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P40二战冲锋枪中的美少女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9-19

MP40二战冲锋枪中的美少女

二战冲锋枪种类不少,谈谈主流吧就那么几种,制造国家无外乎英美德俄。一把枪,应该怎样评价它,无非在射程、杀伤力、携弹量、射速等等。

1:所谓的二战冲锋枪王者:PPS41

这把枪有多重,毛重7斤3,带弹11斤。俗话说远道无轻载,背着这么把大家伙行军,尤其是人机功能如此之差,大弹鼓挌的腰直疼。

如果你是二战苏军一员,如果你恰巧也就是一般人的身板,管教你欲哭无泪啊,当你气喘吁吁,又恰巧是在遭遇战中,带着这么大一把玩意,你想上蹿下跳玩半条命里的那些动作,累到你散架。战场上没了体力意味着什么。

射速和携弹量,说什么71发大弹鼓好啊,那个能装啊,70多发,敞开了玩命打啊,挥弹如雨啊,你知道PPS41的射速吗,1100发,扣一下扳机刷一下子弹满天飞啊,连发你试试,再重的枪身子弹也是打的满天飞啊。

冲锋枪你怎么定位它,它是一把什么枪,靠火力近距离有效压制敌人的枪,靠什么压制,只是射速吗?当然不是,首先,应该是有效射击,射速太高,作为一把冲锋枪一定不能有效射击,连射准头不行还撞的肩膀子生疼。

弹鼓大有用吗,刷一下打没了。说什么火力压制猛,除非在极端条件下,距离不超过10米,否则PPS41的高射速屁用都没有,冲锋枪的压制作用是否有效要看射程内持续火力和射击准确性,射速高,不用大弹鼓两下没了,用了也好不哪去,几秒钟的事情。反正有机会开枪了。

用大弹鼓,美国人用过,芝加哥打字机用过100发的,为啥入役变成M1A1不用了,德国人一战MP18用过蜗型弹鼓,为啥不用了?你是人,不是机器人,你就那么点体力,背着几个大弹鼓,有得遭罪啊。

再说可靠性,武器造的粗糙,结构简单,公差那么大,当然没啥问题了,谁叫咱公差大呢。其实别告诉别人,造枪的说了,我其实也想造的精细点,无奈俄国机床和工人不给力啊。

也有人说了,德国人都捡俺们的枪,爱如珍宝,想方设法搞一支!千万别误会,德军说,没办法的事情啊,你们人海大大,MP38/40太少了,长官不给配啊,无奈捡你们那玩意,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别无它处求啊,聊胜于无吧,总比没有强吧。

当然,在身经百战的老兵手里,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能控制节奏的点射,有一定威力,无耐老兵难求啊。

谁战胜了,谁就说自己的枪好,颇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意味啊.

2:英国水管子,司登冲锋枪

水管枪,大家看了都说好,可以站着打,可以趴着打,更可以跳起来,甚至飞起来打,一扫一片是枪枪见血。

真的那么好吗,反正我没觉得好。

一把枪,尤其是一把好枪,作为战时应急产物,英国绅士要不是实在掏不起腰包了,绝对不会这么不装,没办法,要产量,要速度,要节俭,只能这么造枪了,怎么造呢,全民造,用德国MP28的概念再加把MP38的简易枪托和32发弹夹,就这么造。

斯登更简单,当然也更不可靠,MP38的弹夹配上MP28的供弹系统,配发之后,此枪可以发生诸多英国式幽默,尤其是各种死法,携带斯登的士兵,可以被不小心掉下肩膀的枪走火打死,总之是各种走火。

光走火也就马马虎虎了,很多在勇猛扫射的英国绅士,多么豪迈,英勇啊,突然枪不响了,没子弹了,不能啊,我估计着打的,弹夹我亲手压满的,卡壳了,德国兵笑了,你的不响了,我这还响着呢......

