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中医馆7年,他是如何抓住核心竞争力越做越大的?

 医馆界 2021-01-05


中医馆发展到现在,经营模式单一,成长速度缓慢是很多中医馆难以摆脱的痛点。打造中医馆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医馆做的更久,甚至做成百年老店。


■ 口述丨杨勇  撰稿丨白芷

在2013年时,杨勇就创办了自己的医馆,从他创办医馆的那一刻起,他就想着如何把医馆做的更久,甚至做成百年老店。

他认为赚钱是大部分医馆创始人的初衷,但是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中医发扬光大,换句话说,就是做一个有中医情怀的创始人。

要做一个百年老店和一个有中医情怀的创始人,一路走来都是不容易的。

在这7年里他也在苦苦摸索中,如何持续生存、可持续发展是他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如何打造中医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上,他总结了四个方面:


1、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指标;

2、特色医疗打造核心竞争力;

3、特色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4、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01
正确理解核心竞争力指标

杨勇在刚刚开创医馆时,各项业绩、增长率都是不错的,但是到了第三年,他发现这种原来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他想要活下来,所以他一直在苦苦寻找能活下来的生机,并且一直把收入利润看作是医馆的生命线。

直到2016年他接触了他的老师得到了一些启发,所以从2016年开始,他就全心关注整个医馆门诊量的增长。下图是杨勇2016年之前给自己定的一张考核表,其中总销是占比最大的,占了30%。

2016年之前杨勇给自己的一张考核表

这张表应该是很多医馆经理内部管理团队经常使用的一张表,总销售、总利润的板块占了绝大部份,成了最重要的指标。

但是在2017年,杨勇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改变,就是把门诊量和特色科室建设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考核指标,所以当时医馆的年增长率达到了55%。

 2017年杨勇给自己的一张考核表

在2017年以前特别关注自己的业绩目标,之后改变策略以后特别关注的就是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的目标,把市场、人才管理、产品和技术服务做成了。公司考核指标全重占50%以上,所以有了2017年的一个变化。

在这里他得出了3个总结:


1、收入高,利润高,不见得是是一个成功的中医馆;

2、比收入和利润,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管理成熟度的指标;

3、关注核心技术(团队)和特色科室、特色药品,沉淀管理模式,打造中医馆核心竞争力,练好内功,实现中医馆可持续发展。

02
特色医疗保障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的中医医疗就是靠一些药来赚钱,而西医医院赚钱方式很多,有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等特别多的门类。

中医非常缺乏盈利模式,医生变成医馆拿出去博弈的一方,医馆越开越多,好的医生少之又少,很多医馆人会为此感到迷茫,医馆就靠流动的坐堂医和说走就走的外地医生来支撑是很难的,也会感到无奈,光靠不赚钱的知名专家也不行。

但培养年轻的医生,有一大批老中医对此也是藏着掖着,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真本事教于年轻的医生;甚至困惑,困惑中医太保守了,难成气候,真正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

作为中医人,可以更多去思考这一切的现象,同样是做医疗的,譬如北京协和、广东省中医院这种很好的医院,都是人山人海。

每当想到这一现象,杨勇给自己提了一个价值三问:"1、我的中医馆到底能帮老百姓解决哪些问题2、西医解决不了的,哪些我能解决?3、别人解决不了的,我哪些能解决?"

所有商业存在的原因,一定有一个理由,就是价值,谁能创造价值,谁将赢得市场!

只有联起手来为社会一起来创造价值,才有民营医疗的生存空间。找到中医优势客户,坚持技术领先,发挥到极致,这是作为中医馆的运营的主要思想核心。

怎么样去打造医馆的医疗特色,这几年杨勇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探索成果。作为中医馆的创始人,要有拉动社会、医生的力量。

1、首先学习法律并建立平台思维,把医馆打造成为医生的平台;其次是要敢于分钱,分荣誉;

2、与知名专家进行项目合作,联合打造特色科室,特色病种;

3、布局医生梯队的建设;杨勇认为自己这几年在这条路上面走得很"蹒跚",但是他认为这一定是一条出路,现在神农中医馆还剩了7个年轻医生,一直在跟着老中医进行学习,不光是学习技艺的传承,还包括中医文化的传承。只要有带头的老医生,年轻医生才不会轻易地走。

4、开展特色外治结合;现在连美国人、意大利这些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医外治。杨勇认为外治法不应该有门户之见,只要病人用的好,就是好技术。且外治技术现在一直在突破性的发展,它不局限于过去传统的疼痛类的疾病治疗,在养生、慢性疾病等这种治疗上都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最开始神农中医馆的儿科门诊量是不到20%的,于是杨勇就结合外治技术,开展特色外治结合,在治疗过程中也不断地回访病人,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发现疗效高了10%以上。门诊量也上去了,门诊量比例最高的时候也达到了38%。

杨勇认为外治法能够很好的补充汤药带来的疗效上不必要的沟通。这几年他也一直在这方面探索,包括伏贴技术、穴位推导等等,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医生(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中医),他也想把国外的医学院这些资源引进回来,虽然代价不菲,但是他觉得值得去尝试。

03
特色产品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杨勇看来,中医馆要想活下来,就要找到解决自己盈利模式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核心的关键。

开医馆一定要有产品化思维,做好一个产品胜过一个医生看一天的病人量。

1、做好品质中药,讲好中药故事,打造中药第一品牌;于是杨勇这几年便满世界找药、采药,采完药回来,他还直播、发朋友圈等等宣传。

2、从“调经四物膏”现象,到“秘方”效应;产品化的思维不仅限于一些药材,还可以做一些膏方类,需要长期调补身体的产品,除了特定化的膏方,还可做私人订制膏方通过这些方法,神农医馆一个月能销售出几千盒膏方。所以杨勇认为,医馆想要活下去,产品化思维很重要。

3、神农痛舒贴到芝麻丸子(非药健康品类);除了调养身体的产品,还可以做一些痛症外贴敷、养生小零食等。

类似这种特色产品,一定是医馆活下去竞争力,做成一个时时刻刻都可以售卖的火爆产品,其带来的利润不可小觑。通过产品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很重要的核心关键。


04
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人,要有创新思维,一个优秀企业的冰山模型,呈现在外是产品和服务,沉浸在内的是战略规划、研发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系统、文化系统、营销系统等,这些系统都由一个最大组织系统来操盘。

一个优秀企业平台的冰山模型

中医馆做管理和运营是件很难的事情,当一个医馆还是小型夫妻店时特别好做,当医馆一旦做大了,效果却适合得其反。

杨勇特别强调,其他系统可能大部分人都有涉及,很多人可能只管系统、品化营销和广告客户,但是最大的组织系统却往往被忽略,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之所以在2017年神农中医馆可以达到55%的增长,其实还来源于一次学习,他跟着贾长松老师学习组织系统,然后带领着医馆的团队去上了好多个课程,学习完回来以后,医馆的员工都像打了鸡血般,非常自主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神农中医馆信息系统的建设现在也正在做布局,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升级,人才升级。还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门诊管理系统,ERP,绩效管理系统等等。

除了上述那些,现在也在开发CRM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就是说这些系统它所覆盖的一张网,将能促进一个企业的标准化和高效率,它能倒闭管理流程的升级。

所以要将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营销管理、顾客管理信息化手段集成化,实现流程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链接,将推动企业数据化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最后,杨勇还呼吁所有中医界的有识之士,所有医馆人团结起来,尤其在技术这个层面,一起为中医事业奋斗!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