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细微处见真情,走进不一样的世界—昆虫微距摄影

 产品学习网 2020-09-19

王院长,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很荣幸受王院长的邀请,今天在线上与各位老师交流,分享我的昆虫微距摄影创作体会。

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于细微处见真情,走进不一样的世界——昆虫微距摄影》。

我们日常拍摄的纪实类、旅游类、风光类等作品,拍摄的过程可能更多的是摄取过程,摄影者自身的参与性较少,而昆虫微距摄影相对而言,需要更多的技巧与参与,过程也有趣的多,比如你能看到像飞机一样的蜻蜓是如何捕食的,草丛中缠绵浪漫的蝴蝶是怎样交配的,花丛中穿梭忙碌的蜜蜂,是如何采集花粉的,阳光下,你可看到昆虫身上发出金属一般的光泽,就如燃烧的火焰。

在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盛大的综艺晚会:蚂蚁拉开大幕,豆娘在歌唱,蝴蝶在伴舞,蜗牛在演奏,蜻蜓在演小品,螳螂也走起了猫步................许多形态各异的小生灵在台下欢呼雀跃,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里,天空是如此的清澈,整个世界弥漫着温馨、祥和的味道。

大自然神奇而美丽,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感人的故事。拍摄昆虫是接近自然的绝佳途径,他们虽是大自然的“小人物”,但一枝一叶好栖梦,一草一虫总关情,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融入一颗爱心,这些常被我们忽视的“小人物”也能演绎大自然的美丽与精彩,尽管是微小的生命,在创意与灵感碰撞之后,便迸射出绚丽夺目的生命华章。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与各位老师交流分享:一、我镜头中神奇而美丽的昆虫世界;二、昆虫微距摄影技巧;三、昆虫拍摄的最佳时机;四、了解昆虫的生态规律;五、耐心加一点运气是拍摄成功的前提;六、一张好的昆虫生态照片应该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先,我与大家分享我镜头中的神奇而美丽的昆虫世界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图15.png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以上是我近两年拍摄的部分昆虫微距作品。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昆虫微距摄影技巧

1.焦点的选择,不同的焦点选择,能营造出不同的图像效果,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画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部分,在焦点对准以后,再从容地按动快门,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发虚。一般来说,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的物体越大,如果不注意画龙点睛,片子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呆板。

对小昆虫一类的主体拍摄,焦点的选择应该落在昆虫的头部或眼睛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生命的灵气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尤其是像蜜蜂,蜻蜓和蚂蚁这些微小的生物,更要重视对眼睛的表达。

图片21.png 

《窥》这张作品主要就是表现了豆娘的眼睛

2.景深的控制,景深在微距摄影中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微距拍摄时镜头距物体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背景都几乎是看不清的,要使被摄主体足够清晰,需要适当的加强景深。

景深与生物的对称性

生物在自身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物对称性,比如说花朵的对称,树叶的对称和昆虫身体左右的对称等等,这种对称为微距摄影提供了一种展现生物本身形态特征绝好的拍摄方法。

在昆虫的拍摄中,我们可以从正侧面拍摄一只昆虫,尽管拍摄到的仅仅是侧影,但是由于生物的对称性,观者在观看一个侧面的同时可以想象出另外一个侧面,也可以从正前方和正上方直接拍摄昆虫,这些角度能够直接将昆虫的生物形态和其对称性直接表现出来,拍摄时最好把要拍摄的主体都能放到同一个与镜头轴向垂直的平面里,否则会有一部分主体可能是不够锐利的。

图片22.png 

在这张图片中的豆娘,我拍摄了它的一个侧面,运用生物对称的原理,观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它的另一个侧面,并且这个侧面完全处于一个焦平面上,否则不是头部发虚,就是尾部模糊了。

巧用浅景深

微距摄影的景深很浅,为了将拍摄对象清楚地在画面中呈现出来,摄影师往往需要在拍摄中使用较小的光圈,以获得较大的景深,但是摄影师也可以逆向操作,在拍摄中发挥微距摄影景深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主体或者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局部特征,比如拍摄对象柔软的绒毛、昆虫的复眼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浅景深所独具的画面表现力在画面中得到精彩的表现。

图片23.png 

这张图片就是逆向利用浅景深,近景,远景都被虚化了,只有蜘蛛这一主体是清晰的。

延伸的景深

在微距摄影中,即使使用很小的光圈,最终所获得的画面景深也会非常浅,这样在画面的表现中,往往不能将拍摄对象的所有部分都拍摄清楚,为了将所有部分都在画面中清晰的表现出来,可以先针对拍摄对象的不同部分对焦进行多次拍摄,这样在不同的画面中拍摄对象的一部分是清楚的,然后再使用数码影像合成技术,对于这些在同一位置和视点拍摄的同一表现对象的照片进行合成,最后就可以获得具有很大景深的微距摄影画面。

