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万研究生、17万本科生送外卖:除了文凭,我一无所有...

 xxjjsdt 2020-09-19

60W+师生家长都在看!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宣告下班的不是整点闹钟,而是门外络绎不绝的吆喝声和机械音:

“尾号****,您的外卖!”

“抢单大厅来新单啦!”

“订单即将超时!”

......

15%的骑手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外卖。这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日,美团发布《2020上半年骑手就业报告》中显示:

截止2020年6月30日,美团拥有外卖骑手295万人。其中,研究生占比约3%、本科生占比约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约24.7%,相比2019年提升6.7个百分点。

这说明,每年大约有6万研究生、17万本科生将“送外卖”作为自己的职业或以此实现职业过渡与身份转换。

从另一外卖巨头饿了么发布的《2019大学生骑手群体洞察报告》中可知:

2019年暑期有近万名大学生加入饿了么成为骑手。在“金九银十”这样一个秋招的黄金时期,面临择业压力,依然有8%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成为一名“蓝骑士”。


除此之外,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清华硕博生入职街道办、北大高材生成为卖猪肉的“屠夫”、985学子干起房屋中介......

这样的新闻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

这么高的学历、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没有体面的工作、还是没能“站着”挣钱!

高学历下沉,“读书无用论”再次喧嚣尘上。

是他辜负了文凭,
还是文凭辜负了他?

在传统认知观念里,名校毕业就应该去从事高学历、高学识、高门槛、高含金量的工作,否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现象,马云在央视《部长共话》节目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不觉得年轻人去当快递小哥有什么问题。”

我们用不着鼓励和呼吁年轻人去做某事,只有当这件事情本身拥有巨大的魅力、前途、进步,年轻人才会去。

年轻人的加入,让中国快递业产生了变化、让中国快递业变得有意义,没什么不好的。

高学历送外卖只是表象。

真相是,对于高学历人群来说,“骑手”不是赖以生存的手段,而是超越自我的方式。

约有38%的高校学子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方式实现了性格的转变,学会了谦虚沟通、温和待人;

而新兴互联网行业的就业体验,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学子切实感受到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变化,为以后的职业规划积累经验。

约有20%的高校学生将做“骑手”视为“开眼看世界”的手段。自给自足的探索新世界,每一条配送轨迹都是城市导览,同时也是独属于自己的经历与财富。

作为新一代的“斜杠青年”,你面前的外卖小哥可能不仅仅是位骑手,他可能还是写字楼里的职员、写代码的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是那些传统意识形态中配得上“一纸文凭”岗位的从业人员。

是他们负了学历吗?

“太多人嘴上说着职业无贵贱,心里都装着鄙视链。”每个行业都有独属于自己的1%,高层次人才的标准早已不是一成不变;

是学历负了他们吗?

学历背后是多年来养成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样的积累是年轻人最坚实的底气。

今年大三的彭光彬,从事外卖配送工作超过两年。作为济南长清大学城的配送站长,管理8个学校、9个站点,以及近百人的配送团队。他说:

做外卖让自己比同龄人成长更迅速,独立性更强。几年的外卖配送经验让他对高校市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毕业后希望能够继续深耕高校市场,找寻机会创业。”


34岁的闫先生是辽宁沈阳的一名话剧导演。疫情期间,他成为一名骑手。

“穿梭在城市各个角落,接触不同的人群,让我体验到了以往不曾有过的工作感受,以后想把这段经历拍到剧里。”

我可以放下身段去送外卖,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为什么一定要好好读书?

总有人习惯将文凭与就业画上等号。高晓松曾在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名校毕业证是用来干嘛的?它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你明白吗?

有人说学历就像一张车票,它决定了你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但在我看来,学历带给你的眼界与能力,决定了选择的广度与深度。

有人嘲讽年薪30万的双语白领回国做家政,却看不到这份工作的背后:

这是我创业的第一步,家政人员向年轻化、高学历发展是大势所趋。通过这份工作,我可以精准了解每个家庭的需求。”


而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不是因为走投无路,而是看中了猪肉市场涨幅空间大、准入门槛低、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尝试。

也正因如此,他的猪肉事业越做越大,从被群嘲的“杀猪匠”成为身价过亿的企业家。

同样是外卖行业,92.3%的骑手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但有的人却能利用三个月的时间,从基层外卖员一跃成为运营主管;

同样是快递行业,有的小哥几年如一日在风雨中奔走,有的小哥却能被评定为“高层次人才”,获杭州政府百万购房补贴。


你学会的东西越多、选择的余地就越大、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高学历人才,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择业,用所谓的降维打击完成阶层跃迁。他们失去的只是学历的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为什么要好好读书?

职业虽不分贵贱,但没有人愿意一直待在最底层。这世上,或许100万人里才能有一个主角,那这个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了极致的人。

读书、学习、学历,是成就这份极致的助力和不断向上的力量。


杨澜说过这么一段话: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做了分析和调查,最后发现,84%拥有高学历;

291位已披露具体毕业院校的百万年薪董事长中,985院校毕业占48%,211院校毕业占15%。毫无意外的,清华北大最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著名的“清华互联网圈”能够汇聚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以至于完全垄断整个行业。

读书无用吗?

马云说学历不重要,但他儿子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王健林也说“清华北大不如胆量大”,但王思聪毕业于伦敦大学。

百度李彦宏、京东刘强东是高考状元,新美大王兴保送进清华,小米雷军2年修完4年本科学分,高中毕业的你,凭什么混进这样的圈子?

高学历下沉的现状,必将挤压原有的生存空间,关于学历的竞争只能更加激烈。把学历当废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荒诞与无知。

读书是实现突破的捷径,30年前是,今天依然是。

中国乃至世界的500强企业,他们的HR都会告诉你学历没那么重要、能力更重要,但他们从不会去不知名大学招聘。

他们在骗你

高学历人才的就业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