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觉音乐之都:霍夫堡宫花园里的莫扎特雕塑和鲜花音乐符号草坪 这是个遗憾的标题!来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却没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能不遗憾吗?
按原来的行程安排,我们于2014年6月22日傍晚抵达维也纳,晚上将安排的一场音乐会。我们都希望能在“金色大厅”欣赏这场音乐会,然而导游提前一天通知我们订不到“金色大厅”的音乐会,改订维也纳的儿童歌剧院的一场音乐会,导游介绍这同样是一场不错的音乐会。然而大部分游友都放弃了,只有9人订了票,这当中就有我的朋友:一对夫妇。那晚儿童歌剧院内同时有二场音乐会,地上音乐厅的观众大部分是当地人,而外地游客都安排在地下的音乐厅,舞台装修简陋,灯光昏暗,节目内容有管弦乐,歌剧,声乐和舞蹈,歌唱演员4人,舞蹈演员4人,小乐队13人,这是一场中档水平的演出,我的朋友每人花了80欧元,而手中的门票却标明40欧元,即便加上车费也不能收2倍啊!我的朋友看完后大呼上当,心虚的导游也同意退钱。结果我的朋友最终放弃索赔,我的香港导游如果看到我的博客(我在博客中已经多次提到他的“表现”),相信也会汗颜的!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她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的包厢剧院。1861 年,由奥地利著名建筑师西克斯鲍和谬尔设计督造,于1869 年5 月15 日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它的观众席有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剧院内部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年除夕,这个歌剧院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名流都要出席。一年一度的文化节期间,世界各地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来到慕名已久的世界著名音乐之都维也纳,却没有享受音乐,能不遗憾吗?所幸还有美妙的视觉感受来弥补这一缺憾!这些画面有我们在霍夫堡宫花园里看到的莫扎特雕塑和鲜花音乐符号草坪以及从小接受音乐熏陶的当地小学生在莫扎特雕塑前的合影,有我们车进入维也纳街道上我抓拍的“金色大厅”和“国家歌剧院”外景,有我们黄昏路过儿童剧院抓拍的情景以及我的朋友在地下音乐厅欣赏的音乐会的照片,最后是第二天我们沿老城环行大道前往斯蒂芬教堂广场在转弯处看到 “国家歌剧院”,后来我又从步行大街原路返回,第二次仔细拍摄了“国家歌剧院”的外观。这画面展示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视觉形象,总算不虚此行! 这是我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视觉收获,难忘! 
2莫扎特雕像  3音乐熏陶下的小学生 4我们路过“金色大厅”(行车抓拍) 5“金色大厅”(网络) 6黄昏路过儿童剧院(车上抓拍) 7儿童剧院前准备进场的听众人山人海(车上抓拍) 8儿童剧院地下音乐厅(网友黄伯拍) 9儿童剧院地下音乐厅的演出(网友黄伯拍) 10儿童剧院地下音乐厅的演出(网友黄伯拍 11儿童剧院地下音乐厅的演出(网友黄伯拍 12维也纳歌剧院第一瞥(行车抓拍2014.6.23上午) 13“世界歌剧中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全景(第二瞥2014.6下午) 14造型美观大方 15色彩和谐 16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17我站在对面人行道拍摄歌剧院 18我站在对面人行道拍摄歌剧院 19我站在对面人行道拍摄歌剧院 20我站在对面人行道拍摄歌剧院 21歌剧院左边的喷泉雕塑 22歌剧院左边的喷泉雕塑 23歌剧院右边的喷泉雕塑 24歌剧院右边的喷泉雕塑和街道 25歌剧院右侧前方就是斯蒂芬大教堂 26歌剧院内景(网络) 27歌剧院内景(网络) 28歌剧院廊道 29廊道天棚 30精美花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