图片24.png 

这张昆虫的头部特写就是对准不同焦点拍摄的100多张图片,堆叠合成的,达到了微距的纤毫毕现的效果,由于这一技术要进行多次拍摄和后期合成,因此,这一拍摄方法,仅仅适合于静止不动的昆虫的拍摄,而且要求拍摄环境统一、稳定,每张图片的拍摄数据也应该是一致的。

3. 曝光和背景

微距摄影曝光程序比起普通拍摄有少许不同之处,因为微距拍摄的主体一般都是很小的,占很小部分篇幅,曝光程序很有可能被背景所愚弄,所以在拍摄时,让主体远离背景;也可以人为加上背景。这样更能让主体突出。添加背景,一般可以选择中性灰色的纸或布作为背景,使用灰色,一方面可以让曝光更准确,还有就是使用灰色让背景显得很淡,这种色彩和一般的色彩都可以搭配到一起。

也可以使用白色或黑色的背景,不过这样曝光时,就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很容易导致曝光不准确,造成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这时就要用到曝光补偿进行调整,如果背景太暗就增加曝光,如果太亮就减弱曝光。

图片25.png 

这张《虞美人与豹纹螂》就选用了黑色的背景布,并用了闪光灯,照片背景干净,主体突出。

4.光线的控制

拍摄蝴蝶,蜻蜓这一类在明亮地方活动的昆虫,最好用自然光,这样拍出的照片气氛自然,色调柔和,特别是在逆光看时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色彩,显得格外美丽。要拍摄这样的照片需要注意曝光问题,如果想让昆虫占满整个画面,对着昆虫本身来决定曝光量不会有什么问题,假使要让昆虫只占画面的一小部分,对着黑暗的昆虫来决定曝光量,背景便成了曝光过度,而对着背景来决定曝光,则昆虫部分曝光不足,解决的办法是用小反光板,适当地照射昆虫的黑暗的部分,既简单又能取得好效果。

图片26.png 

作品《搬家》就是用了自然逆光拍摄的,蚁体与卵呈现半透明的色彩,柔和而美丽。

微距摄影经常使用到闪光灯,例如为了拍一只纵深感清晰的蝴蝶照片,只有通过小光圈才能获得,但是小光圈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透光量的减少与快门速度的降低,而行动快捷的小动物是不会给你打辅助光这个机会的,而随机配置闪光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了避免直射过曝,可在闪光灯上加柔光罩。环形闪光灯可以从镜头的四周发光,使用这种闪光灯不会产生黑影,被摄体受光均匀,缺点是缺乏立体层次感,而双头闪光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丰富画面的层次。

图片27.png 

这张作品我就是用双头闪光灯,一端在远一点打侧逆光,一端正面补光,画面的层次感,立体感及光影效果都有了。

三 、昆虫拍摄的最佳时机。

经常有朋友问我是怎么找到这么多昆虫的,我是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我知道,当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时,厚厚的草甸上点缀着无数的野花,这里看似平静,其实充满了生机,是的,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佳拍摄时间。

这时候草丛中的温度还很低,昆虫们几乎都是静止不动的,他们要等到太阳完全升起后,吸收足够的能量才会开始一天的活动,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拍摄机会,只要你找到它们,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构图和拍摄了,阳光在蔓延,像是有人缓缓地拉开了幕布,当柔和华丽的“灯光”洒在舞台上的时候,昆虫们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演了。

图片28.png 

《栖息》这张作品,是我在夏末的一个清晨拍摄的,两只沾满露水的蜻蜓,双宿双栖在水稻的叶片上,一动不动,暖暖的晨曦洒在它们身上,温馨,祥和而宁静。

四、了解昆虫的生态规律

想拍摄一种昆虫就得了解它的生态规律,比如产卵、幼虫、蛹、成虫的各个时期,栖息地,觅食,交配的情况,才能少费周折地找到它们。几乎所有的昆虫都遇险就逃,难于接近,不接近又不能拍摄,因此如何接近它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技术。

首先,摄影者的衣服颜色要暗一些,最好是迷彩服,避免白色,黄色,这些明亮的颜色容易被昆虫发觉,当你发现拍摄的对象后,不要匆忙地接近它,而应先调好光圈,快门速度等,做好拍摄前的必要准备。相机准备好了,就确定拍摄的位置,然后低着身,慢慢的移向目标,把相机持在眼睛附近,并注视着昆虫的动静。

如果你是背着太阳,这时要注意避免你的身影投到虫体上,昆虫往往就在这一刹那飞掉,即使你想用整个画面拍摄特写镜头,也应该在未完全靠近之前就先拍一张,以免让它跑掉而一无所获。

图片29.png 

《转角遇到爱》这张作品拍摄时,我是先慢慢地靠近他们,等他们爬上瓜茎的一个角落时,迅速地按下了快门。

有朋友说,昆虫我也想拍,可每次我还没有接近,他就飞了,其实只要不是受到过分的惊吓,要接近它们也不是一件难事。长喙天鹅在花丛中飞舞,速度极快,每朵花上都只作片刻地停留,但我发现他们还是有一定活动轨迹的,于是就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预先对着一朵花做好对焦与测光,它一旦进入射程,马上“开火”。

