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的副作用让许多患者的身体难以承受,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癌症患者一听到化疗,就愁眉不展的。 但是你知道吗?根据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Valter Longo教授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化疗之前饿一饿,有助于减轻化疗可怕的副作用。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吧! 因为让我天不吃饭的话,那还不得饿死了。想要解开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实验结论,那各位就得有耐心接着往下看,小编将用2000字告诉你,为什么化疗前饿一饿,有助于减轻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了 在不充足的能量营养供给的条件下,寿命反而会更长地球的另一端南极,生活着一群帝企鹅,它们就可以在在不进食的情况下最长存活五个月,雌鸟在产卵后会进入海洋,雄鸟则在冬季单独担任孵化任务。在此期间,雄鸟大约有90天完全不进食(其中包括54天孵卵期)。 如果让人90天完全不进食,你一定会说那肯定早就饿死了吧,其实关于这一点,各类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做了很多相关的实验。 其实在实验室里,各类科学家们还做了更多的实验生物,以及线虫等低等的动物,甚至小老鼠这种哺乳动物。在严苛的营养环境下,不但不会减少他们的存活时间,甚至是在不充足的能量营养供给的条件下,这些生物的“寿命”反而更长。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还发现,除了对寿命的影响,合理的断食对减轻化疗的副作用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很好奇对不对?那我们现在继续往下看。 A、B、C、D分别展示了细菌、酵母、线虫、小鼠这四种生物的生存时间图。实线为正常营养条件下的生存时间,虚线为营养条件不充足时的生存时间。从上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实验条件下,营养不充足的时候这四种生物的生存期均长于正常充足营养时。 通俗讲就是,吃太饱影响寿命,适当的“饥饿”活更久! 可是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熟悉的常理啊!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针对这一点,当然也有人站出来反驳,这些都是些低等生物的实验研究,在人身上未必就同样适用。是的,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独特性,但是不要忘了,任何一种生物都留有进化的痕迹,都有着共通的基础代谢途径。 饮食控制、断食等方法受到科学家关注事实上近年来研究发现,断食可以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优化能量代谢。在低等真核生物(如酵母)中可以通过改变代谢途径而延长寿命; 在啮齿类动物(如鼠类)中,周期性断食可以预防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和神经性疾病; 在人类中,则有助于预防肥胖、高血压、哮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这里讲的断食是一种饮食方法,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包括间歇性断食(隔天断食或者一周2天断食)和周期性断食(每2周或更长时间断食3天或更多)。 像穆斯林的斋月属于一种饮食控制的方式,在斋月里,每天东方刚刚开始发亮至日落期间,除了患病者、旅行者、乳婴、孕妇、哺乳妇、产妇以及作战的士兵外,成年的穆斯林必须严格把斋,不吃不喝,不吸烟等。直到太阳西沉,人们才进餐。 像低热量、地中海式素食或者日本冲绳式的低蛋白饮食(0.8g蛋白/kg体重),这样的饮食习惯是跟健康和长寿相关的。 但是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的生活方式有没有科学依据?目前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中。 科学证实72小时断食可减轻化疗副作用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Valter Longo教授在研究断食的作用上有了新的进展,他们发现比起正常饮食的小鼠,经过长期断食(72h)处理后的小鼠对化疗副作用有更强的抵抗力,化疗后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此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其中提到了长期断食(PF, Prolonged Fasting)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再生与增殖,并且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的副作用,使得接受化疗后个体的造血干细胞能尽快恢复造血功能。 ▲经过化疗后,正常饮食下干细胞分化出的白细胞(WBC)数量少、凋亡快;短期断食会促进长期干细胞(LT-HSC)的 该文章以小鼠为模型,从细胞损伤、免疫衰老、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PKA(蛋白激酶A)方面来研究。 化疗后的小鼠经过断食后,与正常组对比血液中的骨髓细胞损伤减少,通过彗星电泳也发现DNA的损伤减少。 在化疗过的小鼠体内大量的骨髓细胞被杀伤导致造血功能下降,通过长期断食可使骨髓细胞恢复,从而恢复造血功能、维持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轻化疗后的副作用。 此研究结果表明,断食可以调控细胞再生、组织修复,而且具有逆转免疫抑制,减缓免疫衰老的作用。而化疗、衰老或者会影响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各种疾病,会导致免疫抑制、免疫衰老。 由此推断断食今后有望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值得提出的是,这里说的断食是一种治疗方法,个人不可盲目自行进行断食,必须在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监护下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