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文姬及其作品

 川渝客 2020-09-19

蔡文姬及其作品(一)

蔡文姬及其作品(二)

读过郭沫若先生《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跋“胡笳十八拍”书卷》等文,甚佩其用力之勤和识见之卓越,但尚有一二疑问,爰就管见所及写出以就教于郭老和读者。

一、关于蔡文姬的年岁和被虏的问题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中以为蔡文姬生于汉灵帝熹平元年(公元172年),被虏于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 ,时二十四岁,次年(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去匈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归国时为三十六岁。其根据是《后汉书》的《南匈奴列传》和《献帝纪》载:兴平二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立,右贤王去卑和白波帅韩暹等侍献帝,拒击李傕、郭汜,而《董祀妻传》说她在兴平中“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当作右)贤王”,当必在这一年,因为第二年右贤王去卑便回国去了。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说她当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初嫁卫仲道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归国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三十一岁。根据是丁廙《蔡伯喈女赋》,赋中说蔡文姬是十六岁出嫁的,郭老以为当在初平三年夏蔡邕被杀以前,因为此后便须服丧三年始能出嫁,而岁数太大“也不好再嫁董祀”。

但我对以上的考证是有怀疑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的原文是:

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韩暹等侍卫天子,拒击李傕、郭汜。及车驾还洛阳,又徙迁许,然后归国。

这里说明右贤王去卑是一直侍卫献帝由长安到洛阳再到许昌的,以后便由许昌回去了。而《董祀妻传》却说: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应做右)贤王。

文姬既然是“归宁于家”,那么卫仲道死后她如不是和蔡邕一起在是长安,便是回到了陈留郡。苏轼是倾向于前者的,他说“董卓已死(即指蔡邕被杀后),琰乃流落”(《答刘沔都漕书》,见《东坡后集》卷十四)。如果文姬和蔡邕一起住在长安是不会先罹祸乱的,她的被虏必在初平三年夏蔡邕被杀以后,但她的《悲愤诗》里又明说“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苏氏怀疑此诗非文姬所作的理由没有提到这点,他所说的理由之一是说“其笔势乃效建安七子”,为甚么不说文姬也在建安时代,她的笔势自然和建安七子相似呢)。我相信这两首诗都是蔡文姬所作的。苏轼说的另一理由是:“其诗乃云以卓乱故流入于胡,此岂真琰语哉?”我以为文姬没于南匈奴右贤王虽在董卓死后,但不能说和董卓之乱没有关系,为何一反对董卓就不是文姬之语?蔡邕本来也是不满意董卓的,所以“称疾不就”他的荐辟,但后来不得已到了长安,很得董卓信任,便逐渐同情起董卓来了;不能以蔡邕的政治态度来推及于文姬,按文姬的遭遇,是只有痛恨董卓为乱以致她竟没于南匈奴的。我以为在卫死后,蔡文姬即回到了陈留郡的家乡,她并没有随同父亲去到长安。

卫仲道是河东人,文姬和他同居期间是在河东郡或陈留郡虽不知道,但卫死后文姬便回到陈留郡的圉县(参《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圉县在今河南杞县南),她最初不是被虏于石贤王去卑,而是被李傕、郭汜的乱兵(其中杂有羌胡)所虏。试看《董卓传》有如下的记载:

初卓以牛辅子婿,素所亲信,使以兵屯陕。辅分遣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击破河南尹朱俊于中牟,因略陈留、颍川诸县,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

蔡文姬便很可能是在陈留郡圉县被李傕、郭汜等的乱兵中的羌胡(胡是来降的月氏)虏到了关中去的,后来右贤王去卑和白波帅韩暹等率众与李傕、郭汜战,获得胜利,文姬便又没于右贤王(没入的地方当然不一定在战地),只有这样解释比较合理,否则右贤王由长安到洛阳再到许昌的的路线是不会经过陈留郡的圉县的,如何虏走文姬呢?何焯说:

按《董卓传》:李傕、郭汜、张济击破河南尹朱俊于中牟,因略陈留、颍川诸县,所过无复遗类。文姬流离,当在此时。《蔡邕传》︰邕在长安,与从弟谷谋东奔兖州,又欲遁逃山东,时未必以家自随也,苏氏以董卓就诛,邕乃随坐,不应文姬先罹祸乱,疑此诗为后人作作,考之不详也。(《后汉书列女传考证》)

何焯的说法是合理的,不过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文姬不只流离,而且被“略”到了长安。试看她的《悲愤诗》写道: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这不是亲睹董卓军队暴行的人是写不出来的。如果蔡文姬是随父仕宦到的长安,她无论如何不会写得这么深刻和生动。“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谁“还顾”呢?谁的“肝脾”为之“烂腐”呢?当然只有蔡文姬本人了。

蔡文姬既然是在董卓生前被李傕、郭汜等的乱兵中的羌胡所虏,且袁宏《后汉纪》(《资治通鉴》亦同)系牛辅遣李傕、郭汜出兵于初平三年正月,则她的出嫁卫仲道绝不会在这一年,这年她也不止十六岁。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被收时表》说:“年四十六,孤特一身,前无立男得以尽节王室”(《蔡中郎集》卷六)。光和元年至此年已十四年,蔡邕已年满六十,故文姫的生年不宜定得太晚。我不相信郭老《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所定文姬生于熹平元年之说,因为那样她在蔡邕江湖亡命归来时已十八岁,丁廙不会说是“在华年之二八”了。而《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所主张的生于熹平六年的修正之说如上所述也显然是不妥当的。我以为文姫初嫁可能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蔡邕亡命还乡以后不久,如此则她生于熹平三年(公元174年)被李傕军中的羌胡虏去时为十九岁,没于右贤王时为二十二岁,归国时为三十四岁。

郭老据《后汉书》本传说文姫兴平中始被虏,且认为是在陈留郡被右贤王去卑虏去的,我以为很值得怀疑,史文简略,应再从《董卓传》和文姫的《悲愤诗》中去忖度才是。(未完待续)

(原载《文学遗产》第26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