图片30.png 

这张《空中加油》,采用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拍摄方法。

其实昆虫在交配时缠绵得很,常常是赶也赶不跑的,要拍下这浪漫的一刻,是一点都不难的。而昆虫中要数豆娘容易拍了,它的警戒性不高,一只健康快乐的豆娘刚停在草叶上准备休息的时候,翅膀是非常工整的平展在背上的,如果它感到安全和舒适,就会放松肌肉,让翅膀再向下耷拉一个小小的角度开始练起“瑜伽”来,遇上这个时候就是拍摄豆娘的最好时机。

图片31.png 

这张《练瑜伽的豆娘》就是在豆娘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拍摄的,它展示着不同的动作,像是在练瑜伽一样,后期我将这些舒展的动作合成到了一张画面上。

五 耐心加一点运气是拍摄成功的前提

生态摄影,尤其是拍摄较小的昆虫,仔细耐心地寻找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点的好运也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得到运气的眷顾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我们的耐心与守候,当然这也是生态摄影乐趣的一部分。

下面我以《躲猫猫》这张作品来谈谈我的创作过程和体会。一个夏天的清晨,我来到我们家乡漳河湿地公园,太阳刚出,很多豆娘昨夜栖息在荷叶上,还没有开始活动。我悄悄地找到了一片停有两只豆娘的荷叶边,先逆光拍下了第一张图片。

图片32.png 

这张作品,光、色、点、线、面的结合都有了,可以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但我想等等,想等到更有趣的画面出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十多分钟后又一只豆娘落在了荷叶边,我连忙按下了快门,我在偷拍这三只豆娘,而这三只豆娘又好像在与我躲猫猫。

图片33.png 

守候,等待,加运气成就了这张《躲猫猫》作品,该作品曾获第五届希腊克里特岛国际巡回赛金奖,第三届太平洋-大西洋三国摄影巡回展金奖等多个国际大奖,并作为经典范例录入《大众摄影经典技巧60年》一书。

六 、一张好的昆虫生态照片应该是一副生动的画面

我们平常看到很多普通的昆虫,其实都可以拍出很好的画面,好的昆虫微距照片不仅要清晰,更重要的应该是,生动的,有趣的,有看点的,有故事的,有感染力的。昆虫在他们的小小世界里自顾自地完成短暂的生命历程,或是幸福快乐的追求配偶,或是剑拔弩张地准备捕猎,或是大口咀嚼美味的食物。

所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真实且很是平常,然而只要怀着对昆虫本身的喜爱,对了解他们的生活充满热情,我们就能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昆虫们平常却又精彩,真实又不乏生动的瞬间,才能用自己的照片赋予昆虫以灵性。

图片34.png 

图片35.png 

图片36.png 

上面三张片子拍的是黄猄蚁,第一张图片已经把这种物种的所有特征都拍到了,构图也好,主体也特别清晰,细节画质都非常不错,但是它缺乏故事性,没有吸引观者眼球的亮点。

但第二张片子的故事性就开始有了,这三只黄猄蚁一起在干嘛呢,原来他们搭成了人梯,方便从上往下爬,你觉得他们是不是也有灵性,也有点聪明呢?有细节、色彩自然,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这张片子可以算得上比较好的作品了,但这个还不是上佳的作品。

那么我们看第三张片子,这张片子在技术上,在故事性上,在画面组织上都是非常好的一张片子,技术上采用逆光拍摄,蚂蚁身体金黄通透,构图好,色彩自然,更重要的是有很强的故事性,四只黄猄蚁齐心协力,正准备将一片绿叶卷筑成蚁巢,这种小小的动物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是不是也感染了我们人类呢?

《齐心协力》这张作品获得了第16届IPA国际摄影大奖赛金奖以及其它国际、国内多个金奖,并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三门峡白天鹅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大展中展出。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神奇而美丽的大自然,生机盎然,上演的动人故事精彩纷呈,永无止境,要想撷取大自然的唯美瞬间,昆虫拍摄是最佳途径之一,当你拿起相机,全身心融入大自然怀抱,与昆虫深情守望对话,一帧帧精妙绝伦的微距摄影作品,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和厚爱,而在你的镜头里,作品中流淌着心灵收获与满足的涓涓小溪,诠释着生命丰盈与智慧永恒的真谛,引领我们抵达诗歌与远方的人生壮丽新境界。

今天的讲座就到此结束,不对之处,望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整理:杨利文

摄影师简介:

图片37.png 

李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签约摄影师,蝉联“全球华人摄影十杰”,“华夏艺术金鸡奖年度摄影师”。获中华艺术金马奖,嘎纳国际摄影节Daguerre金像奖,擅长生态微距摄影,系列作品《小生灵.大视野》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三十多次获国际国内摄影大赛金奖;三百多幅(次)作品入选国际摄影展览,近百幅作品发表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照相机》等专业报刊杂志。

关注公众号:摄影人王建国 新手更多优秀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