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伟天英 2020-09-19

蜀汉的大将魏延和曹魏的大将邓艾,这两个人其实是极为相似的,首先都是南阳一带的人,而且都是军事人才,都有着赫赫战功,同时,又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小说《三国演义》说道,邓艾是冤死,而魏延是因为想要造反“有反骨”才被杀,死有余辜。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历史真的如小说所讲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吧。

以下内容根据史书《三国志》所整理。

诸葛亮北伐病重,安排自己死后的军国大事,秘密安排长史杨仪、司马费祎、姜维三人在他死后调动大军组织退兵。这个时候,诸葛亮并没有把魏延叫来商议,也就是说,魏延已经被诸葛亮边缘化了,以上三人任何一人,都可以指挥魏延。最后诸葛亮只安排给魏延一个任务,就是:断后,为前面三人作掩护。

按照常理,诸葛亮死后,魏延就是军中职位最高的将领了,理应由魏延来统帅全军,进行调度撤退。当时魏延是前军师兼征西大将军,而杨仪、费祎在丞相府的地位还算可以,但是在军中的职位都没有魏延高,而姜维是征西将军,职位也没有魏延高。从能力上讲,魏延征战多年,经验丰富,战功赫赫,而杨仪、费祎二人都是文官,嘴皮子功夫强,但军事能力不是他们的强项,而姜维还是降将,六年前还在曹魏的手底下干活。

所以无论是从官职大小,还是经验多寡的角度来说,诸葛亮都应该把权利交给魏延,但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诸葛亮这么安排,很明显是考虑到了魏延所保持的一贯的进攻性战略。早在第一次北伐期间,魏延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计谋,叫做“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就是魏延亲自率领一支精兵,直接由子午谷杀到长安,然后诸葛亮迂回向长安进攻,二军与潼关汇合),但诸葛亮用兵谨慎,认为这个计策风险太大,所以予以否决。而魏延也不死心,在此后的五次北伐中,还常常提到“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也是每每拒绝。

所以诸葛亮担心,自己死后,魏延把持大权,会采用“子午谷奇谋”。所以他没有把权利交给他,防止魏延私自用兵北上,损兵折将。

后来诸葛亮死了,全军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态度,魏延说:“丞相虽然不在了,但是我魏延还在!我当率领诸军继续讨伐,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去就废掉这么大的事情呢?”这就表现了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表现出强烈的伐魏决心,也印证了诸葛亮判断的正确。

但是魏延所说也很有道理,他只是不希望北伐大事因为诸葛亮的去世而半途而废。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所以小说《三国演义》里说魏延想要投奔曹魏,转而又想进攻汉中,是不合情理的。

如果魏延想要造反,他可以有三个选择,第一:直接前线倒戈,去投奔司马懿,这简直太简单了。第二:按兵不动,等到大军撤退后,占领汉中,对于魏延来说,依然易如反掌。第三:杀回成都,虽然不易,但是如果有足够的勇气,也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看到这三条,魏延一条都没有做。那魏延为何被杀?

主要还是因为魏延缺少军令如山的概念,诸葛亮死后,魏延曾说:“我魏延是西征大将军,杨仪是何人?岂能指挥我?”这明确表明了自己不愿意接受杨仪的指挥。但是杨仪是诸葛亮任命的,不听杨仪的就是不听诸葛亮的,这话一说,便容易让人心生疑虑。

杨仪等人一看,魏延不听指挥,执意要继续北伐,于是就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放弃魏延,调动大军,准备退兵。后来魏延为了阻止军队撤退,继续自己的北伐曹魏的梦想,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就是烧毁了撤退的必经之路:阁道。这样一来,就更容易让人认为魏延别有用心。

栈道被烧后,在成都的刘禅收到两封加急密信,一封是魏延的,一封是杨仪的,二人在信件中都指责对方要密谋造反。刘禅缺少主见,就把董允、蒋琬等人叫来,问他们的意见。殊不知,董允、蒋琬和杨仪都是诸葛亮一派的人,又由于魏延平时不会做人,树敌太广,再加上魏延烧毁栈道、口出狂言,以至于这些人统统偏袒杨仪,怀疑魏延。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于是刘禅派蒋琬率领军队北上接应撤退大军,以防魏延图谋不轨。后来魏延见主力已撤,自己无力继续北伐,只有率兵撤退,和杨仪的主力在南谷口(今陕西勉县境内)相遇。杨仪派遣王平带兵前去喊话,王平走到阵前,大声质问魏延:“丞相如今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谋反?”魏延手下将士都觉魏延理亏,于是纷纷倒戈,作鸟兽散。

魏延见状,又听闻成都方向已经派遣军队过来,明显自己已经不被信任,感到无奈,带着几个儿子向汉中逃去,途中被马岱追赶上,斩于马下。后来杨仪赶到,将魏延的头颅踩在脚底下,狠狠的说:“可恶的奴才!看你现在还能不能再作恶了!”然后授意,将魏延全家杀死。

通过对《三国志》等史书的整理,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魏延的死,确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怪他自己,比如魏延刚愎自用,不听军令等等。但是史书上通篇没有提及诸葛亮要杀魏延,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魏延要造反。而小说上把他写成谋反,还虚构魏延率兵攻打南郑等情节,是和史实不符合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魏延的死是因为他的“逆骨”而不能说是因为他的“反骨”。我们一直认为魏延因谋反被杀,实在是三国期间一大冤案,又因为迟迟没有被平反,以至于跟邓艾比起来,魏延更冤枉。

不过杨仪,后来倒真的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叛贼。杨仪带领大军回来后,认为自己功劳巨大,可以代替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任命的接班人是蒋琬。杨仪不服,公然对费祎说:“当时丞相刚死的时候,我如果带领军队投奔曹魏,怎么可能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真是让人后悔莫及!”很快费祎便揭发了他,然后杨仪被废成庶民,杨仪不服,依旧上书诽谤,于是被判刑入狱,后在大牢自杀。

魏延被杀,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还是冤案?

后来蒋琬在率军驻扎汉中期间,就近收葬了魏延的尸骨,为他树立了一个墓碑,作为纪念。蒋琬这个举动,也许是忏悔,也许是表达对死者的敬意,也或许是因为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对于一代名将的追慕吧。

现如今,魏延墓在汉中市外的石马乡附近,他的墓地前有两匹下跪的石马,相传是代表着害死魏延的两个人,一个是杨仪,一个是马岱,墓地前曾经还有一座站立的文官石像,手持地图,呈低头状,传言此石像为诸葛丞相,为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后悔终生。

至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的有效,已经无从考证,只有留给后人们去分析辩论吧。

#历史# #历史天窗##历史回眸# #历史冷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