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字经》窦燕山有多牛?一项纪录,一千多年,仅5个家族做到

 思明居士 2020-09-19

五子登科顾名思义,就是五个儿子都科考中榜。

这难度初看好像还好,但其实难度极大。

首先,有5个儿子就不容易,古代讲究多子多福,但医学不发达,能生5个儿子,并且都安稳长大,实属不易。

其次,5个儿子刚好都好学,且都有科考的天赋,这就难上加难了。

一、科举有多难

古代科举一般三年考一次,唐朝一次只录取十多个人,最多到几十人,当然唐朝参加考试的人数也少,只有一千人左右。

宋代之后每次录取几百人,而参加考试的大概有几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大概50到100分之一不等。

考生一般要考四场,从院试、乡试、会试直到殿试,而且每场考试时间不一,并不是一年连续几场考试,即使你天纵奇才,也不是说连着就能从童生一路考中进士,金榜题名了。

金榜题名指的就是殿试通过皇帝的面试,等于给这些贡士排个名次,等有官位空缺的时候,按照名次等级优先赴任。

一般人科举中榜需要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

大文学家蒲松龄19岁三试第一,考中秀才,从此当了半个多世纪的秀才,直到72岁还只是个贡生,连举人都没考上,卡在第二道门槛了。

蒲松龄可是世界级文学家,文笔不可谓不好,说明科举真的太复杂,这个逻辑如果没有参透,就会毫无办法。

如果三轮考试都考过,概率绝对要上千分之一。

古代门路少,除了公务员考试,剩下的要不就做生意,要不就务农,这两项工作对书生来说都不太友好。

二、五子登科历史上有几家?

最著名的五子登科的故事,莫过于古代教科书《三字经》里面记载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本名叫窦禹钧,五代后周人,家住燕山一带,所以称他为窦燕山。

传言就说,这人没儿子,但这人一直做好事。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在于做一辈子好事。

他从三十岁开始,做了十年好事,终于感动上天(非常熟悉的套路),一连生5个儿子。

然后妻子一直教育孩子们,最后5个儿子都金榜题名,他自己官当的就不小,相当于做到全国人大委员和正厅级户部司长。

他5个儿子也都做官,长子做了兵部侍郎,二品左右,其他四个儿子基本都是闲职。

如果一家人都是考上的公务员,而没有任何后门的话,确实很不容易。

几个儿子的声誉都不错,否则也不会经过上百年后被写进教科书。

其他四家还有(宋朝)黄氏、(清朝)李氏、(宋朝)刘氏、(唐末)龙氏,均做到五子登科。

可以看出,五子登科唐朝和宋朝居多,只有一个李氏是清朝,宋朝到清朝中间隔了几百年都没有再出一个。

宋朝多是因为宋朝公务员扩招,宋朝可能是平均每年科举录取人数最多的朝代

唐朝的科举中的少,但总体人数也少,因为唐朝出路多,科举不是唯一的出路。

那个黄氏的名叫黄汝楫,生了八个儿子,其中五个都考入进士。这很牛,繁殖能力强,人数多,儿子考中概率达到63%,确实不容易。

据说,这个黄氏曾在方腊掠夺两千人,他出钱赎回,做了件大好事。

还有个贵州王氏,据说五子登科,其实这个不太符合,就没有算进去,他是六代人中进士举人有12人,被人拍马屁称作五子登科,不是严格的5个亲兄弟均中榜。

五子登科在科举一千多年来,就这么5家做到。

其实一家5个儿子的不少,在农村常常会听到谁一家有5个(及以上)儿子,但往往读书不行。

人的繁殖能力和读书数量似乎成反比,能生儿子的没有读书基因,读书好的往往没那么多精力生儿子。

其实五子登科的说法,算是一种自私和狭隘吧,它包含了愚昧的生儿养老和光宗耀祖的思想。

不是说五子登科家庭本身不好,而是邻居们的羡慕、嫉妒和传颂这种风气不太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