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宜楼外观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二宜楼就座落在我家乡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距离漳州80公里),早就想登门拜访,却一直未能成行。 2013年3月11日我终于来到慕名已久的二宜楼,这才发现这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土楼。被誉为“土楼之王”“国之瑰宝”,我称之为“土楼瑰宝”。 谈到福建土楼,多数人都认为是客家土楼。其实不仅有客家土楼,还有闽南土楼。漳州南靖县、平和县与闽西永定县接壤的地区,有闽南人也有客家人居住。而华安县是纯闽南人的县。华安土楼是与永定客家土楼外表相同而平面布局截然不同的土楼,二宜楼是福佬民系单元式土楼的代表。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两泉水温相差一度)。“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 1布局最独特:以多开间作为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适宜居住。 2防卫最周密:罕见的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使各独立单元联通,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 3外墙最厚实:外围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墙脚用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4设计最科学: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祖堂设在中轴线尽端的重要位置。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时可传送长木料。 5保存最完整:福建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 二宜楼是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防卫系统构思严谨,建筑装饰精巧华丽,文化内涵丰富,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最有价值的范例。 1996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宜楼是闽南人的骄傲!
 2远眺二宜楼
 3二宜楼侧景
 4二宜楼侧
 5基石和枪眼
 6大门
 7木栅“半门”
 8二宜楼结构图
 9二宜楼内全景
 10二宜楼内(朝西北)
 11二宜楼内(朝东南
 12多开间单元照
 13多开间单元照
 14楼景
 15楼景
 16楼景
 17楼景
 18楼景
 19楼景
 20楼景
 21”阴泉”和“阳泉”
 22祖堂(一楼)
 23单元内的四开间
 24楼剃
 25楼梯
 26扇车
 27隐通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