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转凉,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在秋季应注意养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一、适当添衣 加强锻炼 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通过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凉”,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自我调节。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应适当增减衣服,以防受凉而致病,也不可一下陡增衣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让机体接收下冷空气的锻炼,增强适应能力。还要早睡早起,中医上讲早睡有利于顺应阴精的收藏,舒达阳气。现代医学认为早睡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而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是高发期,多在睡眠的中后时段形成,因此秋季应早睡早起,适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血栓形成。 ![]()
二、秋季去燥 注意饮食 三、补水护津 避免过敏 预防秋燥。秋天空气干燥,太阳辐射强会使皮肤失水,皮肤细纹出现,口角干燥,嗓子不适,更有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大便干燥等。这些现象常被称为“秋燥”现象。所以应给皮肤多擦油脂类润肤品,多喝水,促使身体分泌津液,不可用舌经常舔口唇,否则会使口唇干燥皲裂。室内可以放置空气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 对于哮喘病患者,对气候和湿度的变化会更加敏感,适应能力弱,更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秋季空气干燥,空气中粉尘过敏物等较多,应尽量减少与致敏物的接触,防止发作。抽烟的人群,阶段性戒烟可是可取的,以防复发。 ![]() 四、 温补肠胃 少食油腻 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秋宜温”忌生冷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以温补血气。另外秋季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俗话有“贴秋膘”一说,还是应饮食适量,不能暴饮暴食,少吃油腻厚味。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五、调气养神 注意情绪 秋冬季寒风萧瑟,多少使人触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绪低落。忧郁、烦躁的情绪变化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不少的影响。摆脱气候带来的情绪变换,应该调整好自身的精神状态,振作精神,调整状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 如有侵权 请与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