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昵称71055254 2020-09-19

中国古代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其突出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作为单位,每个小家庭都自产自销,流动性比较差,这也带来了抗风险能力差的弊端,但凡遇上个天灾人祸,那么很多的小农家庭都容易破产,不得不卖掉田地逃难或者成为佃农,而在众多可以让小农家庭轻易破产的天灾人祸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蝗灾。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中国古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蝗灾,并且基本呈现出了距离现代越近,蝗灾爆发的时间就越短的规律。在先秦时期,蝗灾要将近9年才会爆发一次,到明清时候,蝗灾已经是不到3年就会爆发一次了,每一次蝗灾的爆发,都会产生众多的灾民。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蝗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当蝗灾爆发的时候,总量上百万甚至有上千万的蝗虫,密密麻麻地飞行,铺天盖地而来,它们经过的地方,庄稼全都化作枯枝,失去粮食的老百姓们无路可走,若是没有救济,那么大多只能走上造反道路!所以古代地方官员对于蝗灾的防治都很重视,总结出了众多方法,但是蝗灾也一直没有消失,始终都是困扰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不过相信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在生活中见识过蝗灾了,这种可怕的自然灾害,似乎已经只存在于古籍的记载,而在现实生活中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与这个名为马世骏的山东人密不可分。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马世骏,这个名字一听上去就特别好,仿佛让人看到了当世骏马的英姿,但其实他本来的名字叫作马守义,之所以改名叫作马世骏,是由于好几次被学校开除,于是不得不改名并转学。当然,马世骏被学校开除的原因,并不是打架斗殴谈恋爱之类的事情,而是由于他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活动。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出生于1915年的马世骏,自幼就在母亲的带领下熟读四书五经,有着非常热烈的爱国热情,学生时代就开始组织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由于见到兖州的同乡为蝗灾所困扰,于是他就立志彻底解决这一灾害,让中国百姓们的生活能够不再受蝗灾影响。

当时的马世骏知道,想要彻底解决蝗灾这一难题,那就必须得结合现代科技的力量,于是他努力学习,于1937年以优异成绩在北大生物系毕业,此后又在山东、湖北等多个地方,进行病虫灾害的实地考察,于1949年进入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凭借着一篇《红松叶蜂种群动态研究》的出色论文成功取得博士学位。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这个时候的马世骏凭借着自己的出色能力,在美国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美国科学院荣誉协会的正式会员,但是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回到了国内,开始组织科研团队,进行理论分析论证,再通过实地考察去进行检验印证,一点点地对治蝗方法进行改进,最终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综合性策略,这也是中国上千年来,第一次真正可以根除蝗灾的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化学与生物的方法控制蝗虫的密度,当蝗虫出现了大量聚集的征兆时,就果断采用喷洒药物或者投放蝗虫天敌牧鸡等方法,让蝗虫无法大量聚集;另外就是对可能让蝗虫大量繁衍的地形环境进行改造,修筑堤坝控制水位,减少蝗虫的产卵场所。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严格实行了马世骏所提出来的治蝗方针,我国本来频发的蝗灾才变得销声匿迹,以至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丧失了对于蝗灾的恐惧。在听到“蝗灾”的时候,人们下意识不是感到害怕,而是开始讨论“蝗虫应该清蒸还是红烧”这样的话题,一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

蝗灾在古代经常出现,为何现在却销声匿迹?与这个山东人密不可分

从这个角度而言,马世骏先生确实是实现了儒家“为万世开太平”的追求,放在古代大概应该也能够算得上是贤人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