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真是太正常了,能原原本本把行测题快速且有把握地做下来的都是大神,这么做下来的人怎么说也得上85。普通人基础扎实、掌握技巧、练好手感、能快速判断、果断放弃一部分得做法大概也能上七十,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备考,最后行测也就是77分的水平。 行测的目的打从一开始就不是把所有题做完拿满分,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抢分,确定了这一点之后,行测的做题方针也就有了:把握一部分、争取一部分、放弃一部分。 把握一部分: 首先要明确的是,即便是在国考这样偏难的行测题中,大部分题目也都是偏基础的,难题虽然有,但是占比并不大,死磕难题压轴题除了花费大量时间让自己变得焦躁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性价比极低,在考试的过程中还是要先把握住能拿到的分。 既然如此,把握的那一部分很明显就有了眉目:基础题。几乎每个模块都会有一部分基础题的存在,就算是难度比较大的数量关系题中也有牛吃草、行程问题等较为容易的题目,这一部分题目的分数就是绝对不能丢的。所以从一开始打基础的时候就要把基础打牢夯实,看到就能快速反应过来,做到蹬腿就上、提笔就做。 争取一部分: 除了基础题之外,还有一部分题目属于练了就会、正确率稳定的,这部分题目就属于争取的对象,比如主旨意图、类比推理和资料分析,这一部分题目除了打牢基础之外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熟练,练题的时候也要多用几种方法,找出最快最简便的那一种,有秒杀技巧最好,考场上直接拿来用,尽量节省时间。 放弃一部分: 剩下的题目中就有一些题是怎么都练不会快速解题的,比如数量运算中的部分题目和资料分析中的一些精算题目,还有一些积累不到的常识题,对于这一部分题目,有时间的话就尽量推导答案,实在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尽快跳过、大胆放弃,最后蒙个答案,对了最好,错了也不可惜。 明确做题方针之后,我们在复习和考试的做题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了: 先说复习阶段以能把握的模块为先:也就是说复习开始之前先测出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复习的时候以性价比最高的模块和自己擅长的部分为主要根据地,再慢慢向其他部分扩张,像资料分析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个部分,只要平时有花时间去练习,在考试当中保证80%的正确率还是比较容易的,包括言语作为题量最大的一个模块也可以先行复习,把这一部分吃透掌握下来。 接下来如果数学能力较强的话就可以先复习数量关系,把数量关系的正确率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水平之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复习,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属于我的老大难项目之一,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复习了。 相对的,常识部分就不建议花太长时间备考,毕竟行测常识考察的范围很广,复习起来很困难,一眼看过去会就会,不会思考再久也没有什么差别,20个常识判断题用七到八分钟全部选出答案,正确率能达到40%左右就可以了。 学习技巧、快速解答:说到底行测就是一场抢分战,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快速把正确答案找出来就行,就算是按照传统解法那样老老实实一步步做完也不会有人给出过程分,这种情况下,有技巧自然还是以技巧为先。我一开始也没有想过技巧这回事,就想着凭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做,只要快一点也没关系,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每次做行测卷把120分钟用干净也还是有2、30道题来不及做,直接蒙上答案。 蒙题和技巧之间还是用技巧比较好,于是在练题过程中又去看了阿甘上岸说,尽力掌握里面的解题技巧,尤其是能快速找出答案的方法,毕竟是市面上这么多课程中技巧讲得最简便的,很好上手,解题也很方便,有些资料分析的速算方法直接拿来用来做题,两步就能出结果,比如:插板法、直除法。 就算是没有思路,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可以用排除法和代入法,不必太仔细的分析题干,直接排除本身有问题的选项,排除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和题干描述一样的选项等,能很快地减轻解题负担。尤其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部分,运用排除法和代入法,可以节省很多分析题干、找逻辑关系的时间。 在学技巧期间边学技巧边继续刷题,在题目中巩固技巧、提高技巧运用熟练度,在每个题型的解题方法中总结出最快速的那一种,加以强化运用,以快速解题为目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做题速度就会有很大提升,做题速度上去之后,离70分也就是临门一脚的事。 大量刷题、熟悉手感:刷题期间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达到快速掌握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刷题的过程中逐渐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练习之后自己有哪一部分的题目是比较有把握的,做了就不会错的,有哪部分是没什么把握一半做一半蒙的,认清楚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做题顺序,总结自己做的较快又较准的题型,有把握的放在前面做,没把握的放在后面做,提前准备好考场上的做题策略。 比如:先做大部分人都认为好做且准确率高的定义判断,然后做性价比较高的资料分析,避免放在最后做因为高压而影响发挥,再是言语逻辑,最后做难度较高的数量和得分率不高的常识题。 再说考试现场:考试的时候再怎么抱怨时间不够用也来不及了,这时候还能再挣扎一下的就是:会判断、会蒙题 所谓会判断,就是能快速分辨出哪些题目能做,哪些题目需要放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有选择性的做题,一些不会做的题可以选择性地放弃,一道题如果看了2、30秒还是没有思路,果断放弃;算了4、50秒离解出来还远,同样果断放弃,继续钻牛角尖只会付出越来越多的沉没成本,得不偿失。 所谓会蒙题,就是会在短时间内尽量让蒙的题目更靠近正确选项,除了上面提到的排除法,直接排除本身有问题的选项,排除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和题干描述一样的选项之外,还可以看一下已经作答的题目中哪个选项出现的次数较少,那么剩下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蒙这一个选项,这样蒙对的概率会更大,毕竟在历年行测真题中,四个选项的分布还是比较平均的。 行测除了是一场职业水平测试之外,还是一场压力测试,在考场上的分分秒秒都对我们的心理和耐力产生了巨大的考验,所以在考场上保持沉着冷静,把握做题的节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因为时间压垮了心理,导致全面崩盘,坚持到最后就已经足够了。 最后,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也祝各位前途似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