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溪骑楼老街建国路 当我重返年轻时上山下乡故地长泰县岩溪镇珪后村,心中总惦记着岩溪旧镇的一条骑楼老街,在我记忆中,这是一条古老的漳州风味骑楼老街。我在看完珪后村古厝之后,特意返回岩溪镇,探访老街,寻找久远的记忆。 岩溪老街建于1932年,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宽8米,长约300米,店面约78间,已经有百年历史了,此街系民国时期,当时掌控长泰军政大权的地方军阀叶文龙于1927-29年所建。 这条骑楼老街为砖木结构,下店上房,店前留1.5米走廊通道,俗称“五脚距”,楼高8米,每格宽5米,深32米,内多为三进,俗称“竹竿厝”,这是典型的漳州味骑楼老街,在闽南地区,最长最具代表性的闽南风味的骑楼老街当属厦门路骑楼老街,现已毁于一旦,不见踪影。 岩溪老街正名建国路,在老街正中位置有一座显眼的三层楼这就是我的母校漳州一中的前身省立龙溪中学.的校本部。漳州一中始创于清末(1902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百年老校,几度易名,直到1930年为省立龙溪中学.1952年定名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1937-39年抗战初期,龙中迁往岩溪镇,校本部就在建国路老街正中位置的三层楼。 旧时岩溪的墟日定在初一,初四,初七,每逢赶墟,老街便沸腾起来,人声鼎沸。即使在文革期间,虽然可交易的物资少了,但墟日依然是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分散在各村而难得一见的知青而言,相约岩溪墟日更成为知青们不可多得欢聚一堂的节日。 我当年在岩溪镇呆了8年,经常到岩溪老镇“赴墟”,我们几位会美术的知青朋友还经常被临时借调到镇上的岩溪公社社部搞宣传工作,即可画画,还得到相聚一堂的机会,我曾经和我妹在老街店前的砖柱体上书写毛主席语录,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在岩溪老街渡过当年最美好的时光! 令我吃惊的是这条老街依然保存原样,尽管已经破败不堪。因为没人住,连楼顶上都杂草丛生,街上的店面牌匾很破旧,但依然可以辨认出如“新泰美”“成美”“富珍”等老牌子号。东南方向的街口前已经建起高楼,左右各一座,2座高楼间横立一拱形牌匾“锦昌苑”,老街就藏在“锦昌苑”后,“锦昌苑”前是新建的开阔大街,往东不远就是路口,一座熟悉的庙宇扑入眼帘,这座庙当年是岩溪的汽车站,当时每次回漳州都要在这里候车。如今庙宇修复一新,屋顶上装有“天妃宫”铜字以及照明灯,周围有雕塑等,感觉很现代,让原本熟悉的地方变陌生了!“天妃宫”唯一能唤醒我记忆的是庙前熟悉的老石阶,当年我经常坐在石阶上等候客车!站石阶上的我发呆了许久,思绪万千! 破败的岩溪老街十分冷清,与热闹的锦昌苑新街形成鲜明的对比,依然矗立的“龙中本部遗址”老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喧嚣和辉煌。我慢步来回行走在这条荒芜的老街上,凄然伤感。 岩溪老街见证了长泰的历史,浓缩了岩溪的前世今生,人老街更老,岩溪老街的命运何去何从,令我忧思! 2沧桑老街(东南街口) 3破败老街(往西北拍) 4破败(往东南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