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走大街不时看到来往有轨电车 1878年奥匈帝国打败奥斯曼取得萨拉热窝的统治权,也把新城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试验田,这里的城市有轨道交通比维也纳还要早许多年,据说这里是欧洲最早使用有轨电车的城市,至今有轨电车已跑行了130年。行走大街不时看到来往有轨电车,增添了萨拉热窝浓郁的西欧古韵。 二十年前的波黑战争,让这里变成了一片地狱。波斯尼亚大道在战争中堪称“死亡大道”,当年两旁楼房几乎座座难逃厄运,被困在萨拉热窝的20多万市民,每天在大炮和机枪、狙击步枪的打击下,在缺水、没电、没粮的情况下维持生活,三年多时间,有一万多名平民被打死,近五万人受伤。如今这条大道已经重建和恢复,当然仍有不少大楼的墙体上弹孔累累(我没拍到),穿城而过的米利亚兹卡河两岸是城市的风景线,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风格各式各样,并显露出历史的沧桑,让人细细品味和反思。 令人惊讶的是新城区内的欧式建筑有模有样,非常精致和优雅,走在大街上,经常会产生错觉,仿佛来到英国老城布拉德福德(见我的博客《迷恋英爱》),难怪萨拉热窝在2014年被评为一年一度的欧洲文化之都。 2波斯尼亚大道 3波斯尼亚大道建筑风格各式各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