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农运领袖到抗日英雄——杨靖宇来到东北始末

 nj200801 2020-09-18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原名马尚德,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年仅22岁的杨靖宇就已在家乡豫南开始了革命生涯,成为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决然远赴东北,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杨靖宇从河南来到东北,绝对不是偶然事件,是其自身良好素质与革命斗争形势双重作用的结果。
一、良好的军事素养是其到东北指挥复杂艰难抗日斗争的重要基础
1927年4月4日,年仅22岁的杨靖宇以确山县农民协会总指挥身份成功领导了5.8万人参加了确山农民暴动,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建立了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1927年11月初,杨靖宇率领农民军组织了刘店秋收起义,激战的关键时刻杨靖宇向敌人高喊“都是穷苦的好兄弟,缴枪不打人”,结果敌团部士兵听到喊话大部分放弃抵抗,纷纷向起义军投降,起义大获全胜,声威震动豫南。几天后,敌人纠集200余人分两路进攻刘店,杨靖宇分析敌我形势,认为不可硬拼只能智取。他率领起义军依托有利地形隐蔽在寨墙后面,待敌人接近时一齐开火,率先将敌指挥官击中落马,结果敌军大乱。此役过后,杨靖宇担任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总指挥,成为名震豫南的农民革命领袖。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清楚认识到农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必须把起义军与群众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对敌人作更大的斗争。特别是他提出“找一形势甚佳,可战可守之根据地点”作为革命根据地,初步体现出杨靖宇的游击战术思想。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其领导农民运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历练和增长,为日后在东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成为“东北执行游击战术第一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定的信仰信念是其到东北坚持抗战的根本支撑
少年时期杨靖宇已经从古代英雄人物身上学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后,初步了解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他逐渐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求得社会进步和人民解放,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走俄国革命的道路。1927年6月,白色恐怖笼罩全党之时,杨靖宇经受严峻的革命斗争考验,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说明他认准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从此以后,他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激励自己,以人民解放事业为终生之志,在漫长且艰苦的革命岁月中,竭尽全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去拼搏奋斗。在开封和洛阳,杨靖宇先后三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积极斗争、坚贞不屈,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出狱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革命理论,研究革命发展形势,探寻革命规律,明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坚信革命道路不论如何曲折,中国人民的革命一定能够成功。
三、残酷的革命斗争形势是其离开河南的直接原因
杨靖宇率领农民革命军在豫南轰轰烈烈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时,正值党内“左”倾盲动错误出现之际,致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白匪军疯狂地对杨靖宇的家人痛下杀手,他的家数次被查抄,妻子只好带着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藏在野外,其四叔更是被敌人残忍杀害。杨靖宇的战友——豫南特委书记王克新、确山县委委员王国卿等人也壮烈牺牲。农民军的接连失利和亲人战友的连续牺牲,使杨靖宇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如何才能避免更大的牺牲,找寻正确的革命成功之路。特别是王国卿在信阳的英勇牺牲,更是在杨靖宇的心里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件事情,直接让杨靖宇萌生出离开河南去莫斯科留学的念头。他认为,只有掌握革命理论,摸清革命规律,革命事业才能少受损失,革命才能早日成功。如不总结革命斗争经验,就对不起牺牲的王克新、王国卿以及自己的亲人。河南省委此时也认为“贯一出险,环境不容许他在信阳”。根据中央的指示,杨靖宇到永城县短暂地工作两个月后,被组织派往上海参加党中央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
四、“中东路事件”为东北留下了一名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在上海培训结束以后,周恩来认为,杨靖宇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革命斗争经验,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心让杨靖宇到苏联留学军事进一步深造。1929年2月,杨靖宇抵达奉天(今沈阳)并顺利联络到满洲省委办理赴苏的签证。这期间,他化名张贯一,在省委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于奉天和大连之间开展城市工运和学运工作,圆满完成了组织交待的任务。就在杨靖宇认为留学手续即将办结,不久可以启程前往苏联之时,东北局势骤变,致使中苏外交关系中断,杨靖宇赴苏留学已无可能。不久,刘少奇接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对杨靖宇的革命经历比较了解,便向杨靖宇说明很希望他能够留在东北开展革命斗争,杨靖宇表示同意中央和省委的安排,留在东北继续革命事业。
杨靖宇革命斗争生涯始于河南,最终却投身于东北林海雪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必胜的革命信念、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促使他留在东北与日寇血战数年的根本。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与日寇数年血战屡立奇功,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也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永久怀念。
来源:通化日报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