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洲书院(威惠庙) 作为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机构,书院最早诞生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发端于唐开元年间的丽正书院。据《中国教育史》载,以书院为学校“其始于唐代洛阳丽正书院”。 位于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子陈珦的讲学之所。据史料记载,丽正书院创办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8年)。芗城松州书院却比丽正书院还要早10年建立,因此松州书院应为中国最早的书院。 松州书院占地面积约15亩,内设有书舍、厅堂、跑马场,既可教学,又可习武,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据漳州地方史志记载,景龙二年,翰林直学士陈珦接受当时龙溪县令席宏的邀请,在环境优美的漳州北溪之滨松州堡创办松州书院。此后,漳州各地相继选送优秀的良家子弟来此精修经书,为每年11月的尚书省选拔做准备。几年之后,学院已成气候,傲岸的学子风范吸引了全州乃至四方有识之士会聚于此。从此这个蛮獠之地渐渐向云蒸霞蔚的中原文化看齐。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711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今漳浦绥安镇)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并官定为漳州文武官员于春秋祭日进庙致祭。祀陈元光及其部将,形成前庙后校的格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是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松州书院更是漳州古城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弥足珍贵! 松州书院的现状如何?引起我的极大关注,2014年5月30日下午,天空放晴,机会难得,我立刻搭16路公交车上路。在车上刚好遇上一位家住松洲村的年轻人。车到浦南镇前一站就是松洲村,我与年轻人一起下车,没走多远就来到威惠庙。只见一道不高的墙,正中门上悬挂“威惠庙”的牌匾,省级文物保护石牌就立在墙东面。走进中门,规模宏大,古朴苍凉,别具一格的松州威惠庙和书院展现在眼前。前庙后校,合为一体,面积约1000平方米。 书院历代重修,至同治三年(1864年)于太平军入漳之役被烧毁。后重建。解放后利用为粮食仓库。“文革”中破坏严重。松州书院的格局是典型的三进式,前两进早已倒塌。院里散落着精美的唐代石雕,石狮、石鼓、石柱、石砚台、石椅等。中殿须弥座上供奉的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后是其父陈政),须弥座走龙等浮雕造型古朴,尚存“宝右戊午(1258年)朝王会造”镌字。下镌有“朝王会”会首名单。中殿后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辨一幅古画,上有“西厢记”文字。东西配殿崇祀陈元光部将,房梁房柱精雕细刻,个别中梁已经腐朽,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后殿便是修缮一新的松州书院,石柱上挂着一块木匾“大唐松州书院旧址”。 这样一座存世1300多年的中国最早的书院遗址至今依然古朴苍雄,令我感慨不已,这是漳州人的骄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倒塌消亡!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修复这座重要的历史遗址。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参照漳州文庙成功修复的先例,聘请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修复松州书院,才能达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再现松州书院的历史风貌。否则将愧对祖先! 关注松州书院!关注漳州珍贵历史遗产! 2大门 3中殿.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