军人,可以被敌人打死、可以被长官派去送死,亦得其所。唯被自己的枪卡壳坑死,被自己的枪或别人的枪走火打死,死的一点准备也没有,死的如此搞笑,真是笑死。

斯登小巧,轻便。是,斯登不重,5斤多沉,要命的是握持射击的弹夹横着装啊,飘啊,打起来左右是不怎么乱晃了,可上下乱颤啊。

全枪900毫米长啊,小一米啊!比PPS41还长40毫米,又高又瘦又宽,远了打不到,近了打不着,就是最中肯的评价,那横弹夹的射击,神来一笔啊,那个碍事啊,背着不舒服,端着那个累,竖着占地方,横着又宽,更要命的是要在布伦机枪车的狭小空间里拿着它上蹿下跳,刮着、碰着、摔着还走火的神枪。只有神人才敢用啊!

反正英国第八集团军从来不用!

3:汤普森M1A1

先提下它爸,芝加哥打字机,11.43大口径,100发大弹鼓,枪口大火焰,黑帮中绝对镇得住场面,街头火拼,黑手党办公室里的谋杀,爱尔兰人酒窖里屠村,高射速的打字机,神器啊!

市面普及了,唯独美国军队不给面子,除了海军陆战队。

射速太高,子弹口径太大,打不远也打不准啊,近了穿透力也不行啊,敌人躲夹皮墙后面也扫不动啊。10斤的分量,着实不轻啊。更要命的是,太贵啊。不量产成本迟迟降不下来。

战争迫在眉睫,没有冲锋枪近战玩不转啊,美国人改改,射速太高没意义,浪费子弹,连射没准头鸟都打不着,降点吧,700发/分,大弹鼓,带着死沉,子弹没压满还叮当乱响,不用了,用弹夹吧,700发射速,你到配个差不多的,20发弹夹。

于是美国兵开枪,换弹夹,开枪,换弹夹,总之没干别的,就是换弹夹。握把太奢侈了,散热片太难加工了,不要了,改改凑合用吧。口径太大,子弹飞远,穿透力太差,德国兵小鬼子躲夹皮墙后面还是没辙。射速太高,枪口动能太大,子弹乱飞没准头,黑夜里射击像拿把大火炬,无耐跳焰太高,明确告诉你,向我开炮。

一把沉重的枪,一把没准头的枪,一把打不穿砖墙、家具的枪,一把昂贵的枪,不像枪,倒像是暴发户用来炫耀财富而佩戴的首饰珠宝。

M1A1表示不满,别让我在50米内没有掩体的地方扫到你。然后呢,老美改用M3黄油枪了。

4:压轴的终于来了,修长纤细的玉腿,镜面烤蓝的肤色。MP/40冲锋枪,多一分则肥,瘦一分则短,别看性能先看卖相。

脱胎MP/38,解决了保险问题,没了快慢机。不高不低的射速,配上帕拉贝鲁姆9毫米手枪弹,20米连穿3人,150米内打不着你脑袋也能摸着你胸。慢说老兵,就是妇孺小儿也能端着它索命。

工艺性:冲压为主,生产简便,成本低廉。准确性:后坐力非常小,无论点射、连射皆准!抬枪见雀的好枪。

重量:逼着那些大块头冲锋枪,只能说是窈窕淑女了。尺寸:折叠枪托630毫米,打开枪托833毫米,可谓伸缩自如。

人机:无论是射击握持,还是背负行军,无论是出入坦克还是跳伞爬山,舒服,既不挌腰也不碍事,可谓出入自如。

卖相:黑中泛蓝,透着亮。拿着气派端着好看,枪里枪外透着压迫、精悍直逼人眼球,摄人心魄。

实战:可以端着打、握着打、趴着打、站着打,潜艇里能用,坦克里能使,冬天不卡壳,夏天不断弹,新兵能用,小孩能使,5弹穿一人,10弹暴一头,居家旅行老幼皆宜。唯懒人不能用,枪说话了,俺爱干净,没事多打扫打扫,开膛射击,容易着灰。

综上所述,MP/40,二战冲锋枪的王者,巅峰之作,无可厚非。

无论是北非大漠,无论是东线极寒,蜷缩在战壕里的士兵搂着他的爱枪,MP40,他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证。苏军爱不释手,美军更是收藏在家里,至于英国人。只有嫉妒的份。

他们总是嫉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