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8月1日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建军节,但是对于遥远的波兰人民来说这一天或许就显得沉重了些,因为在历史上的1944年8月1日,一场重要的自卫战打响了,那便是著名的华沙起义。昨日波兰领导人杜达总统在华沙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宣读了他的致辞,以此缅怀在华沙起义中死去的英雄们。 关于华沙起义的历史还要从二战后期的1944年6月美、英等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说起,登陆后的盟军不断由西向东推进,7月下旬苏联的地面部队从东面逼近已经沦陷近五年的华沙,空军开始在靠近华沙的机场起飞轰炸驻扎华沙的德军。此时横行欧洲数年的纳粹德国已作困兽之斗。 虽然波兰人民在整个二战中承受了最深重的民族苦难,但不屈的人民在纳粹铁蹄下一直进行着有组织的地下抵抗。随着战局的明朗,解放的曙光已渐渐驻扎在人民心中,起义准备也在紧张进行中。此时地处伦敦的流亡政府授权波兰地下军领导人适时举行总起义,阻止德军在波兰境内特别是在首都华沙死守作战。不仅如此,苏联电台也一直敦促波兰人发动总起义,并承诺将会提供军事援助。 波兰军人在维斯特布拉德半岛被德军俘虏,1939 华沙老城皇宫被德军炮火击中 于是在科莫罗夫斯基将军指挥下,由5万名华沙抵抗运动成员、军人和居民组成的起义大军于8月1日向占领华沙的德军发起进攻,8月2日,华沙人民也一同加入进了起义队伍使形势很快好转。起义军们在3天内就控制了华沙的大部分地区。到8月5日时华沙市的8个区中,起义军攻占了5个区。此时敌军陆续从外省调兵增援,并开始向沃拉区和奥霍塔区的起义军阵地进攻,11日,起义军最重要的阵地奥霍塔区陷落。 为了阻止起义者撤退,德军向下水道出口处投放手榴弹和毒气弹,造成大量起义军伤亡。德军几乎集中了驻华沙的全部兵力向城中心区发动进攻,从空中和地面进行了连续63天的狂轰滥炸。最终在10月2日,起义军司令博尔带领部下向德军司令巴赫签署了投降协定,致使这次历时63天的起义以失败收场。 据战后统计,在这场63天的拉锯战中,起义军共牺牲了1.5万人,受伤2.5万人,并且约有18万华沙市民丧生,华沙全城也已变成瓦砾场,而德国纳粹也付出重大代价,约有1.6万人被击毙,9000人受伤,装甲车也损失了约300余辆。 杜达总统在致辞中指出有着华沙起义纪念碑的克拉辛斯基广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当年也正是在这里,守卫老城的部队通过地下下水道安全撤离。杜达总统向起义者以及起义者的后代们重申了自己的感谢:“多亏了他们,波兰现在才拥有巨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超越了一切去帮助那些在乌克兰为自由而战的人。”参加典礼不仅有当地居民,起义者及其家属,甚至还有其他城市赶来的波兰民众。 今天,我们在华沙城里会时常看到一个由大写的P字母和类似船锚组成的黑色符号,这便是华沙起义的波兰语缩写P.W.,提醒着波兰人民不要忘记这些为祖国独立所做出努力奋战的士兵们,诉说着当时每个华沙城角落中正在进行的沉痛战争。对华沙起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往市中心的华沙起义博物馆,馆中使用了大量战后遗留下来的物资和照片来生动形象还原了当时战况的急迫和人民的恐惧。 博物馆于2004年建成,从外墙看去是一座颇有年代感的老式红砖建筑。游客们可以在这占地超过3000平米,展出超过1500张照片的展馆内了解到这63天的点点滴滴以及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馆内为各国游客准备了多达26种语言的讲解器,各陈列品的说明也标注了波兰语和英文两种语言。大家在参观之前要记得带上中文讲解器哦! 拿起电话可以听到这些幸存者们讲述当时的事 感受当时波兰军队的地道战 在华沙起义博物馆中大家还可以发现许多精巧的设计,比如墙壁上镶嵌的小洞,把耳朵凑过去能听见隆隆的枪炮声;从墙上凸出来的望远镜看进去,则是或战斗或生活的一个个身影;进入电梯,耳边就响起一首首战歌等等,相信在参观完华沙起义博物馆的每一位游客都会对华沙以及波兰人民有了全新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