首五绝,只有短短20字,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意境深邃、情感隽永,成为大唐诗坛上一颗不容忽视的明星。 行宫 唐代: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元稹的《行宫》与安史之乱 《行宫》此诗中,没有明显提到安史之乱,但是,却提到了唐玄宗(尾联"闲坐说玄宗"中的"玄宗"即是指的唐玄宗李隆基)。 而唐玄宗,则是安史之乱中不可忽略的人物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叛乱。 唐玄宗晚年的时候,耽于享乐,宠幸杨贵妃。因此,安禄山便极尽所能讨好杨贵妃,甚至拜杨贵妃为母亲。 安禄山的低姿态,不仅哄得贵妃开心,同时也让玄宗增加了对他的好感,以至于放松了警惕。曾经,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多次上奏,安禄山有不臣之心,唐玄宗才让璆琳去一探究竟。不料,璆琳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来后说安禄山忠心耿耿。玄宗也懒得认真分辨,就此放下心来,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假如,玄宗不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不耽于安乐,他就不会那么轻信安禄山,给了安禄山反叛的机会。 假如,玄宗不懒怠政务,而是保持头脑清醒,他就不会独宠杨贵妃,而是知道后宫需要雨露均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白头宫女"了。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些白头宫女,曾经也是娉婷少女。 如今,她们聊着关于唐玄宗的话题,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元稹没有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却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 也许,她们会像《武则天》中的灵儿一样,说道:"你们知道吗?当初,皇上问我叫什么名字呢?" 也许,她们会像《甄嬛传》中的浣碧一样,说道:"问名字算什么?皇上当初还说我衣服好看呢!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杨玉环,说不定我也能当贵妃呢。" 也许,她们只是感慨玄宗晚年的境遇悲惨:"哎,那个杨玉环就是个红颜祸水,弄得天下生灵涂炭的。如果皇帝娶的是我,肯定就不一样了。" 当然,可能也有个别头脑还算清醒的宫女,会冷冷强调:"先皇的事情也是我们可以随便议论的吗?小心自己的脑袋。" 2、 元稹此诗简析 首联"寥落古行宫",点明了诗歌描写的地点,是一个荒凉寥落的古老行宫。 杨贵妃专宠之后,后宫无人复进。六宫中的一部分宫女,就被安置在了行宫中。所谓行宫,就不是皇城之内的宫殿了,自然少有人关注。安史之乱后,这些古行宫就更加寥落了。 颔联"宫花寂寞红",暗示了环境和时节,行宫里的花开了,应该是在春季,而"寂寞"则与首联的"寥落"互相呼应,暗示了环境的颓败荒芜。 颈联"白头宫女在",描写了人物,那就是年老色衰的宫女。 尾联"闲坐说玄宗",讲述了发生的事件。正如前文所说,元稹虽然没有详细记叙宫女们究竟说了什么,但是却留给了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文字虽少,却意境无穷。 春天来了,行宫里的鲜花热烈地绽放着。 只是,繁盛的花朵却与古寂的行宫显得格格不入。一朵朵娇艳的花儿,反而将这寂寥的行宫衬托得更加衰颓。 如果可以的话,花儿们定然不愿生于此处,在美丽中承受寂寞。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行宫中年老色衰的宫女们,看着又一年春天盛放的花朵,不禁感慨万千,花落了还能再开,可是我的青春一去就不再复返。 难道这就是命吗? 为什么是我,偏偏在玄宗末年被选中入宫。不能得到帝王的宠爱也就罢了,为何要将我安置在这偏远的行宫,出都出不去。 安禄山叛乱,到处都是战火,估计就更加没人理会我们这些可怜人了吧! 这里与外界隔绝,信息闭塞,我们姐妹们闲得无聊,不知不觉又说起唐玄宗的一些往事。哎,罢了,估计也只能这样打发时间了吧。 写成此诗,元稹不仅仅只是想同情白头宫女的遭遇,更是深沉地感慨了唐玄宗的晚年误国。假如唐玄宗晚年时期,也能像刚登基时一样英明图治,也许就不会有白头宫女的悲剧了。 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